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正峰  欧忠文  罗伟  王飞  王廷福 《混凝土》2024,1(1):107-109+115
混凝土暴露在高温下,其组成材料经历不同的体积变化与损伤时就会产生裂纹使得耐久性能与力学性能降低,胶凝材料与粗骨料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对比掺入 10%硅灰和采用碎石、页岩陶粒对混凝土高温后强度损失的影响与形貌变化.高温后持续荷载下的徐变至关重要,所以还对比了不同骨料类型与荷载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00℃后混凝土强度明显下降,硅灰的掺入增大了强度降幅.轻骨料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在高温下远高于常规混凝土,且内部由于热膨胀应力的缓解出现了较少的裂缝.当施加恒载时,500℃以下轻骨料混凝土变形大,超过 500℃,普通混凝土变形高于轻骨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分析了硅灰掺量与混凝土含气量、气泡间距系数和气泡平均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硅灰掺量的增加,新拌及硬化混凝土的含气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和气泡平均直径也呈减小趋势.掺加硅灰可以细化混凝土浆体内部孔隙,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混凝土的气泡结构,有利于提升混凝土的性能,硅灰掺量不宜超过9%.  相似文献   

3.
稻壳灰是制作混凝土时所用添加剂的一种,采用适量的稻壳灰等量取代水泥后,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以往有关实验的测试显示,随着稻壳灰用量的增加,混凝土凝结的时间,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等都会相应的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4.
5.
孔丽娟 《混凝土》2012,(12):46-49
研究了不同掺量及种类的轻骨料配制的中等强度混凝土抗渗及抗冻性能,并通过对轻骨料及界面结构的观察研究,分析了轻骨料对中等强度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水灰比较高的中等强度混凝土,轻骨料的掺入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这是由于其可细化骨料附近水泥石的孔结构,使得界面区更为致密,而且可使新拌混凝土的含气量有所增加,说明其在混凝土内部具有"引气"作用。但是所选轻骨料吸水率不宜过高,因为其过多的开放连通孔又会对混凝土耐久性不利。本研究条件下,掺量50%的高吸水率粉煤灰陶粒配制的混合骨料混凝土抗渗性已于同水灰比的普通混凝土相当,其抗冻性甚至低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主要探究了五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轻骨料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影响,并应用SEM观察预处理后过渡区界面的微观结构,研究了产生性能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不同会对陶粒混凝土造成两种不同的破坏形式;与未处理相比,经预湿处理24 h的陶粒配置的混凝土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表观密度降低了6.3%,且导热系数相对最小;经预处理后的陶粒制备混凝土会增加混凝土强度和质量损失率,并降低混凝土抗冻性能;SEM结果表明,陶粒预湿24 h处理配制的陶粒混凝土,陶粒与水泥石界面区结构致密,黏结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  相似文献   

