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纺织品后,欧盟的一项环保指令又一次施压于我国的电子制造业。按照欧盟的规划,《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一即RoHS指令一将于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样进入欧盟市场的所有电子电器产品必须符合RoHS指令的要求。这一指令涉及到电子电器产业从设计、制造、检测到贸易等各个环节,根据“指令”的要求,今年7月1日后新投放欧盟市场的电气电子产品不得含有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聚溴二苯醚等6种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2.
绿色环保是电子产业的必然趋势。借助分析仪器和服务专家提供尖端的检测设备、完善的产品毒害物质管制和检测方案,用专业的技术支持来应对RoHS,WEEE指令全面实施的挑战,已成为企业明智的选择。欧盟RoHS指令今年7月实施,带火了分析、检测仪器市场。  相似文献   

3.
作为对欧盟RoHS指令的积极回应,中国制定并发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被称为中国版的RoHS。对此,国内外企业积极响应。由干RoHS认证是欧盟指令颁布实施的市场产物,RoHS认证的重点是对组织的有害物质控制过程管理进行审核,通过认证,企业不仅可以有一份符合RoHS要求的有害物质管理的证据,还可以实现针对有害物质的系统化管理,将绿色管理理念融入企业,从而防范RoHS及相关绿色环保法规带来的潜在风险,避免业务和市场损失。获得RoHS认证证书,加贴产品认证标志,就意味着该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被认证机构认证为安全的符合国家RoHS和《管理办法》及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这无疑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消费和需求方对该产品的信心,提高企业的形象,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近期,欧盟开始审议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法案“RoHS指令“当中的免除条款,但到2006年7月1日之后进入欧盟的所有电子信息产品不能含有包括铅、汞、镉等在内的6种有害物质的规定已成定局。为应对欧盟的这一指令,日本电子企业都已经实现了或者正在无铅化生产,而中国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正式出台,大部分电子企业无铅化生产还没有正式提上日程。而欧盟市场明年7月1日将对含铅电子产品关起大门,这足以应该引起国内电子企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电子产品世界》2006,(11X):61-62
7月1日,欧盟开始对所有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生产的电子、电气产品强制执行《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继欧盟RoHS指令的正式实施,由政府七部委联合颁布的被称为“中国RoHS”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也将于2007年3月1日生效。在9月7日召开的“2006国际电子环保标准与循环经济论坛”上,信息产业部官员指出,作为中国的电子环保标准的出台,中国RoHS将解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污染防止法律法规的缺位,对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和元素控制工作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也对今后我国以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行业资讯     
我国RoHS指令将扩大到所有电子电器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于7月16日颁布了关于《电子电气产品污染控制办法》,将管辖的产品范围扩大到所有直流电不超过1500V和运行交流电不超过1000V的电子电气产品。该提议与欧盟关于电子电气设备的有害物质限制RoHS指令一致。但是撤除了现行的“中国RoHS”法令所包含的产品类别,  相似文献   

7.
《电子质量》2005,(7):55-55
日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向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我国第一张RoHS认证证书。RoHS认证是我国认证机构应对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巾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简称RoHS指令),帮助中国企业获得国际市场“入场券”的一项新的认证项目。  相似文献   

