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其缓凝粘合剂不同稠度下的张拉摩擦损失测定试验,得出了根据缓凝粘合剂稠度确定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适用期的方法,同时得到在张拉适用期内,缓粘结预应力筋摩擦系数与稠度的关系,为工程设计、施工及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石油化工研究院建设项目中的27 m跨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探讨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监测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了应变数据采集,并与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可为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直线布筋的12根缓粘结钢绞线和不同转角的15根缓粘结钢绞线的张拉试验研究,测得每根钢绞线的摩擦损失大小,根据钢绞线长度和转角大小,计算出在给定缓粘结剂配方下,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摩阻系数κ、μ的大小和离散程度,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出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的变化情况,对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锚固后的预应力损失做出试验研究。在试验中,通过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锚固后,随着缓黏结剂固化时间的增长,读取试件两端传感器的数值,得出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损失。试验表明,张拉锚固后,锚固初期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损失较大,随着锚固时间的增长,预应力损失逐步降低。张拉锚固110d后预应力损失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解决了后张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其核心问题是预应力筋周围的缓凝材料能否在预应力钢筋张拉前不凝结、张拉后逐渐凝结硬化。为此进行了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试验研究。通过大量的正交试验和理论分析,研制了一种能满足缓粘结预应力体系的缓凝砂浆,其初凝时间可以根据复合缓凝剂的掺量和养护温度从几小时到十几天任意调节,缓凝砂浆28d抗压强度达到35MPa以上。探讨了缓凝剂机理,通过手工方式制成了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并进行了模拟工艺试验。根据24片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中52根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张拉摩阻力的试验研究,得到了当缓凝砂浆的缓凝时间为15d,在第11天张拉预应力钢筋时的静张拉摩阻力、偏差系数k和摩擦系数μ。证明了这一新型预应力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弦支穹顶结构施工控制技术中撑杆下节点处的预应力滑移摩擦损失问题,考虑到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移摩擦力,提出一种含滚轴的滚动式撑杆下节点,并将其应用于某体育馆弦支穹顶结构。为验证滚动式撑杆下节点在降低预应力滑移摩擦损失方面的工作性能以及张拉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性,采用ANSYS中的APDL语言编制了预应力施工数值模拟程序,对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索力、杆件内力和结构变形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同时对体育馆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张拉过程进行了施工监测。结果表明:滚动式撑杆下节点的预应力摩擦损失在5%左右,是传统撑杆下节点预应力摩擦损失的50%;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杆件轴向应力低于50 MPa,施工方案安全可行;施工监测数据验证了施工摩擦滑移数值模拟程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天津力神电池扩建项目中的应用情况。着重点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设计计算及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布设张拉,同时阐述了该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时的静张拉摩阻力、偏差系数,κ和摩擦系数μ.通过18根缓粘结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分析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得到了在静载、等幅以及变幅疲劳荷载作用下缓粘结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最大裂缝宽度和平均裂缝宽度的发展规律,得到了最大裂缝宽度和平均裂缝宽度之间的关系.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疲劳荷载作用下缓粘结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建议了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经济可靠,安全合理的设计和验算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一端张拉,为控制预应力混凝土摩擦损失的影响,在预应力张拉过程对孔道摩擦应力损失进行实测与分析,证实一端张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李丹 《建材与装饰》2009,(10):117-118
为切实保证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本文就某中心工程阐述了在施工中要加强张拉后预应力筋张拉端处理。施工程序的优化有利予保证预应力的效果,减小预应力损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工程实践 ,扼要叙述大直径无粘结预应力沉淀池预应力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同时对该结构进行了预应力摩擦损失的测试以及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计算 ,验证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直径沉淀池结构中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大跨度井字梁结构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通过预应力结构设计合理地利用预应力钢筋线型,有效地解决在井字梁挠度变形及裂缝宽度的问题。同时结合双向预应力钢绞线的施工难点,着重阐述预应力筋定位、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和张拉应力控制中的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固化期为6个月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摩阻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时间阶段缓粘结预应力筋摩阻系数的变化规律,提出摩阻系数的建议值.总结缓粘结剂的粘度及张拉时间、环境温度和湿度诸因素对缓粘结预应力筋摩阻的影响,提出粘滞系数和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最佳张拉时间,并提出了适用于缓粘结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端张拉为控制预应力混凝土摩擦损失的影响在预应力张拉过程对孔道摩擦应力损失进行实测与分析,证实一端张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端张拉为控制预应力混凝土摩擦损失的影响在预应力张拉过程对孔道摩擦应力损失进行实测与分析,证实一端张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王忠军 《山西建筑》2003,29(4):32-33
针对具体工程实例 ,实测了因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 ,进而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分析了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梁的孔道损失对张拉力的影响。指出该研究结果对确定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的张拉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某现浇连续箱梁在预应力钢束张拉过程中,待张拉应力达到设计要求锚下应力时出现实际引伸量与设计引伸量相差较大,停止张拉。并对该箱梁2个预应力孔道进行摩擦应力损失检测,并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反算预应力孔道摩擦应力损失参数,以指导后续张拉施工。  相似文献   

18.
郑怀明 《山西建筑》2003,29(11):45-46
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着重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的过程及工艺,并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19.
陆灏  徐连兵 《特种结构》2007,24(3):56-57,88
本文首次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运用到管道结构设计中,并针对圆形混凝土管道无粘结预应力张拉损失、管道应力分布、内压、外荷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管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管体应力均匀、预应力张拉可灵活控制、管道整体制作等方面的优点,有着良好的工程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技术在结构施工中应用广泛,目前较常见的有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及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缓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具有施工方便、造价低、结构延性好、抗震性能优等特点。结合本项目对大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进行总结,阐述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