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毛纺科技》2021,49(1)
介绍了澳毛/大麻/羊绒60/30/10混纺针织纱线(线密度19.2 tex×2)的原料特点、产品开发思路及纺纱工艺。采用大麻纤维与澳毛、羊绒混纺纱织制的织物具有天然持久的抗菌功能。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抗菌面料更高的要求,提升混纺纱的抗菌能力,使用绿色抗菌剂对澳毛和羊绒散纤维进行抗菌处理,可以使澳毛/大麻/羊绒混纺织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能力从93%提升到98%。通过优化半精纺各道工艺,解决了大麻纤维和澳毛、羊绒适纺工艺存在差异的问题。开发的澳毛/大麻/羊绒混纺产品不仅具有抗菌效果,而且色泽艳丽,兼具羊毛舒适保暖、大麻清爽透气、羊绒手感滑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拉伸羊毛/羊绒混纺纱线混纺比与纱线性能之间的关系,对各种纯纺、混纺纱线的强伸性能、条干、毛羽、耐磨性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所用拉伸羊毛/羊绒混纺线的临界混纺比为0.4(拉伸羊毛含量为40%),其混纺纱线实测强伸性能和力学模型预测值吻合良好,随着拉伸羊毛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线的条干CV值和毛羽指数逐渐降低,耐磨性能与混纺纱强度变化趋于一致。通过拉伸羊毛/羊绒混纺纱线混纺比对纱线性能影响的讨论研究,有利于仿羊绒织物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含石墨烯复合改性涤纶纤维并能适用于精纺行业生产的混纺纱线的生产技术,通过使用混纺比为25%、60%、10%、5%的石墨烯复合改性涤纶纤维、羊毛、羊绒、桑蚕丝4种原料,并根据原料性能,确定在精纺设备条件下,石墨烯复合改性涤纶纤维的染色工艺曲线,以及混纺条的复洗工艺、复精梳工艺、前纺、后纺工艺的工艺参数,纺制出的纱线强力为164.2cN,伸长率为16.82%,开发出的含25%石墨烯复合改性涤纶纤维的10tex精纺纱线符合织造要求。  相似文献   

4.
2 1 问 :大豆蛋白纤维适纺哪些品种纱线 ?答 :大豆蛋白纤维除了可以纯纺外 ,还可以与毛、棉、丝、麻以及天丝、莫代尔、竹纤、涤纶、腈纶、锦纶、丙纶、氨纶等各种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 ,以多种配比、不同组分的形式混纺 ,如羊毛 豆纤 6 0 4 0 ,棉 豆纤 5 0 5 0 ,豆纤 亚麻 70 30 ,豆纤 涤纶 6 0 4 0 ,羊毛 豆纤 羊绒 5 0 30 2 0等。它使各种纤维的性能取长补短 ,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性价比适宜的纱线 ,或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纱线 ,如有良好弹性的豆纤氨纶包芯纱等。混纺时所采用的大豆蛋白纤维 ,其规格 (细度、长度 )应与所混纺…  相似文献   

5.
针对羊绒织物难以达到高支轻薄的问题,采用水溶性PVA纤维与羊绒伴纺的技术,对毛条混合比例、含油率,纱线捻度、织物上机紧度、退维等工艺进行了设计研究,提高了羊绒的可纺性能与织造效率.结果表明:水溶性PVA纤维所占混纺比例越高,可纺纱线密度就越低,但其所占比例过高则会造成坯布紧度及织造难度增大,退维后织物中纱线条干均匀度差,织物结构松烂;水溶性PVA纤维所占比例过小,则不易混合均匀,可纺纱线密度降低得少,达不到轻薄产品的要求.因此,设计合理的混合比例和工艺参数,注意解决有关技术问题,是保证正常生产高支轻薄羊绒羊毛产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探讨利用棉纺设备生产超细羊毛混纺纱线的方法。介绍了超细羊毛的获得途径以及棉纺设备进行羊毛纤维牵切加工的方法。通过将高品质毛条加工成牵切毛条,合理选择混纺纱原料的组分及混和工艺路线,使各组份均匀混和,充分发挥纤维性能的互补作用。并针对各纤维组份特点,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使纺纱顺利进行。结果成功纺制出附加值较高的25 tex×2超细羊毛混纺纱线。指出,用棉纺设备纺制超细羊毛混纺纱线,尚属于起步阶段,其质量与工艺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7.
