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水泥、粉煤灰、碎石等为原料,选取不同骨料级配、不同骨胶比制备无砂混凝土,通过测试强度、孔隙率、热工性能,研究不同骨料级配、不同骨胶比对无砂混凝土强度、孔隙率、热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引入骨料级配与粒径、体积砂率两个参数,并研究设计孔隙率、骨料级配与粒径、体积砂率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孔隙率与透水系数存在指数函数关系;骨料级配与粒径对混凝土的强度及透水性能影响较大;适量体积砂子的掺入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而不降低其透水性能,且体积砂率的大小取决于水泥用量及骨料级配与粒径;以设计孔隙率、水胶比、骨料粒径与级配、体积砂率为参数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能够有效的指导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0~5mm矿山废石和天然砂不同掺加比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中低强度混凝土,0~5mm矿山废石的掺入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对于较高强度混凝土,由于胶凝材料数量较多,对骨料级配影响的主要因素转变为胶凝材料,0~5mm矿山废石在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少时的改善作用变为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规定,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混凝土用石应采用连续粒级。本试验设计根据Ⅱ区砂的级配范围以及碎石的连续粒级折取范围区间的上限、下限、中间区间、1/4区间、3/4区间,研究砂石级配的变化及对混凝土的影响。结果表明,良好的砂石级配可减少胶凝材料用量,降低砂率,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骨料的骨架和稳定作用,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基础实验、正交优化试验以及对比分析,以骨料空隙率、混凝土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为指标,研究了普通骨料优选化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普通碎石优选化最佳级配设计为G3组,普通砂优选化最佳级配设计为S2与S4;普通骨料优化的最佳级配比例为碎石级配设计G3,砂级配设计S4,砂率47%,各因素显著性优劣顺序:砂级配设计碎石级配设计砂率;在实际生产中,普通骨料优选化级配范围在各号筛最佳累计筛余基础上可上下浮动至2%;依托西安国瑞金融中心超高层施工项目,采用优选化普通骨料制备的C60混凝土成功泵送至350m,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普通骨料在超高层泵送混凝土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6.
吴江  陈晋栋  祝雯 《广东建材》2022,(9):33-35+49
以花岗岩机制砂为研究对象,对5种不同颗粒级配机制砂制备盾构管片混凝土分别开展了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中0.600~0.300mm和0.300~0.150mm段颗粒含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影响显著;抗压强度随着0.600~0.300mm和0.300~0.150mm段颗粒含量的不断增多呈现为先保持稳定而后缓慢降低的趋势,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则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批量的试配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实时调整,实现了南京世界贸易中心C60自密实钢管柱顶升混凝土工程的顺利施工。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调整胶凝材料用量、碎石级配及圆整度;同时检测混凝土在出机、入泵及出泵时的工作性能以及振捣方式对混凝土试块强度的影响。工程实践表明,出泵时混凝土工作性能满足施工要求,振捣方式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工程中,砂、石都要求有一定的级配,特别是碎石,适当的级配可以增大混凝土流动度,降低水泥用量并提高混凝土强度。一般粒径为5~40mm,最大粒径可达80mm,这要视构件的具体截面而定。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加入一些毛石,可以少用一部分混凝土,它是混凝土工程中的  相似文献   

9.
机制砂在工程中已广泛应用,颗粒级配、砂率及石粉含量作为其配置混凝土的关键指标,对混凝土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以石灰石机制砂为细骨料,配制了C50自密实混凝土,分析机制砂级配、砂率及石粉含量对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级配不良,小于1.18mm颗粒过少时,会导致机制砂混凝土易离析、泌水等不良工作性能;在配制混凝土过程中,可通过调节机制砂中大于1.18mm和小于1.18mm颗粒的比例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级配,提高其保水性和黏聚性,保证混凝土强度;机制砂砂率过低会出现离析、泌水等现象,而砂率过高会显著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砂率在39%~42%范围内时,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良好;石粉可发挥微珠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但过高的石粉含量会打破混凝土密实状态,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对于混凝土搅拌站,在现有砂石原材料的基础上,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对砂石级配进行优化,提高砂石品质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一种技术手段,是混凝土企业降本增效的一个有效方式。将普通骨料筛分成不同粒级颗粒,按一定比例重新搭配,能够优化颗粒级配,降低骨料空隙率。通过砂石级配正交试验优化设计,得到级配优异的骨料,优异级配骨料的紧密堆积空隙率低,为21%,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具有一定影响。砂石骨料整体空隙率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随着空隙率的增大,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降低。利用优异级配的骨料制备混凝土,相同强度等级,新拌混凝土状态优于普通骨料混凝土,比普通骨料混凝土每立方米降低胶凝材料用量30~50 kg/m~3。经过成本计算,每立方米降低混凝土成本8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效应,以1.18 mm筛孔为分界点,将机制砂颗粒组成分成(I粒径≥1.18 mm颗粒)、I(I粒径<1.18 mm颗粒)组分,设计并进行了6种不同级配类型机制砂及其混凝土性能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细度模数仅是表征机制砂的粗细程度的宏观指标,无法反映颗粒级配的真实情况,决定机制砂品质好坏的内在因素是颗粒级配,生产时应得到严格控制,为提高混凝土强度及工作性能,应尽量使颗粒级配曲线具有骨架密实特征;②机制砂I组分主要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II组分主要影响混凝土的保水性及黏聚性,为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应使I、II组分的含量比例保持在1∶2左右,并有效控制I组分颗粒组成比例;③为充分发挥I组分的填充密实与次骨架结构作用效应,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宜将1.18 mm筛档累计筛余百分率控制在级配中值附近,且4.75、2.36、1.18 mm三筛档累计筛余百分率按2∶3∶1进行控制。研究成果为机制砂颗粒级配的控制及混凝土性能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内掺锂渣和硅粉的100MPa高强度大流动性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内掺锂渣和硅粉对混凝土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 ;根据试验数据总结出内掺锂渣和硅粉混凝土的 2 8d抗压强度规律 ,研究了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规律 ;采用 4 2 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5~ 2 5mm碎石 ,内掺 10 %~ 15 %锂渣和 5 %硅粉 ,水胶比 0 2 5 5~ 0 2 6 8,或内掺 0~ 15 %锂渣和 10 %硅粉 ,水胶比 0 2 6 0~0 30 5 ,掺加适量的NF - 2 - 6缓凝高效减水剂 ,可配制出 10 0MPa高强度大流动性混凝土。  相似文献   

13.
