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玉峰 《纺织器材》2011,38(Z1):19-23
在重定量高效工艺中,如何使粗纱牵伸重定量适应梳理重定量带来的附加不均负效应,为细纱提供符合要求的粗纱,为此分析了重定量工艺对牵伸移距偏差、两对力、须条不匀的组成以及纤维运动的影响,重点从牵伸型式、牵伸工艺、钳口工艺、牵伸倍数、附加牵伸元件等方面阐述了重定量工艺对粗纱工序以及粗、细纱工艺配合的影响与控制.指出:重定量工艺...  相似文献   

2.
对棉纺高效工艺的认识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探讨棉纺高效工艺的内涵及应用情况.通过回顾50多年来纺纱技术发展历史,认为围绕细纱机速度与牵伸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提高前纺装备速度与定量,这是纺纱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认为重定量大牵伸工艺不能全面、确切地反映高效工艺的实质,衡量纺纱高效应体现在高速、高效、优质、少用工.纺纱各工序定量与牵伸应根据不同产品与质量要求来设计,现阶段重定量大牵伸工艺不是一个可普遍采用的工艺,实施重定量大牵伸工艺应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精梳流程重定量大牵伸工艺的应用.通过在开清棉时加重棉卷定量,在并条细纱工序加大后区牵伸倍数,在传统精梳工艺流程运用重定量大牵伸工艺,有效提高了劳动效率,稳定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棉纺细纱大牵伸、重定量工艺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显著改善棉纺企业的成纱质量及经济效益,从高效工艺的含义入手,详细阐述了高效、重定量工艺的核心,高倍牵伸的基本规律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增强摩擦力场布置,增大握持力、提高牵伸零部件的刚度和精度三个方面介绍了东飞牵伸系统及高效工艺的实施和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只有细纱大牵伸才能实现粗纱重定量,粗纱重定量为前纺全流程半制品重定量创造条件;半制品重定量必须以质量保证为前提,全面提高前纺半制品质量也是细纱大牵伸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在自主开发、创新的东飞牵伸系统中,后区牵伸采用控制辊式VC型牵伸、前区牵伸采用"东飞延伸型"长、短双胶圈牵伸及其工艺配合,细纱第三代大牵伸、粗纱重定量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棉纺细纱大牵伸工艺的演变与发展(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系统阐述了棉纺细纱大牵伸工艺的演变历程.棉纺细纱牵伸工艺是随着总牵伸倍数的增大和成纱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发展的,形成了"重加压、强控制"细纱大牵伸基本工艺路线.介绍了细纱大牵伸发展过程中后区出现的两类工艺,实践验证,实现细纱大牵伸后区应采用小牵伸工艺.分析了细纱前区工艺配置对牵伸质量的影响,指出机织纱工艺配置前区"小浮游区长度、小钳口隔距、小罗拉中心距"是可行的,而针织纱工艺要适可而止.介绍了机织纱工艺、针织纱工艺和V形牵伸工艺的机理及细纱大牵伸的发展,探讨了重定量大牵伸工艺的应用效果,R2V型牵伸及V形牵伸后区附加压力棒牵伸形式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棉纺细纱大牵伸工艺的演变与发展(上)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系统阐述了棉纺细纱大牵伸工艺的演变历程.棉纺细纱牵伸工艺是随着总牵伸倍数的增大和成纱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发展的,形成了"重加压、强控制"细纱大牵伸基本工艺路线.介绍了细纱大牵伸发展过程中后区出现的两类工艺,实践验证,实现细纱大牵伸后区应采用小牵伸工艺.分析了细纱前区工艺配置对牵伸质量的影响,指出机织纱工艺配置前区"小浮游区长度、小钳口隔距、小罗拉中心距"是可行的,而针织纱工艺要适可而止.介绍了机织纱工艺、针织纱工艺和V形牵伸工艺的机理及细纱大牵伸的发展,探讨了重定量大牵伸高效工艺的应用效果,R2V型牵伸及V形牵伸后区附加压力棒牵伸形式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前纺重定量细纱大牵伸工艺机理与专件器材的应用(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倪士敏 《纺织器材》2008,35(3):48-51
围绕棉纺工程优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前纺重定量、高速度、大卷装,根据棉纺梳理与牵伸原理对前纺重定量及细纱大牵伸的工艺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提出系统的工艺及相关专件、器材的优化组合.指出应将重定量大牵伸结合提高棉纱质量协调发展,将提高梳理性能与细纱牵伸性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前纺重定量细纱大牵伸工艺机理与专件器材的应用(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倪士敏 《纺织器材》2008,35(2):42-45
围绕棉纺工程优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前纺重定量、高速度、大卷装,根据棉纺梳理与牵伸原理对前纺重定量及细纱大牵伸的工艺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提出系统的工艺及相关专件、器材的优化组合.指出应将重定量大牵伸结合提高棉纱质量协调发展,将提高梳理性能与细纱牵伸性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讨重定量对细纱牵伸的影响与工艺控制措施。通过工艺对比试验表明:重定量对细纱牵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纤维移距偏差增大、控制作用相对减弱、纤维变速点分散、握持力与牵伸力不匹配。可采取小前区隔距、大后区隔距、新型下销纵向强控制、压力棒隔距块稳定变速点、小钳口紧控制等工艺措施;采用高弹性胶辊重加压工艺,选用C型罗拉座及气压加压摇架等器材,可确保正常牵伸。指出:只有稳定和提高成纱质量,才能促进重定量工艺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粗纱重定量,细纱"三大三小"牵伸工艺的应用问题。介绍了细纱牵伸工艺的基本特点和牵伸区的控制类型,以及粗纱重定量、细纱"三大三小"牵伸工艺的含义。举例说明了粗纱重定量,细纱"三大三小"牵伸工艺的配置原则和工艺效果。认为:采用粗纱重定量、细纱"三大三小"牵伸工艺,能够实现在粗纱重定量、细纱大牵伸条件下的高质量、高效率生产。  相似文献   

