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全国省、市级区域1992—2020年夜间灯光为研究对象,基于DMSP和VIRS遥感影像以及城市行政区域矢量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灯光演变趋势,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并结合全国、分区和城市尺度对中国夜间灯光时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年份内灯光增加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域以及中部省会中心城市,灯光减少区域多集中在山西、陕西等中西部城市;(2)在中、东、西部时空变化中,东部区域增长区和高亮度区域面积占比最高,西部最低;(3)在19个典型沿海城市中,上海等东南部城市灯光增长最快且亮度最高,灯光增速和亮度值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由南到北。 相似文献
2.
生态照明快速发展的当下,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的生态修复项目却鲜有针对性的照明解决方案。随着相关的照明理论日益丰富,对夜间人工光的认识也从光污染转变到更为具体的物种研究当中,涌现了大量针对性和多元化的成果,这为生态修复照明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立足重庆广阳岛这一典型修复案例,通过生态系统调研和最新生物安全照明的理论研究,将生态修复原则与理念应用到光环境设计当中,针对演替恢复、未达稳态的生态系统,提出“减少干预,适度引导”的照明策略,并通过建成效果进行反思,为以后的生态修复照明提供了思路与支撑。 相似文献
3.
选取了郑州市具有代表性的24个小区进行了夜间光环境状况的调查,包括道路照明照度、居民窗户照度测量和问卷调查,并参考我国现行的相关照明标准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评价,还对相关标准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5.
老旧小区是我国城市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室外公共空间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老年人在老旧小区人口构成中占很大比例,然而原有的住区养老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老年人的需求,很多潜在的光污染或光照不足等问题导致老旧小区安全性问题频发。因此,良好的夜间光环境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大连市三个建设年代较早的老旧小区进行调研,通过建立各小区安全性回归模型,绘制夜间光环境安全等级分布图,从而直观地找出存在光污染或光照不足的风险点,经计算发现通过减少过度照明可以节能14%~36%。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住区光环境的同时,也应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选取了苏州高新区具有代表性的6个居住小区进行了夜间光环境状况的调查,包括道路照明照度、夜间居民窗户照度以及问卷调查,参照我国现行的照明标准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评价,同时还对光环境相关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9.
人类聚落规模化发展为村落、城镇到近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历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照明对城市人文、环境风貌的作用,照明技术在进入电气时代后经历了多次的更迭换代,新一代光源LED的规模化应用使原有城市夜间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夜景照明主要关注城市中光影、色彩的艺术性表现,城市夜间光环境形态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生态光环境与光污染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光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光环境。光污染是指影响损害人眼观察物体的功能,并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有损健康的光。本文讨论在城市夜景照明中存在的种种光污染现象,提出克服光污染的几点建议。文中还指出光污染已破坏生态光环境,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城市夜景照明光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城市夜景照明形成的光污染对人类及全球生态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特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生态保护中的热点课题。该文从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机理分析,阐述了城市夜景照明可能对植物产生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防止光污染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南海市一座政府办公建筑的夜景照明设计与实施,并结合方案的构思及实现过程,讨论了夜间照明对建筑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随着社会参观量的激增,要求颐和园夜间开放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夜间开放颐和园在古建筑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游人服务与人身安全上与白天管理相差甚远,夜间管理难度极大,所以科学合理的夜间管理模式是颐和园文化遗产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是夜间参观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介绍颐和园历时6年科研与实践所总结出的管理模式,希望给我国相关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