掺粉煤灰和硅粉的C90高强度自流平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内掺粉煤灰和硅粉对自流平混凝土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 ;根据试验数据总结出高强度自流平混凝土的强度经验公式 ;分析了掺粉煤灰和硅粉的高强度自流平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规律 ;采用 4 2 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5~ 2 5mm碎石 ,水胶比 0 2 6 7~ 0 2 85 ,内掺 10 %粉煤灰和 10 %~ 15 %硅粉 ,或水胶比0 2 6 6 ,内掺 2 0 %粉煤灰和 15 %硅粉 ,掺加适量的NF 2 6缓凝高效减水剂 ,能配制出C90高强度自流平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再生骨料基本性能的研究,根据再生骨料的特殊物理性能,设计研究了不同级配下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当细骨料采用天然砂,级配合理时,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44 MPa,工作性能良好;当粗细骨料都采用再生骨料,再生骨料的粒径分布为0~5 mm约占60%~70%,5~10mm约占30%~40%时,可以满足配制强度为15MPa再生混凝土的要求,粗、细骨料的重量比达到50%以上时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比较好、强度可以达到12.4~14.9 MPa.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高强度大流动性混凝土的技术特点 ,研究了内掺硅粉量 ( % )及水泥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 ;根据试验数据总结出混凝土 2 8d的强度规律 ;采用 42 5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内掺硅粉量 10 %~ 15 %、中砂或粗砂、5~ 2 5mm碎石、掺加适量的NF -2 -6缓凝高效减水剂 ,水胶比不大于 0 2 9,能配制出C10 0高强度大流动性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
将粒度区间为45~80μm的较粗钢渣应用于各强度等级商品混凝土中,通过优化混凝土材料体系的颗粒级配来提升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45~80μm钢渣在商品混凝土中以较低掺量取代水泥和粉煤灰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都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强度等级对颗粒级配优化提升商品混凝土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中,较低的水胶比和胶砂比使得颗粒级配优化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陶新明  罗列 《混凝土》2011,(12):119-122
通过掺入缓凝高效减水剂、优化碎石级配、调整胶凝材料组成、添加防裂组分等方式逐步提高或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使其符合低碱、抗渗、防裂且便于施工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掺入缓凝高效减水剂可减少单位立方米用水量及降低W/C,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渗等级;优化碎石级配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泌水;掺入粉煤灰或矿粉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梁旭  孔凡敏  丁帅 《建筑技术》2021,52(9):1064-1066
研究水胶比、粗骨料粒径和砂率对不发火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水胶比、粗骨料粒径和砂率对不发火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影响很大;随水胶比增大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但流动性增加;粗骨料粒径范围为5~16mm,在水胶比为0.32时,混凝土强度达到最大值(49.1 MPa);水胶比为0.38~0.44时工作性能较好;砂率41%时强度达到最高(约48.4MPa),且工作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磷石膏基胶凝材料和骨料制备混凝土,可为高消纳磷石膏固废提供新思路;然而将磷石膏同时作胶凝材料和骨料制备混凝土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研究了磷石膏基胶凝材料组成、骨料级配、砂率和水胶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RD和SEM微观测试初探其机理。结果表明:采用5%的P·O 42.5级水泥、30%的磷石膏、65%矿粉制成的胶凝材料时,外掺0.5%NaOH+5%水玻璃和1%NaAlO2复合激发剂,控制胶凝材料用量600 kg/m3,磷石膏破碎砂替代40%河砂,砂率41%,水胶比0.34,可制备出工作性能良好,初凝时间大于25 h,3 d、28 d及60 d抗压强度分别大于20.0 MPa、48.0 MPa和55.0 MPa,绝热温升低于35℃,60 d膨胀率大于180με的大掺量磷石膏基C40低温升微膨胀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胶凝材料主要水化产物为AFt和C-S-H凝胶,胶凝浆体可穿透磷石膏骨料表面空隙,产生机械嵌锁作用使磷石膏骨料与胶凝浆基体结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20.
内掺钢渣、硅粉的C80高性能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群  吴东海  郭自力 《工业建筑》2004,34(11):58-60,84
研究了钢渣、硅粉掺量对混凝土强度与流动性的影响以及钢渣、硅粉混凝土强度规律。采用4 2 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5~ 2 5mm碎石、掺加适量NF 2 6缓凝高效减水剂 ,水胶比 0 2 6 ,钢渣、硅粉掺量均为 10 %或水胶比 0 2 4~ 0 31,钢渣掺量 10 %~ 30 % ,硅粉掺量 15 % ,可配制C80高性能混凝土 ,并给出了混凝土配合比参考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