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种区别于传统赌博的网络赌博犯罪形式在我国逐渐兴起,这种新型犯罪呈现出有组织性、虚拟性及隐蔽性等特点。本文立足如何加强该新型犯罪的刑法规制,在对网络赌博犯罪之定性、本罪构成及认定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梳理的基础上,从增设“网络赌博罪”、单位犯罪主体及网络赌博犯罪认定及量刑标准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网络犯罪也随之迅速蔓延,本文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定义及表现形式,指出了目前我国对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新的世界。从网上冲浪、到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电子政务,其应用范围已触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与此同时,网络病毒正在世界各地蔓延,在中国也不例外,2006年底"熊猫烧香"病毒自大规模爆发以来,  相似文献   

4.
传统欺凌尚存,作为欺凌新形式的网络欺凌也开始频发。为了从刑法视角规制青少年网络欺凌以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本研究首先通过区分网络欺凌与网络暴力的界限,明确了网络欺凌概念,其后对网络欺凌案件中涉及的相关罪名适用问题进行介绍并运用刑法理论对网络欺凌中的跟风、附和者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进行评价,力求完善网络欺凌的刑法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电子商务领域欺诈行为的泛滥。尽管电子商务欺诈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但其在本质上仍属于诈骗行为,并未超越现行刑法的规制范围。电子商务欺诈可能触犯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等罪名,且一般构成牵连犯罪,从一重罪处断即可。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也已经达到了将近11亿,巨大的网络用户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会在互联网上遇到一些损害自己权益的情形,比如我们的生活安宁权有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而面对庞大而又复杂的网络环境,我们的生活安宁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形成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是“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隐匿在网络空间中肆意口出恶言,践踏的却是现实中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目前对网络暴力的界定分为两种,一是网络舆论暴力,二是网络侵权行为,常见的网络暴力有言语暴力、人肉搜索和网络谣言。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实证研究文献,发现权威信息发布的滞后性、群体极化效应、网络施暴成本低、公众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会产生网络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权威发布驳斥虚假信息、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完善立法有效打击网络暴力、提高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和建立公安、平台、个人三方快速反应机制五个防范网络暴力的方法,以期为有效治理网络暴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病毒为祸已久,21世纪以来发展更加迅速,并出现了以获取他人信息为主要目的而侵入、控制他人计算机系统的木马程序,1997年刑法第286条对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做出了规定,有效的保护了计算机系统,但对于新型的木马程序则无能为力。刑法修正案(七)通过增加为非法侵入、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提供程序、工具罪,对非法提供用于侵入、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新型木马程序进行宁打击。并增设了非法获取计算机数据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修订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通过多个罪名构建了计算机病毒、木马的完善规制体系,以期达到遏制计算机病毒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元池 《软件工程师》2012,(12):10-12
<正>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在带给我们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带来愈演愈烈的网络侵权问题。引发网络侵权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病毒,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每天有超过40种新电脑病毒出现,累计每年就产生1.2万种新电脑病毒。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力不局限于一台电脑,企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网络犯罪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是理论上提出的概念,或者说是依据犯罪学研究的特点进行归类划分的犯罪类型,而非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法定犯罪类型。正因如此,刑法理论界对什么是网络犯罪众说纷纭。如有的观点认为,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资产为攻击对象或利用计算机为工具而实施的危害社会并应处以刑罚的行为;有的观点认为,网络犯罪是指以接入互联网的信息系统及其存储、传输的信息为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话语暴力本质是一种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由于其具有受众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与破坏力大等特征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受网络空间特性以及文化、心理、社会等多因素影响,网络空间话语暴力现象面临着道德泛化、道德缺失、道德审判、话语霸权等诸多道德困境。要营造一个清朗、理性、和谐的网络空间,减少网络话语暴力发生的现象,法律制约手段是外在因素,更需要从道德层面进行规范与约束。  相似文献   

12.
网络暴力识别与多维度分析对网络舆情态势感知和管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网络暴力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户负面情感分析、舆情危机治理及外部网络生态优化等方面,缺乏对网络暴力的定量分析研究,无法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及时感知网络暴力发展态势和组成结构。通过分析网络暴力在文本中的存在形式和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语义的网络暴力分析方法(text semantic based approach for cyber violence analysis, TSCA)。该方法首先运用互信息理论创建暴力领域情感词典,根据暴力领域情感词典和语义环境从评论语料库中生成负面情感词组集;然后,通过卡方检验对负面情感词组集进行暴力特征筛选,生词暴力词组集;最后,从文本和用户角度对网络暴力进行定量计算和多维度分析。在真实的网络热点事件评论文本数据集上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达到了良好的网络暴力特征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但也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越来越泛滥的网络暴力,严重损害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通过对一系列中国互联网络暴力事件进行分析,试图找到网络暴力泛滥的原因,并建议政府加强对网络暴力的监管和立法,逐步推动网络实名制,加强大中型网站的引导示范作用,呼唤负责任的网络言论,构建网络和现实的双重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从网络广播看我国网络传播著作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流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网络广播已经成为向公众传播文艺作品的新方式。但网络广播不是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广播行为,也不完全属于我国著作权法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由于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不同于世界版权公约(WCT)规定的向公众传播权,因此无法全面保护著作权人的网络广播权利。在互联网环境下,为了更加全面地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著作权法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应该遵循WCT关于向公众传播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法治国家,每个公民都有维持和维护自己隐私权的权利,公权力机构也不能容忍公民的私权利被践踏,使民主法治成为一纸空文。本文在网络舆论的框架下,探讨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比国内外立法及学术研究结果,给出我国网络舆论法律规制以及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的立法建议,完善我国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19年12月在武汉市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并迅速发展,网络舆论瞬间铺天盖地,网络舆论对疫情的防控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那么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网络舆论的监督和法律规制在疫情防控期间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着政府网络舆论监管体系构建不完全、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未恰当行使监督权、网络水军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的风险、法律对于网络舆论的约束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从健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增强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网络素养、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发挥互联网行业协会的自主自律作用等方面入手,完善我国在紧急或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舆论暴力频频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对网络舆论暴力的心理成因进行探讨,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网络"银商"是伴随着网络空间社会化和虚拟财产价值化而产生的,突破了以往以现实商品为交易对象的限制。由于立法的的严重滞后,使得在规制网络"银商"方面出现了立法空白,这样网络"银商"便游离于了法律规制和工商监督之外,成为了"灰色银商"。"灰色银商"的完全地下性,使得不仅其自身易伴随违法犯罪行为,还可能衍生出其他很多违法犯罪行为,已经到了对"灰色银商"进行法律规制的刻不容缓时刻。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后期开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中性的技术,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为犯罪所利用,滋生出一种新型犯罪即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犯罪,给社会带来日益严重的危害和威胁。  相似文献   

20.
在2016年《网络安全法》颁行之后,我国迎来了网络安全相关立法的“井喷期”。这里所说的“立法”是广义概念,既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行政性立法,也包括制定技术标准和出台司法解释的“准”立法。《网络安全法》颁行后,有关部门已经颁行或起草的相关规定包括《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