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IC反应器+好氧曝气池+二沉池"工艺处理环氧丙烷/甲基叔丁基醚(PO/MTBE)生产废水,处理规模为1800m3/d.长期稳定运行数据表明,装置进水COD为4500~4600mg/L,氨氮为3~15mg/L,石油类为60~120mg/L,厌氧单元平均出水COD为2288mg/L,好氧单元平均出水COD为191.46mg/L,二沉池平均出水氨氮为11.83mg/L,平均出水石油类为6.53mg/L,总排水指标稳定满足园区污水处理厂对炼化一体化废水接管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微生物增效剂的投加可明显改善生化单元的运行负荷和污染物去除率,使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由0.625kg COD/ (m3·d)逐渐提高至2.1kg COD/ (m3·d),COD平均去除率由27.54%提高至50.55%,好氧单元COD去除率由80%提高至90.43%,二沉池平均出水COD由518.75mg/L降低至191.46mg/L.  相似文献   

2.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絮凝-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组合工艺处理高含量头孢类抗生素废水,考察了3个废水处理阶段中的COD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4.3 g/L、容积负荷在14.3 kg/(m.3d)时,UASB反应器的COD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出水VFA的浓度在3 mmol/L左右,产气体积流量为17 L/d左右;对UASB出水进行絮凝处理以去除废水中难降解大分子物质,按每1L厌氧出水投加25 mL的PFC和5 mL的PAM后,废水COD由2.279g/L降至1.133g/L,去除率为50.3%;使用SBR处理絮凝后上清液,当反应器负荷为1.2kg/(m.3d)时,出水COD在200 mg/L以下,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达到GB 21903-2008中的抗生素类废水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去油脂含高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餐厨废水,分析了启动阶段发生酸化的原因,酸化后采取措施重启反应器,考察了恢复期IC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温度骤降、负荷提升过快及餐厨废水特殊的水质导致出水COD从0.548 g/L快速上升到2.546 g/L,出水pH从6.52下降到4.82,出水VFA的浓度从2.5 mmol/L陡升到11.2 mmol/L。通过清水冲洗,补充碱度和微量金属以及降低进水负荷的方式重启酸化的反应器,经过35 d的恢复期,COD去除率逐渐回升到90%左右,但仍低于酸化前的水平。所以厌氧反应器启动时,应密切监测反应器的出水COD、pH及VFA含量,以免发生酸化。  相似文献   

4.
UASB-SBR组合工艺处理小麦酒精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序批式反应器(SBR)组合工艺研究对小麦酒精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37±2)℃条件下,采用UASB反应器处理小麦酒精废水,容积负荷可达到13.0 kg/(m3·d),COD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厌氧出水COD保持在1650mg/L以下,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稳定在3.5mmol/L以下,反应器的沼气产量维持在17L/d左右,反应器运行稳定;采用SBR反应器处理小麦酒精废水厌氧出水,容积负荷为1.6kg/(m3·d),COD去除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经过两级生物处理,出水COD在300 mg/L以下,达到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CSTR+UASB两相厌氧系统处理合成制药废水,在动力学控制成功启动的条件下,以钼酸钠(Na2MoO4)为抑制剂进行分相试验研究。试验连续三天向产酸反应器投加浓度为2.0mmol/L的钼酸钠,在此期间以及随后三天的产酸相出水都直接排放而不进入产甲烷反应器,停止投加三天后,两相厌氧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结果表明:经过分相后,产酸相COD去除率降低,但出水VFA和酸化率增加,两相厌氧反应器整体去除效率由80.54%提高到84.20%。  相似文献   