8.
姚琳 《今日电子》2005,(8):19-19
随着2006年7月1日的一步步临近,WEEE指令和RoHS指令这堂必修课开始摆在每个电子产品制造商面前。根据WEEE指令,自2005年8月13日起,欧盟市场上流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生产商必须在法律意义上承担起支付自己报废产品回收费用的责任。根据RoHS指令,自2006年7月1日起,所有在欧盟市场上出售的电子电气设备必须禁止使用铅、水银、镉、六价铬等重金属,以及聚溴二苯醚(PBDE)和聚溴联苯(PBB)等阻燃剂。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在分析检测中受RoHS指令管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制样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与研究.在国际上尚未有统一的检测标准前,通过深入地了解RoHS指令的内容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检测分析制样检测技术.解决了广大电子电器企业的技术难题,使其产品符合RoHS指令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形势与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于2003年2月13日发布了《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即人们所说的RoHS指令;并于2006年初完成了其25个成员国根据该指令转换本国法律法规的工作.2006年7月1日.该指令开始实施。中国在2006年2月28日出台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即中国的RoHS规章,2006年3月1日该规章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11.
1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这是国际上首批应对欧盟RoHS指令和WEEE指令的行业标准,距离RoHS指令生效期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国内电子制造企业尤其是作为上游的基础电子企业推行无铅化制造迫在眉睫。业内人士指出,无铅化对我国电子制造企业来说,是一次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的挑战,无论是元器件、设备、材料供应商还是生产厂,都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技术变革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和欧盟RoHS指令的异同点,对相关企业如何应对这些环保指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务部希望欧盟澄清相关问题,并表示会对欧盟“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公”进行交涉。 已于7月1日正式实施的欧盟绿色环保ROHS指令,目前遭遇检测标准缺失尴尬。根据RoHS指令要求,7月1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电气和电子产品不得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六种有害物质。但由于该指令没有统一的市场监管方法和产品检测标准,使国内众多家电厂商面临“出口受阻甚至遭遇巨额罚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欧盟RoHS指令从受到企业重视到正式实施,已经经历了两三年时间。大凡跟进出口扯上关系的企业、贸易商无不为之忙碌。如今,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七部委又于2006年3月发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外界也称“中国RoHS”)。《管理办法》规定,凡列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的产品中所含有毒有害物质必须通过强制认证才能进入市场。该办法于今年3月1日生效。虽然《目录》并未正式发布,但进口和内销企业可根据早前出台的《电子信息产品分类注释》对照自己的产品,及早做出相应准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6,25(1):33-33
欧盟颁布的《关于限制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即RoHS指令,明确规定限制在电子产品中使用包括铅在内的6种有害物质。与RoHS同时颁布的还有《电子与电器设备废弃物的指令》即WEEE,这两个指令也被称为绿色指令,它们的目的就是以法律手段减少电子产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被称作“双绿指令“的欧盟废弃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指令)和电子电器产品危害物质限用指令(ROHS指令)将分别于8月13日和2006年7月1日以后执行。然而记者却了解到,时至今日,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对此仍然无动于衷,甚至全然不知。  相似文献   

17.
1RoHS指令概要 RoHS指令的法律依据是欧盟条约的第95号条款,除了环保目的外,最主要的目的是确保欧盟内部市场商品的自由流通。每个成员国都应制定各自相应的法律,但必须具有相同的影响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6,25(6):54-54
许多人在学习《管理办法》时,常常认为《管理办法》应与欧盟RoHS指令相同,这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因为《管理办法》是中国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因此它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具有中国特色。这也就决定了《管理办法》不可能与欧盟RoHS指令一致,同样道理,即使欧盟的RoHS指令在我们的《管理办法》之后出台,它也不会和我们的《管理办法》一样。在《管理办法》宣传贯彻过程中,诠释《管理办法》与欧盟RoHS指今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管理办法》的中国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9.
欧盟出台的RoHS指令,我们已经谈了好几年。所有电子电气相关行业内的企业都经历过RoHS测试,很多大型企业更是在“绿色、环保”的大旗下,兴建符合自身产品特点的保证体系,以符合上游客户、国外市场的技术要求,冲出国际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20.
一整个产业链将可能因此重新进行整合。总体上讲,RoHS指令对电子电器产品生产供应链中的任何一环都将产生影响,包括电子电器设备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等。但对每一环的影响根据不同的行业以及产品所在的市场将有所不同,同样具体有多少成本能够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也和不同的行业和产品有关。一些不能满足欧盟两个指令要求的生产商、零配件供应商以及原材料供应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