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lanning》2018,(7)
课堂的主角永远是学生,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文本。在"情思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达成"情"和"思"的共融,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读"促"思",要善于在"取舍"中凸显思维训练,要学会把握教学的"度"有效地进行语言思维发展训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5)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需要我们跳出课堂看教育,站在理论的高峰审视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深刻领悟睿智以明德、教育需有真爱;思行以悟道、教育呼唤智慧;角色决定行为、教育成就未来等语文教育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5)
"151"动课堂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各学科基本按照"候、导、思、议、展、评、练"等环节步骤展开,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的一种课堂教学思路。其中第一个"1",指"候";第二个"1"指"练";"5"则指"导、思、议、展、评"五个环节内容。践行"151"动课堂模式,旨在宣传一种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5)
核心素养时代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教育者的重视,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是作者一直在探索思考的问题。文章根据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2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教会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文字,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逐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运用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时,教师既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运用上,又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全面展开听、说、读、写、思的训练,通过扎实的言语实践习得语文能力,构建"语用型"教学课堂。然而,纵观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被教师深度分析所占用,使得课堂华而不实,缺少实效。忽视了学生"习得语言"这一课程的核心任务,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无法全面地提升。如何构建基于语用背景的阅读教学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我们着眼于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提升语文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放性语文学习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文章以苏教版《开天辟地》为例,分析小学语文神话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7)
在坚守语文课程特质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应该成为"真语文"的境界追求。高品质的语文教学,应当具备三个特征:"语文味"浓、"思维力"足、"对话场"强。要实现"语文味"浓,关键在于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要实现"思维力"足,必须从问题设计、课堂结构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要实现"对话场"强,必须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设计真问题和主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8)
<正>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活动的持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更加重视学生语文思维的积极培养,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课堂提问的教学实践活动设计,不仅能够帮助语文教师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来表现自己,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8)
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实效,更加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我区进行了以"聚焦课堂实效,关注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致力于让学生能够做到"一课一得"。基于课例,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反思。"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习中最关键、最必要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从课程改革的整体目标上去理解"语文核心素养",课堂上"聚焦语用""聚焦问题""聚焦方法""聚焦延伸",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等核心素养,才能够真正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9)
积极互动是未来课堂的核心之一。在未来的课堂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可以更好地反映多边合作和教学课程多样性的整体良性互动。师生之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积极的交流,可以有效扩展语文知识的各种资源;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整体上带给"以学生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