7.
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硅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能。当混凝土中硅灰的掺量5%时,必须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8.
稻壳灰替代硅灰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单/双掺活性稻壳灰(RHA)与硅灰(SF)以及RHA的粒径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抗压强度和孔结构影响的研究,得出活性RHA粒径是取代SF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5.9 μm的R HA能够部分取代SF并应用于UHPC中;在相同总掺量的情况下,复掺RHA与SF的UHPC抗压强度要高于单掺RHA或单掺SF的,并且最佳取代水泥的复掺量为10%RHA与10%SF;在UHPC中掺入RHA能够减少孔体积以及平均孔径,优化孔结构,从而提高UHPC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9.
唐昌辉  黄先太 《混凝土》2021,(12):66-69
基于松散体积法配制同时加入硅灰和粉煤灰两种矿物掺合料的轻骨料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改变净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砂率、硅灰掺量四个影响因素,浇筑不同配合比的轻骨料混凝土试块,测定其干表观密度、28 d抗压强度和比强度,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灰能显著提高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且硅灰掺量在3%~6%之间较为合理.并配制出了结构用强度等级为LC30~LC45的双掺硅灰、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为双掺硅灰、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硅灰对轻骨料混凝土抗海水冻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100mm×100mm×100mm硅灰轻骨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分别进行了25,50,75次海水中的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对试件的质量损失计算、表面剥落观察和超声波探测,分析了硅灰提高轻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效果.对比研究了试验过程中试件两端减摩与否对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对冻融0次(常态)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硅灰轻骨料混凝土试块进行了单轴抗压强度和变形性能试验,得出了极限抗压强度、峰值应力点的应变值、弹性模量等随冻融循环次数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了应力-应变全曲线随冻融循环次数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掺加硅灰能显著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11.
管斌君 《山西建筑》2014,(13):121-122
对水泥、粉煤灰等实验原材料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减水剂、粘合剂和粉煤灰对多孔轻集料植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得出掺加减水剂、粘合剂等可以配制碱度低、合适孔隙率及抗压强度2 MPa~3 MPa以上的多孔轻集料植被混凝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轻骨料陶粒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并对课题组研制的免烧陶粒的种类和应用做了简单介绍,提出了轻骨料陶粒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现行标准配制全轻混凝土往往与工程实际要求不符,原因可能是未考虑原材料的孔隙率.基于可压缩堆积模型配制全轻混凝土,以堆积密实度Φ为起点,确定最佳砂率的范围;通过全轻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得出最佳配合比;再采用新型外加剂与玻化微珠进行最佳掺量实验.研制出密度等级为1200 kg/m3、强度等级LC15以及导热系数不大于0.36 W/(m·K)的全轻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汪声瑞  楼军 《山西建筑》2010,36(16):138-140
分别介绍了国内外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概况,对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泵送施工及其泵送匀质性进行了具体阐述,探讨了我国轻骨料混凝土在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5.
配制了抗压强度为30MPa的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页岩陶粒混凝土,对2组试件进行了早龄期(0~28d)收缩试验,以及应力水平为30%的早龄期变应力徐变试验.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在早龄期的收缩量略小于同等强度的普通混凝土,徐变系数约为同等强度普通混凝土的50%,但是早龄期的徐变终值为同等强度普通混凝土的1.3倍.  相似文献   

16.
王玉  杨健辉  吕凌艳  杨滢涛 《工业建筑》2011,(Z1):635-637,641
陶粒混凝土作为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质轻、保温的显著特点,而且其抗裂度优于普通混凝土,但强度较低。根据2020年中国科学发展目标纲要和65%建筑节能标准的即将执行,高强和保温陶粒混凝土是实施纲要之一。因此,加强陶粒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符合我国现阶段建筑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采用粘土陶粒配制的密度1700~1800级的LC15~LC50结构轻骨料混凝土在昆明3个房建工程中的应用。采用轻骨料混凝土专用泵送剂、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增大拌合物粘度、常压预湿陶粒等措施,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分离性和减小陶粒在泵送过程中的吸水,解决了使用高吸水率粘土陶粒的轻骨料混凝土泵送难题。  相似文献   

18.
高强陶粒和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龚洛书 《混凝土》2000,(2):7-11
本文在回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强陶粒及其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影响高强陶粒生产、应用发展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关键问题;对高性能轻集料及其混凝土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也做了具体分析,并展望了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21世纪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目前轻骨料混凝土应用与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介绍各因素对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提高强度、改善性能的措施,并对应用前景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应用过程中有待解决和提高的问题,对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轻骨料混凝土尤其是陶粒混凝土作为非结构构件的保温或找坡层已大规模应用于重庆市建设工程中,但应用于承重结构的结构轻骨料混凝土还无先例.重庆金鹰财富中心是一个既有建筑的改造项目,结合当地特点及工程特点采用了高强的陶粒混凝土(柱采用LC40,梁板采用LC30),在重庆首次使用了结构轻骨料混凝土.该文主要介绍了结构轻骨料混凝土在金鹰财富中心工程的设计特点及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设计方案对比,还提出轻骨料混凝土的一些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