羊毛/大豆纤维混纺针织绒染整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宜田 《印染助剂》2004,21(3):42-45
采用含氯助剂对大豆纤维和羊毛纤维混纺针织绒进行预处理,并用酶对大豆纤维进行脱色,对大豆纤维与羊毛混纺的绞纱同浴同色染色作了研究,通过对工艺的适当调整,取得了较为一致的同色效果.经柔软处理后的产品具有优良的真丝般的光泽,羊绒般的柔软的手感,防缩抗毡化性能,产品符合国际羊毛局可机洗产品标准TWCY1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羊绒与羊毛属于同一类纤维,它们的组成成分和纤维组织结构都十分相近,存在许多共同特征.因此,羊绒与羊毛纤维的鉴别,尤其是羊绒/羊毛混纺纱线的成分含量测试难度较大.文章主要分析对比羊绒、羊毛纤维等电点差异以及纤维结构方面的差异对其各自染色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羊绒与羊毛纤维在染料上染性能方面的差异,结合色彩的减色配色原理,应用计算机色彩分析系统寻找并探讨应用着色法快速鉴别羊绒与羊毛纤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纳米银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性能,在医用纺织品领域发展快,应用日益增多。而在纺织服装民用领域由于工艺要求等原因,发展较慢。本文通过利用纳米银对粘胶纤维进行抗菌处理,通过色纺工艺制备载银粘胶纤维和普通粘胶纤维按1:1混纺比例的粘胶色纺面料,并对粘胶色纺面料进行了扫描电镜、抗菌性能及皂洗等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银溶液对粘胶纤维处理可以实现载银染色同步处理,进一步缩短了抗菌色纺纱的生产流程,具有制备色纺面料的可行性。经纳米银抗菌处理粘胶散纤维后制备的色纺面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和耐皂洗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大豆纤维/羊毛混纺针织物和机织物的纤维原料组成和产品加工方法,着重讨论了大豆纤维/羊毛混纺产品的活性染料染色性能和同色染色方法.根据不同毛纺织品的要求,可选用散纤维、毛条、纱线、织物及成衣染色加工方法,纱线或匹染产品采用漂白大豆纤维再混纺为宜.该类产品采用经筛选的棉用型活性染料(如Everzol ED),并通过染色温度和酸碱度的合理控制,可实现一浴一步法同色染色.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竹纤维、羊毛、羊绒的风格特点出发,确定合理的混纺比和纱线支数,选择适宜的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优选工艺参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竹纤维/羊毛/羊绒混纺织物(爽竹呢)的纺纱、织造和染整工艺.实践表明,该工艺能生产高档服装面料,产品的服用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市场中的功能性整理剂多是通过对织物表面涂层进行功能附入,织物经水洗后功能会明显减弱,且会出现手感不佳等问题,采用将粒径为5 nm左右的远红外抗菌功能晶体镶嵌到羊绒纤维鳞片结构层中的方法,使纤维具有永久性抗菌功能。采用功能性羊绒纤维、莫代尔及舒弹丝,通过精梳毛纺工艺系统与棉纺工艺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纺制功能性莫代尔/羊绒/舒弹丝45/30/25混纺纱,并对纺纱设备的重要部件进行改造,较好地解决了混纺纱毛粒问题。测试结果表明:该混纺纱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保暖性及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纤维规格对喷气涡流纺纱线中纤维径向分布的影响规律,将两种不同规格的羊绒纤维和同一棉型涤纶纤维分别以相同比例混纺,经喷气涡流纺纱机MVS861制备了两种羊绒/涤纶纤维混纺纱线。运用哈氏切片器切取两种混纺纱线的横截面样本,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采集纱线样品横截面的纤维分布图,结合汉密尔顿指数分析法和Onion指数法分析,得到喷气涡流纺混纺纱中羊绒纤维和涤纶纤维在纱线横截面内的内外转移趋势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利用喷气涡流纺纱技术制得的羊绒/涤纶混纺纱线中,羊绒纤维因其初始模量更小、长度更长有向外转移趋势,初始模量更大、长度更短的涤纶纤维则有向内转移趋势;但混纺纱的最外层纤维由纤维含量和纤维规格共同决定。该结论可帮助纺制喷气涡流纺羊绒混纺纱时根据需要来选择纤维原料的规格。  相似文献   

14.
