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理解和表达,但不同的生态环境使得各个民族具有差异显著的文化特点,这就为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翻译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不同文化之间既有异质性,又有相似性,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由此而生,在生态学视角下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对输入异质文化和弘扬母语文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语言差异现象。从第三人称代词来看,两种语言不仅在数量上、主宾形式上不同,而且在全句结构之中的指代方式和照应功能也有很大的差别。采用比较研究的手段,通过例证对汉语和英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的预指功能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转换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常规关系对翻译的理解和表达的作用,并从常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关系,认为常规关系是翻译过程中的必要助手,与归化、异化翻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关于理雅各和辜鸿铭《论语》翻译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和我国清末民初以外国文字而名满海内外的文人辜鸿铭所翻译的《论语》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反映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经典翻译的不同风格,即理雅各的严谨、细腻以及对原文的忠实和辜鸿铭译文的别出心裁。从翻译理论上证明不同翻译风格的译品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和我国清末民初以外国文字而名满海内外的文人辜鸿铭所翻译的《论语》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 ,反映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经典翻译的不同风格 ,即理雅各的严谨、细腻以及对原文的忠实和辜鸿铭译文的别出心裁。从翻译理论上证明不同翻译风格的译品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模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模因的传播过程对诗歌翻译的影响,分析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与诗歌语言模因传播的关系;指出相较于异化,归化的翻译方式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源语文本中的核心模因,更加有效地帮助传达原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7.
作为跨文化翻译的两种主要策略,译文的归化和异化是近年来学术界和翻译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他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兼容、相互促进、并存发展。从译文的读者可接受度、不同语言间的共通感的实现、语言层面上和文化层面上的地位、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权势差异等维度来阐释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差异,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和国家当前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不谋而合。归化异化翻译理论更适合于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已得到了翻译界的认可。文章以扬州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针对非遗外宣翻译的目的及特点,以功能语境理论为指导方针,以归化异化翻译为手段,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10.
传统翻译学上看,翻译只是不同国家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侧重于译本与原语文本间的对照比较,看是否忠实原文,但翻译并不是真空产生的,更不是语言之间简单的文字转换。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翻译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文化之间的权力斗争和权力运作,有强势文化和弱视文化的权力差异,并且这两种文化之间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平等对话。这种翻译活动上的不平等通常体现在文本翻译时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归化和异化策略为依据,立足于《骆驼祥子》的施晓菁的英译本,使读者获得文化的归属感,并拥有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心理,从而达到对中国文化认同,使中国文化正能量传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分析英国著名小说《呼啸山庄》的两个中文译本,说明语篇中的衔接手段不管是在理解原文或是在构建译文的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篇翻译的过程中,衔接意识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解读原著,而且有助于产生功能上对等于原著的译本。  相似文献   

12.
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对人际意义研究的新发展,评价意义体现语篇的人际功能。翻译过程中评价意义对等是衡量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基于马丁的评价理论,对比分析《关雎》的五个英译本中评价意义的表达及实现情况,旨在从评价理论的角度衡量《关雎》五种译文的翻译质量,并发现如何将评价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中去。  相似文献   

13.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简·奥斯丁的作品《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文译本——孙致礼和张玲、张扬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女性主义意识对翻译过程以及最终译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行政诉讼中,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认定,一直是让行政审判法官感到头疼的问题,同时,这也带来了司法尺度上的混乱。作者在立足于行政审判实践,对行政诉讼第三人认定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生态翻译观认为翻译过程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不断地进行多维的选择与适应。关联翻译观强调翻译过程的每一步都要以在寻找最佳关联为原则。将两种翻译观视阈下的翻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寻求观点整合。阐明了两种翻译观可以互为补充,关联互动,有利于探寻译学研究综观与整合的新途径,为翻译活动提供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Danes的延续型、平行型和派生型三种主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出发,对《简·爱》的李霁野译本和黄源深译本的语篇连贯性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探讨了翻译实践中遵循主位推进模式对构建语言流畅、逻辑连贯的译文上所起的作用,即在语篇翻译中,译者应该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依据目的语的语言特点适当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尽量使译文语篇遵循主位推进模式,才能译出逻辑清晰、语言连贯的译文;否则过度忠实于原文结构、无视主位推进模式进行翻译,势必会影响译文的连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中含有丰富的佩饰文化描写.本文分析唐诗中配饰物品的外延与内涵特征,并以中国译者许渊冲与美国译者哈里斯的唐诗译本为例,比较两位译者对待唐诗配饰文化的翻译方法与文化倾向.文章认为,许渊冲译本灵活使用了直译、意译与零翻译的方法,译文表达总体上更贴近目标语文化规范,对唐诗中配饰文化的传播建立在不影响诗歌整体意义和诗学美感的...  相似文献   

18.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分析两者的特点,阐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展望第三方物流的未来发展,并提出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文化中,同样的称谓方式,可能有着不同的语用原则和文化含义。中英称谓语的使用差异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正确理解和掌握中英称谓语才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虽寥寥五千言,但其思想深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道德经》的英译在过去三百年间取得了丰硕成果,译本纷呈。本文从许渊冲"三美"翻译标准视角对巴尔福,林语堂以及史蒂芬·米歇尔的3个译本进行译文对比研究,探索不同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经》译本。从许渊冲"三美论"翻译标准视角看上述3个译本,由于根据字面意思的直译和采用归化策略而产生的误译在2个外国学者译本中出现的较多,未能较好的传达原文的"意美",相比之下林语堂的译文要胜出一筹。这是由于林语堂既忠实于原文、中国文化,又秉着对读者、对艺术负责的态度努力再现了《道德经》韵文哲理诗的"意美、音美、形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