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规划师》2016,(12)
在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问题,传统老城更新模式的弊端开始显露,已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作为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老城的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记录着西安城市的演进历程,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情感、记忆和辉煌。文章以西安老城为例,对老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引入微更新理念,试图为西安老城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也希望能对国内其他历史城区的更新保护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擦亮首都历史文化的"金名片",是新版北京总规提出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北京开展了"疏解整治促提升"等一系列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从街巷整治走向街区更新的理念。以北京崇雍大街的保护与更新实践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城市设计研究,以文化为引领,深入挖掘老城历史地段的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基于多视角研判大街整体功能定位,制定管控导则,从而指导街区更新的具体工程设计实践。另外结合示范段的风貌更新设计,介绍了如何在做好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探索一种老城街区走向有机更新与可持续治理的实践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城市公共空间是指满足城市居民社会生活使用需求,以公共交往为核心功能的室外场所,历史事件、居民生活、城市记忆等都发生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城市公共空间对保护城市的历史、塑造城市精神和文化特征等有重要作用。北京老城公共空间营造是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政策背景下的重要内容。如何使公共空间在传承文化精神和适应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北京老城的保护与复兴,亟需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背景与意义街巷胡同成为北京老城更新的热点2017年9月由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以下简称新版总体规划)使用"老城"取代"旧城"二字,明确要求重视历史城区的保护和传承价值,表明政府决定加大力度探索北京老城高质量城市建设和更新途径1。新版总体规划特别针对街巷胡同,提出"虚实结合",即从物质景观和社会文化层面进一步完善对街巷胡同的保护。因此,如何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历史城市的发展重心逐步转向老城内部的有机更新和内涵式增长,其发展不断面临保护与开发的双重压力,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成都老城实践,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保护和活化的内涵、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出在保护方面,梳理历史资源和历史空间肌理,奠定城市的基本空间格局;在功能活化方面,对功能进行整合与活化,重塑历史城区的价值和活力;在城市空间设计方面,以空间触媒激活地区发展,实现历史城区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201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北京城市发展建设已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北京老城作为传承历史文脉,展现国家形象和进行国际交往的主要窗口地区地位不言而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针对北京老城的未来发展,提出“要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建设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以下简称“核心区控规”)明确提出,“核心区街区保护更新是千年古都的保护更新……是减量背景下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保护更新,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保护更新”。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围绕推动老城街区更新调研时,强调北京老城发展要从街巷整治走向街区更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北京老城特有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更新也受到了关注,本文以草厂南片区胡同的保护更新为例,对胡同-四合院片区景观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索,首先确定了保护规划的目标,在有机更新的原则下,深入分析片区的胡同肌理,对胡同肌理、庭园景观、文化建筑、植物景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保护更新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8.
要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背景新时代存量更新背景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要求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提出"恢复性修建"等概念1。新总规要求,"将核心区内具有历史价值的地区规划纳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名单,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最大限度留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老城的保护与发展不仅涵盖"遗产保护"还包括"城市更新"。通过整体保护观念下的恢复性修建与民生所需的街区更新的发展路径,使得更新与保护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西安和南京是两座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们的老城部分都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双重任务。本文对两座城市老城部分的保护与更新历程、目标、策略、措施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针对老城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应该选择相应的保护与更新模式;针对老城保护与更新方法的"趋同化"现象,应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方法,并建议加入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成都老城城市设计基于传承保护的发展利用规划思路,通过理、挖、活、显、保五位一体规划体系建构,重塑老城整体格局与历史街巷肌理。同时在保护文化资源、活化历史文化、显化文化内涵等方面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对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的旧城改造,再现历史城区的文化价值,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文章通过分析佛山名镇及岭南天地项目,总结了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为了再现历史城区的文化价值必须解决的三个核心议题是:一、更新业态,带动城区可持续发展;二、老城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重塑城市空间;三、保护和发扬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保护中求发展,发展中求保护--谈南京老城的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项目的经验回顾,规划针对南京老城发展的现实和矛盾,确立了将老城发展成为文化之都、活力之城、宜人之地的总体发展目标。在充分保护老城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提升老城功能、彰显老城特色的方法和途径,是城市历史保护与旧城更新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存量时代下,城市更新工作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建成环境密度高、土地和建筑权属复杂、空间资源紧缺的历史城区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历史城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重要的城市功能,但也存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缺乏、空间环境品质低下等问题,这些都对历史城区的更新提出了挑战。目前国内外特大一线城市普遍采用创新驱动、公服提升、文化传承等内涵式发展手段促进地区更新发展。本文聚焦与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领域,以广州历史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历史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给现状和问题,探索历史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引领作用和提升策略,以期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带动片区的整体提升,为历史城区更新探索适应性强、实施性高的更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从名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历史建筑保护三个层面开展工作,在大力推进新城建设的同时,注重老城的更新与复兴,实现了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共赢格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京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北京市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老城保护过程中采取了多种举措,在顶层设计、文化产业、文博教育研究,以及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进展。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老城中的社会资本仍然面临着成本和收益、盈利和公益的矛盾、社会资本业态和在地居民需求的矛盾等几对主要矛盾,因而有必要结合北京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和老城保护实践对当前社会资本的引导工作进行整合提升,以新格局、新气象开创新时代北京老城保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老城胡同的现状,是老城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相互较量的结果。城市管理者一直尝试在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找寻平衡,使之有序发展。在胡同整治提升过程中,墙,一直是老城风貌呈现的聚焦点,墙是胡同的边界,也是胡同的姿态。上斜街位于宣西片区北部,是片区更新计划中规模最大的一条胡同,长约500米。胡同原为河流故道,不直而得名。与普通胡同不同的是,上斜街内高差十分复杂,建筑建于高台之上。胡同空间体验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18.
南京是我国著名古都,明城墙围合的老城是古都的核心,面积约40km2,历朝都城均位于此范围内(图1),至今尚存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有1000处左右,占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总量的2/3.同时,今天各种现代城市功能又集中于此,其面积占主城不到20%却集中了主城约50%以上的人口,65%的就业岗位,80%的高层建筑.这些功能在给老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老城的传统风貌和历史韵味.为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2002年由南京市规划局牵头,组织开展了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城市整体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既要体现对真实历史文化遗存和完整传统风貌的保护,又要充分重视对政策机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民生等相关因素的协同发展。社会—空间视角是在过程与机制、结果与影响、策略与方法、目标与愿景等方面,对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过程中社会与空间问题的综合思考。探讨了在北京老城整体环境、不同历史街区以及居住院落内部等不同空间层次和尺度上,在社会—空间问题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与难点,提出了重塑空间秩序与功能结构调整相结合、空间保护利用与社会结构梳理相结合以及空间行动单元与社区多元治理相结合的多元化、精准化、长效化的整体保护策略建议,并使之纳入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战略框架之中,有效推动历史街区保护理念的完善与实践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老城区更新与实施是大多数城市最为棘手的课题——历史要素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产权情况的复杂性与模糊性、产权主体诉求的多元性、拆旧与建新经济帐难以自求平衡等问题或多或少都存在于大部分老城更新实践中,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成为老城更新的桎梏。本文提出将产权单元作为老城更新的基础单位与工具,利用GIS平台建立评估体系,探索更新实施规划的工作路径,平衡好历史格局与资产的保护、再利用,平衡好多元产权主体诉求,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