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巧家县白泥沟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FLAC对大变形问题的计算优势,建立滑坡数值计算模型,模拟滑坡在自重、降雨及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首先,在自重和降雨条件下,模拟得到滑坡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35和1.00,说明降雨使该滑坡的稳定性降低.同时对比分析两种工况下滑坡的位移及应力响应.地震工况模拟中,对地震波进行基线修正处理,...  相似文献   

2.
房县窑淮乡滑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野外地质调查与钻探等手段,查明了窑淮乡滑坡所处的地质地理环境及滑坡的基本特征,利用室内试验、工程地质类比、反演分析等手段综合确定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选取典型主滑剖面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在天然条件下,整体上处于蠕滑状态,其稳定系数小于安全系数,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条件下,稳定系数均小于1.0,处于不稳定状态,建议及时对滑坡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
张啟兴  郑长远  王辉 《矿产勘查》2019,(9):2422-2428
青海省是我国滑坡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湟源县滑坡分布广泛且具有时空集中性,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滑坡稳定性的认识和防治十分必要。本文以纳隆村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勘查钻探等资料,利用瑞典条分法对P5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出天然、暴雨、地震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经稳定性计算分析,滑坡在暴雨工况下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滑坡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前缘纳隆村村民带来较大危害。成果为该滑坡治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青海八大山滑坡群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青海八大山滑坡群进行现场勘查、室内试验和相关论证的基础上,阐述该滑坡群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并运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和数值模拟对该滑坡群在预设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价;同时,对与750 kV官亭-兰州东输电线路塔基稳定性关系密切的滑坡H3,H4,H5进行重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滑坡H3,H4,H5的整体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10,处于基本稳定及稳定状态,该状态下的20#,21#,22#塔基稳定性可满足要求;在暴雨工况下,滑坡H3的稳定性系数略小于1.05,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H4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而滑坡H5仍然处于稳定状态.受此影响,20#塔基安全性受到威胁,而21#,22#塔基仍可满足稳定要求;在烈度为VII度地震状态下,滑坡H3,H4,H5的稳定性系数均小于1.0,处于不稳定状态,20#,21#,22#塔基的稳定性也因此而无法得到保障.此外,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滑体内摩擦角是影响滑坡群稳定性的最敏感因素.最后,基于滑坡形成机制和定量评价结果,提出为提高滑坡稳定性应采取的工程加固措施,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物质保障,具有较高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柳州市某土质滑坡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滑坡物质组成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对滑坡进行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反演计算及工程地质类比,综合确定了滑动带参数。利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坡体自重及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和滑坡现场变形迹象综合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安全状态,在暴雨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连续强降雨的条件下,滑坡的形成速度将加快。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四川省喇叭沟的地质条件及滑坡特征,根据滑坡的形成机制,采用传递系数法,分析了该滑坡在自然、暴雨及地震三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喇叭沟滑坡在天然与暴雨工况下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丫堵新寨滑坡威胁坡底数十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该坡体进行地质结构调查和稳定性研究十分必要。基于现场地质钻探,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滑坡的稳定系数。斜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滑坡H在工况一条件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工况二条件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工况三条件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降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系数出现显著降低,存在滑动失稳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巴中市黑山滑坡特征,建立了该滑坡区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该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及动力特性稳定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自重工况下,位移变化连续且相差较小,边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其剪切应变显示出潜在滑动面;地震工况下,滑坡坡肩加速度峰值较大,坡脚加速度波动最小;坡肩与上坡腰处的位移不能趋于稳定,而下坡腰与坡脚处的位移能趋于稳定;坡肩与上坡腰在地震工况下剪切应力曲线相近,以上成果对于类似边坡稳定性及抗震设防提供较好的认识资料。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区八字门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研究了三峡库区秭归县八字门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从滑坡形成条件和诱发变形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及诱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工况下及地震作用下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库水位变化和暴雨情况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有可能复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280-283
在对庙尔沟村HP1滑坡详细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对滑坡的稳定性及治理工程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工况下稳定;暴雨工况下欠稳定;地震时基本稳定。潜在滑坡在暴雨、地震时稳定。根据分析,最后提出了截排水工程、抗滑桩板墙、重力式挡土墙及警示牌等防治方案。该方案既能消除滑坡地质灾害的危害,又能减少地质环境破坏,并且具有施工工艺成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省临夏市某大型滑坡为例,通过分析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不同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确定了滑坡在天然状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及地震条件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山区,人们因生活需要而在边坡中上部堆放人工填土,坡脚进行人工切坡等改造,造成了大量由填土和切坡共同影响的滑坡。为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云南省保山市某地区一处此类滑坡为例,利用理论及软件分析该滑坡的地质、形态及稳定性等,得到H1与H2滑块在工况Ⅰ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011和0.996,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工况Ⅱ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981和0.97,处于不稳定状态。评价了滑坡的稳定性,确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可为日后该类滑坡的治理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刘伟  高峰 《四川建筑》2012,32(3):109-112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会显著降低,从而导致边坡失稳破坏。根据相关设计规范确定了地震荷载,用强度折减法分别求解了自然工况下以及地震工况下水平地震惯性力和竖直地震惯性力不同组合方式下边坡的稳定性。通过对求解结果的分析表明:当水平地震惯性力方向朝向边坡外时,无论考不考虑竖直地震惯性力,边坡的稳定性系数都明显低于自然工况下边坡的稳定性系数;而且当竖直地震惯性力向下时,边坡最不稳定。因此,建议以此种工况来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和进行边坡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4.