11.
系统高效工艺在纺纱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介绍了纺纱生产中采用的普通工艺和重定量、大牵伸工艺的参数对比,认为实施高效工艺提高了产品的产、质量,减少了设备投入和用工、用电成本,但必须考虑设备、原料、产品结构等具体条件,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12.
细纱后区牵伸形式与重定量工艺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细纱后区牵伸控制方式对实施重定量工艺的影响情况和效果.在FA506型细纱机上采用3种后区牵伸形式对CJ 14.5 tex品种进行粗纱重定量试验.结果表明:粗纱定量由4.0 g/10 m增至6.4 g/10 m时,细纱后区V形牵伸与直线牵伸附加压力棒牵伸形式以及后区双胶圈牵伸形式的纺纱质量比原直线牵伸得到改善,但后区附加压力棒牵伸形式的成纱毛羽指标比后区双胶圈牵伸形式差.认为后区附加压力棒牵伸形式适宜在中低档产品上实施重定量工艺,后区双胶圈牵伸形式适宜在中细号纱和高档产品上实施重定量工艺.  相似文献   

13.
棉纺高效工艺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文辉 《上海纺织科技》2007,35(2):18-20,26
对棉纺高效工艺进行了机理分析,高效工艺的核心是细纱大牵伸,只有细纱大牵伸才能实现粗纱重定量,为前纺全流程半制品重定量创造了条件,而半制品重定量必须以质量保证为前提。该工艺采用的细纱第三代大牵伸(50~100倍)是在我国自主开发的VC牵伸及其相应工艺配套下实现的,另外全面提高前纺半制品质量也是细纱大牵伸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探讨实施重定量工艺及使用细纱压力棒上销的效果.在CJ/T 80/20 14.6 tex品种上,采用重定量工艺与常规工艺,在配置压力棒上销和普通上销条件下进行了纺纱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末道并条定量加重至25.8 g/5 m,粗纱定量加重至7.0 g/10 m,在配置普通上销条件下,重定量工艺成纱质量比常规工艺好;在重定量工艺时配置使用压力棒上销,成纱质量改善更加明显,条干、细节指标的改善尤其突出;在FA507A型细纱机弹簧加压平面牵伸配用双根压力棒上销的纺纱条件下,重定量工艺纺纱质量比DTM129型细纱机气动V形牵伸配用单根压力棒上销要差.  相似文献   

15.
棉Modal锦纶赛络纺包芯纱的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外包纤维为精梳棉、Modal,芯纱为锦纶长丝的赛络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锦纶丝、澳洲棉和Modal纤维的性能特点及纺纱工艺流程,通过纺纱工艺试验,针对原料性能,各工序优化配置了纺纱工艺并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粗纱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重加压、大隔距、较小后区牵伸和较大粗纱捻系数的工艺,细纱工序减小后区牵伸倍数,放大后区罗拉中心距.实践表明,纺制的精梳棉Modal锦纶丝赛络纺包芯纱为低弹纱,成纱质量良好.在纺制锦纶丝包芯纱时,选用的外包纤维细长、长度整齐度高,可以改善成纱条干和包覆效果,保证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6.
应用新型细纱牵伸专件 合理工艺配置 提高成纱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探讨了新型细纱牵伸专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分析了新型细纱牵伸专件不同工艺配置对成纱条干的影响,并通过新老牵伸专件实际纺纱对比试验验证,得出:使用新型纺纱专件可以提高成纱质量,而且工艺配置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纺纱系统牵伸合理分配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徐旻 《棉纺织技术》2006,34(10):44-47
为了合理确定纺纱系统的牵伸倍数,从合理选定生条定量、合理运用并合原理、合理运用先进的牵伸机构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牵伸的分配细则,认为合理选定生条定量是确立纺纱系统牵伸分配的基础,在传统纺纱工艺理论的基础上,应根据装备技术条件的变化合理配置各工序的牵伸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