6.
采用A/O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含量、难降解的聚苯硫醚(PPS)生产废水。结果表明,处理PPS废水原水时,系统COD去除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平均去除率为91%,氨氮去除率较差;而处理PPS废水处理站厌氧出水时较稳定,出水COD小于69mg/L,平均为27mg/L,平均去除率为97%;出水TN受m(COD)/m(TN)的影响,去除率在38%~55%内;出水pH在7.59~7.92,SS的质量浓度<5 mg/L,色度为16倍。系统处理的PPS厌氧出水可达到PPS生产回用水要求,膜组合清洗能够有效的恢复膜通量。研究结果可为PPS生产废水有效处理并回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IC厌氧反应器处理实际制药废水,对IC厌氧反应器的启动过程、盐度对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中温(35℃)发酵、连续进水方式,IC厌氧反应器启动历时68 d。启动完成后COD去除率稳定保持在65%左右,SO_4~(2-)去除率稳定在73%左右,进水NH_3-N较出水NH_3-N低,出水VFA在4 mmol/L以下,pH6.6,污染物去除效果稳定,反应器运行良好。随后进行盐度驯化,盐度使COD和SO_4~(2-)的去除率有所降低,但影响较小,系统的处理效果最终趋于平稳。IC厌氧反应器处理系统对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盐度有一定忍耐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UASB厌氧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处理头孢类抗生素制药废水。结果表明:当反应器稳定运行后.进水CODCr的质量浓度为14300mg/L,容积负荷可达到14-3kg/(m3.d),CODCr的去除率能够稳定在85%左右,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在2500mg/L以下,出水VFA的质量浓度在3mmol/L左右,产气量达到17L/d左右。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为利用厌氧技术处理头孢类抗生素废水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
EM菌活性污泥系统对皂素废水的深度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利用EM菌液通过SBR反应器对经过一次生化处理的皂素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3 000~3 250 mg/L,EM复壮液用量为进水量的0.7%,活性污泥液用量为EM复壮液的2倍,投加周期为9 d,系统一次曝气时间为16 h时,COD的去除率可达74.4%,最终出水COD的质量浓度基本稳定在800 mg/L左右,可达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利用EM菌液通过SBR反应器对经过一次生化处理的皂素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3000~3250mg/L,EM复壮液用量为进水量的0.7%,活性污泥液用量为EM复壮液的2倍。投加周期为9d,系统一次曝气时间为16h时,COD的去除率可达74.4%,最终出水COD的质量浓度基本稳定在800mg/L左右,可达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周云  温集强 《水泥》2007,(10):29-30
我厂3号回转窑(Φ4m×60m)生产线在1996年年底由SP窑(产量912t/d)改为NSP窑(产量1320t/d),预分解系统为四级旋风预热器带离线式分解炉  相似文献   

12.
13.
陈建文 《广东化工》2006,33(6):79-81
乙烯酮(双乙烯酮)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下游产品较多。江苏某化工厂开发生产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三十多个,年生产规模三万多吨,是国内以乙烯酮(双乙烯酮)为中间体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综合骨干企业。针对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废水特点,该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产品优化,结构调整,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节水降耗等工作,从源头削减了污染物的生产。同时投资二千多万元新建预处理装置三套,6000m3/d废水生化处理装置一套,使全厂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的废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水泥水化热是中、低热水泥和核电工程用水泥的一项关键的技术指标。全球范围内测定水泥水化热的方法有溶解法、直接法/半绝热法、等温传导量热法三种。本文总结了中、美、欧相关方法标准,对其测试原理、仪器设备、试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比对,并对其在领域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16.
姬波  刘奇峰 《河南化工》2005,22(3):43-44
利用组件技术开发化工原理实验课件,给出了系统层、组件库层和应用层的架构划分。重点讨论了组件库的设计,给出了流体阻力这一典型实验的实现描述。实践证实,基于组件技术可以提高仿真实验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7.
Makarov  A. G.  Kiselev  S. V.  Kozlov  A. A. 《Fibre Chemistry》2021,53(2):68-72
Fibre Chemistry - Classical methods for predicting polymeric materials deformation processes are based on numerical solution of governing Boltzmann-Volterra viscoelasticity type of equations, which...  相似文献   

18.
A thermochemical rather simpl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Diperoxide of ciclohexanone. The study is complemented with suitabl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t the semiempirical and ab initio levels. A particular satisfactory agreement between both ways is found for the ab initio calculation at the 6–311G basis This set level.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 of the present procedure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16,(9):1756-1759
主要介绍近年来壳聚糖脱乙酰度测定方法研究新进展,概述了双突跃电位滴定法——加酶预处理、光纤折射传感法、拉曼光谱法、库仑滴定法等测定原理与特点,并作出比较,为相关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A semi-empirical equation of state for metals is described. Its capabilities are demonstrated by the example of the equation of state for aluminum. New experimental data are presented on the location of the isentrope of aluminum for unloading from the state at p = 229.71 GPa on the shock adiabat to an aerogel (SiO2) of density 0.08 g/cm3.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Fizika Goreniya i Vzryva, Vol. 44, No. 2, pp. 61–75, March–April, 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