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基于已构建的纺织人才培养平台基础上,探索与实施了纺织与商贸课程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纺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的过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虚拟实验平台实现纺织服装与贸易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实践表明:"教学+岗位实践"对接的纺织服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纺织品设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专业素养,是纺织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类课程。文章分析了传统纺织品设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学科竞赛与纺织品设计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改革措施。该改革措施建立了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效促进了纺织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职纺织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基点,采用“CPTM”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从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出发,构建“基本素质训练模块+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模块+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人才,更要培养企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共同探讨、相互渗透,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对接关系.为此,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建平等主导建立了一种新的高职纺织类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了一种多方参与构建"企业实训"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契合职业技能链的高职纺织服装贸易专业群,是主动服务江苏省苏南地区传统纺织服装贸易产业转型升级而构建的。契合职业技能链的高职纺织服装贸易专业群,由校企分类合作育人运行机制、技能贯通的教学实施方式、平台递进式的课程体系、学训兼修的技能实训模式和校企兼容的双师教学团队等子系统构成。契合职业技能链的高职纺织服装贸易专业群,创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实施方式和专业建设思路,解决了高职人才技能培养与产业人才技能需求契合度不佳、校企合作运行效率不高和专业建设不够系统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是纺织服装产品检测专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场所,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纺织品检测专业探讨了在基本要求、日常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如何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有效助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纺织品检测专业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纺织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柏华 《纺织教育》2009,24(5):25-27
考察高校纺织类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历程,分析此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化过程,确定合理的纺织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国内外纺织工程高等教育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纺织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教改的三个目标,将纺织工程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设置为三个,利用各级资源满足本科生的教学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拓宽就业途径。实践证明,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了学生、家长和企业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9.
面对现代纺织产业发展需求,文章通过对纺织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梳理,搭建了“五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重构了纺织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创建了“两团队、六融合、八平台”学科竞赛体系,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双轨制育人模式,引入渐进式的双创助推实践活动,深度融合了实践教学、学科竞赛、校企融合、双创创新,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纺织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0.
根据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按照高职教育特色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主要从产教结合、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省级重点专业现代纺织技术的创新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职业院校应结合地域特色和自身优势,在技能教学、评价方式、校企合作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结合传统非遗亮点,将工艺美术特色与专业教学有力结合,提供职业院校首饰设计与制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思路,持续为行业培养输送高水平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从纤维化学与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结合我院“展训赛创”人才培养新模式等方面,探讨了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理念与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实践,以提高纤维化学与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轻化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刘世松 《酿酒》2021,48(2):7-11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各行各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葡萄酒产业作为发展较快的特色产业之一,对葡萄酒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专业对接产业趋势下,通过对葡萄酒产业人才需求和葡萄酒专业教育现状分析,提出了构建高起点高定位的葡萄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复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逐层递进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家具模型设计教学中引入产品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开发式教学是将企业产品开发引入到教学当中,以实际的设计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战设计能力,对于家具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家具模型设计与制作实践课程的教学,对家具模型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制浆造纸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现状的分析,提出其对人才培养的一些弊端和不适应性,同时对新的毕业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适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习方式,即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结合,以此达到最佳的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林业高职院校作为家具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要实现自己的职能,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突出专业建设特色,使培养出的学生既要掌握高技能,又具有高素质,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课程教学改革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为抓手,系统地构建了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建立了三立足、五融入、五注重的"三五五方案"育人机制,探索了科技特派员与师徒制相结合、人才互育的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构建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闭环的线上线下案例库。实现了服务区域企业发展与学校教学模式从课堂到实践转型同频同步,提升食品优势特色学科水平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同向同行,实现了高素质食品安全追溯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刘璇 《西部皮革》2022,(3):60-62
应用型的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中的本质是通过产业需求和高校教育的互动关系所形成的一体化。产教融合则是为应用型的本科高校提供了服务导向、资源导向和发展导向,更是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多元化融合进行了有效衔接。并在实现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学科专业标准与专业要求、教育机制与市场机制、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由此,产教融合背景下“个性化、差异性”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培养模式才得以提出,从而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科交叉融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探究,并结合了艺术教育自身的特点构建科学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从而推进个性化、差异性协同育人的举措,形成更具有特色的协同育人教学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助力白酒酿造工艺实践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酒酿造工艺实验课程教学局限性为着眼点,重点阐述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在重构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对白酒酿造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platform-liquor brewing process,VSETP-LBP)的发展进行了介绍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构架与功能设计、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步骤和实践成果等。结果表明,VSETP-LBP扩展了白酒酿造教学的常规内容和训练方法,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良好协同。平台建设面向白酒酿造工艺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关技术要务的联结,将实践操作作为理论知识的深化与延伸,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相对于传统实验教学,该教学方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生物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纺织服装产业链之间的关联度与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对"能工会商"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以纺织服装专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需在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整合纺织服装专业与商科专业,确定"工商融合"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构建"工商融合"复合型专业课程体系,同时依托校内外综合实训基地,开展"工商融合"型课程教学改革,从师资力量、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共享、质量评价等方面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