稳尔速在毛绒类纤维低温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敏  刘永 《毛纺科技》2004,(5):21-24
针对羊毛、羊绒散纤维在高温沸煮条件下染色,易使纤维受损伤、泛黄,影响产品手感、得色鲜艳度、光泽和纺纱制成率等问题,采用英国ICI公司研制的稳尔速(ValsolLTA-N)羊毛低温染色助剂应用于羊绒纤维染色。经大生产实践检验表明,应用该工艺减少了纤维的损伤、水电汽的耗用,降低了染色时间、染化料用量,同时染料上染率、纺纱制成率、色泽鲜艳度、劳动效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羊毛与涤纶纤维混纺织物易起毛起球和起静电问题,选择强力相对较低且具有良好抗静电性的羊毛与双抗涤纶进行混纺,通过优化改进羊毛与双抗涤纶纤维条染复精梳的染色工艺、复洗工艺及混纺工艺,实现了双抗涤纶纤维和羊毛条染色均匀,降低了双抗涤纶纤维染色残留低聚物,改善了羊毛/双抗涤纶纤维混纺过程中的飞毛绕毛现象,既解决了羊毛/涤纶纤维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和起静电现象,又不会因纤维强力过低而影响纺纱和织造生产,拓展了双抗涤纶在精纺毛织物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毛/锦混纺纱活性染料同浴染色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今欢  周秋宝  汪澜 《丝绸》2002,(7):15-18
测试了各种活性染料在羊毛纤维、锦纶纤维、毛/锦混纺纱上的上染率和固着率以及各项色牢度,分析了pH值、温度、中性盐等工艺因素对Lanasol染料染色羊毛和锦纶纤维的影响,探讨了Lanasol染料同浴染羊毛、锦纶纤维和毛/锦混纺纱时的同色性以及阻染剂NON对改善毛/锦纤维同色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彩色目标提取方法检测羊绒/羊毛混纺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巍  钱坤  尹汪宏 《纺织学报》2007,28(9):31-34
针对目前羊绒/羊毛混纺比检测主要依靠人工,速度慢且精确度不高等问题,应用一种基于HSV颜色模型的彩色目标提取方法检测羊绒/羊毛混纺比。首先将具有某种色彩信息的羊绒或羊毛纤维从背景图片中分离出来,然后根据所提取纤维与背景纤维的形状大小等特征的不同,采用图像腐蚀和膨胀的方法对图片进行处理,使所提取的目标完整地从原图中分离出。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应用图像处理方法测试羊绒/羊毛混纺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有机棉、羊绒、精梳落棉、落毛,以及废旧纺织品循环开发利用的再生棉等含有较多超短细柔纤维的原料,在环锭纺装置上纺制细特优质纱线较难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短流程无牵伸聚绒纺纱装置,该装置包括喂入、梳理除杂、输送集聚及加捻卷绕成型4个部分。与现有的长流程聚绒纺技术相比,工艺流程明显缩短,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技术控制参数大量减少。开发的超短细柔聚绒纺纱线兼有环锭纺纱与紧密纺纱特点,成纱质量明显提高。新型短流程无牵伸聚绒纺纱装置已成功用于开发16.5 tex有机棉/精梳落棉/澳毛(50/25/25)聚绒混纺纱。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毛/原液着色PTT(50/50或30/70)混纺纱在张力及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实验表明,松弛条件下的干热或湿热处理均导致了其延伸性能增强、模量略微降低及回弹性能降低;而小张力条件下的干热或湿热处理均导致了混纺纱初始模量略微上升、回弹性能提高,但是延伸性能和断裂强力变化较小.基于此,设计采用化纤染整线实现了毛/原液着色PTT织物的高效短流程染整,并获得了良好效果,即使是毛/PTT 30/70织物也有优良的毛感和弹性,证明了PTT纤维在毛纺产品开发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分析品牌客户对半精纺针织纱线在产品风格及质量上的特殊要求,探讨纯毛、纯绒及混纺纱线在针织产品上的运用。根据特种动物纤维的原料性能,叙述了原料的优选;低温染色技术的运用;梳理、牵伸时工艺的优化,最大程度地减少纤维的损伤。为针织成衫的纹路清晰、良好的身骨、丰满的手感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