得荣县城红岩子滑坡是一复活变形老滑坡体,在详述滑坡形成机理基础上,对该滑坡在多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持续暴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下降,尤其在考虑地震作用时,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这为滑坡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广西某土岩混合型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地质特征,结合某滑坡的物质组成及结构,对影响滑坡的稳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自重和暴雨工况下坡体的稳定性系数,根据计算结果及滑坡变形特征确定了该坡体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结合坡体的稳定性状态预测了滑坡的变形趋势,采用"截排水工程+抗滑桩工程+挡土墙工程+监测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防止坡体进一步变形,消除地质隐患。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某滑坡的发生源于修建公路、开挖山体,通过现场勘察可知,该滑坡为牵引式滑坡,目前尚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是在暴雨、地震等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下,仍具备产生失稳破坏的可能性。采用基于FLAC3D的数值模拟法对该滑坡在自然、暴雨及地震3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滑坡的治理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8·8"九寨沟地震诱发了大量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崩塌产生的堆积体稳定性是震后恢复急需处理的问题之一。文章以九寨沟县上四寨保护站崩塌堆积体为例,通过调查崩塌堆积体上部斜坡坡体结构和岩体结构,研究了堆积体的形成机理,采用传递系数法及GEO-SLOPE计算了堆积体在天然、暴雨及不同地震峰值加速度情况下的稳定系数。结果表明,采用传递系数法在三种工况下计算的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162、1.081、0.656~1.075,GEO-SLOPE的计算结果分别为1.131~1.262、1.003~1.129、0.636~1.138,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均表明堆积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安全储备较低。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有可能发生失稳破坏。在地震工况下,尤其是地震烈度Ⅶ度及以上,加速度峰值大于0.1g时,堆积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随着峰值加速度的增加稳定系数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发生失稳破坏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梁梁  海震  付调金 《四川建材》2013,(4):108-110
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库区下新田滑坡位于鲹鱼河右岸,距乌东德坝址约12.8km,距鲹鱼河口约5.7km。通过本次对新田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情况以及滑坡区的水文地质状况的勘察,得出下新田滑坡的形成是滑坡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鲹鱼河发育与演变的产物。鲹鱼河的下切、不良地质构造、软弱地层岩性以及地下水位的抬升均为导致下新田滑坡发生的原因。通过对下新田滑坡进行稳定分析计算,得出剖面1-1'的浅层、深层滑动面的现状均处于稳定状态,除了浅层滑动面在自重+975m水位降到950m水位+Ⅷ度地震工况下,其稳定系数为1.12,处于基本稳定状况外,下新田滑坡在天然工况、正常运行工况以非常运行工况下的浅层、深层滑动面均稳定,滑坡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3):417-421
在对雷打石滑坡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体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范围,用传递系数法和Morgenstern-Price法分别对滑坡的3种工况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终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要由于坡脚开挖和强降雨等因素诱发了坡体产生了整体推移式的剧烈滑移变形,目前滑坡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处于失稳状态。  相似文献   

20.
根据滑坡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研究区滑坡危害和存在的建筑物开裂变形、水平滑移等问题,通过实地勘察,并进行室内岩土力学试验,分析粉砂质泥岩滑坡的滑动与形成机理。采用极限平衡法对自重、自重+地震、自重+暴雨,三种工况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