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绿地评价不仅需要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平面指标,更需要引入与绿地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三维评价指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武汉市城市三维绿量研究案例,从理论上探讨了绿容积率(GVR)在城市三维绿量研究和城市绿地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了绿容积率的概念体系,提出了城市绿容积率的计算方法和确定路径,以期使城市绿容积率成为城市绿地评价和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绿地合理的空间分布能有效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亲绿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文章提出以人口密度、多重覆盖服务区覆盖服务次数、服务面积比和服务人口比为指标,通过GIS平台网络分析法对武安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后发现:(1)人口密度分布与城市公园绿地多重覆盖服务区分布呈相反分布;(2)城市公园绿地多重覆盖服务区覆盖服务次数与其服务面积比、服务人口比呈反比;(3)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不能反映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合理性;(4)武安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在空间分布上不尽合理。文章研究成果可为武安市主城区合理优化公园绿地空间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来临,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大数据为人居环境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大量文献证明大数据在公园绿地的研究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该文以武汉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移动大数据进行绿地使用研究,分析了武汉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使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主城区内公园绿地高热区域主要集中在汉口中心城区和武珞路—珞瑜路沿线,绿地周边人口密度和综合通配套对使用率有极大影响;公园绿地单体面积对空间使用率有较强影响,单体面积较大的公园绿地内部空间更为功能多样化,普遍空间使用率偏低。在工作日、周末、假日一天内公园绿地使用面积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但在使用面积和热度聚集特征上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对于公园绿地绩效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提高城市生态格局和居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武汉市主要公园绿地资源目录》,结合2016年Google卫星遥感影像与实地调研,建设了武汉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现状数据库,同时使用GIS软件对其空间布局特征完成了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武汉市总体公园绿地布局特征、绿地面积占比和人均绿地面积的研究得出若干发现。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公园绿地在降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公园绿地布局以减缓热岛效应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城市热岛情况及公园绿地布局现状,采用P-中值模型结合城市用地规划确定公园绿地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的整体温度偏高,其热岛范围达城市总面积的11.78%;2)共提取福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47个,总面积为11.11km2,占主城区总面积的4.47%,公园绿地布局总体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3)利用P-中值模型对公园绿地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得出18个公园绿地需要优化,其中包括福州动物园、环南公园等12个一级优化公园绿地,以及屏山公园、琴亭湖公园等6个二级优化公园绿地;4)结合福州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得到50个潜在公园绿地建设点,主要集中于城门镇、盖山镇及新店镇。  相似文献   

6.
江琳玉 《城市建筑》2022,(19):195-198
本文以龙岩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缓冲分析法、区位熵法对龙岩市主城区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和各片区居住人口、人均公园绿地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龙岩市主城区公园服务覆盖范围总体呈现中间覆盖高、重叠覆盖区域多;城市外围公园绿地数量较少,公园相对缺乏,覆盖相对较低的特征。各片区公园服务覆盖率与公园数量、布局方式、居住区分布集中程度有比较大的关系。通过对公园绿地的供需现状和公园服务覆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差异的原因和提出布局优化的对策,旨在对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体系构建和建设轻重缓急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炳熙  田宇  王蕾  许大为 《风景园林》2022,29(10):115-121
城市快速发展可能引发公园绿地供需关系偏离规划目标,导致其供需矛盾日益加重。为探索公园绿地供需差异并解决供需研究尺度的局限性,以500 m×500 m网格为基础研究单元,以公园绿地分级设置要求为阈值,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和供需水平测度方法分别分析2010、2018年哈尔滨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分布变化和供需时空差异。研究表明,哈尔滨主城区公园绿地供给水平未达城市绿地规划标准要求,尽管公园绿地面积增多,但不合理的空间配置反而加剧了公园绿地供需失衡,不同区域间公园绿地种类的不均衡性是引起供需空间差异的关键。经进一步推测,建设时期、土地资源、城市规划和市场机制是公园绿地供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供需匹配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公园绿地布局优化策略,为公园绿地供需平衡提供精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的分类、构成与它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一直是规划界探讨的热门课题之一,尤其是在"绿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山城重庆,各种绿地相互交织,其分类及其使用功能往往无法一一对应。《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订中关于"公园绿地、其他绿地"的绿地分类提供了较好的解决办法。该文通过对主城区绿地建设现状及问题的梳理,提出了"城市公园绿地、只征不转公园绿地、城市其他绿地"三类城市绿地的分类设想及其初步的划定原则,为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研究与编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探究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的分布关系及其演变 特征,是促进二者高效协同发展的基础。基于POI及土地利用 数据,借助核密度分析、双变量Ripley''s K函数等方法,以 南京为例揭示了2012、2016、2020年公园绿地、各城市功 能空间的时空关联关系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公园绿 地、各城市功能空间分布呈现古城聚集并向主城外围扩散趋 势;2)主城区范围内,分别以公园绿地视角观察功能空间、 以功能空间视角观察公园绿地,均呈现逐年减弱的聚集趋势, 且距离阈值、变化趋势双向趋同;3)古城区范围内,城市功 能空间在公园绿地周边聚集,除商业、居住空间聚集强度先增 加后降低外,其余均持续增强,而公园绿地在各城市功能空间 周边呈现逐年减弱的离散模式。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公园绿地 与城市空间演化理论,为二者高效协同和高品质人居环境营造 提供科学支撑和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叶面积指数(LAI)与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模型,计算武汉都市发展区的总体绿量和分区绿量,LAI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南部新城西南新城东部新城东南新城北部新城主城区;绿量总值由大到小顺序依次是南部新城主城区东部新城西南新城西部新城东南新城北部新城。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的LAI平均值分别为1.926、1.941、1.276和2.408。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GIS软件,提取公园绿地、街道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等数据,定量探讨了公园绿地和街道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把具有不同特征的街道分为了七大类型,以期为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建筑是城市的景观主体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关键表征,深刻影响着公园绿地的空间形态和布局特征。以苏州中心城区为案例地、路网街区为研究单元,从建筑的层数、占地面积、总面积、容积率、密度5个方面,利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等方法,深入探究建筑空间对公园绿地分布的影响作用及空间规律。结果表明:(1)建筑空间特征对公园绿地分异具有显著的作用效应,呈现出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占地面积的趋势;(2)数量关系方面,反映建筑绝对数量的建筑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与公园绿地极显著正相关,而反映开发强度的容积率、密度则显著负相关;(3)空间层面,建筑层数整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建筑密度表现为挤压极化效应,占地面积则体现出较弱的正向拉动。结合作用差异规律,从政策设计、修复更新、借力专项规划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针对性、差异化解决建筑空间与公园绿地的局部失衡问题,促进灰色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协同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绿地为购物娱乐设施消费能力较低的低收入者提供休息、交往、游乐的免费活动场所,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研究区内低收入者基于步行、自行车、公交三种交通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洛伦兹曲线和区位熵的方法,分析公园绿地分布和低收入人口的相关性和空间匹配程度及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交通方式下研究区内街道的公园可达性差异较大,呈现出低收入群体内部两极分化的特征;(2)公园绿地可达性与低收入人口分布呈现较弱的负相关关系,在公园绿地规划布局选址时没有把低收入人口的出行便捷程度考虑在内;(3)基于公交交通方式下研究区内公园绿地分布和低收入人口分布呈现出空间匹配的格局,而中心城区低收入人口集聚的街道基于步行方式公园可达性较差,需要在这些区域增加规划公园绿地及其之间的绿色廊道来实现区域公平。  相似文献   

14.
邵大伟  吴殿鸣 《风景园林》2021,28(3):113-120
中国城市公园绿地布局自1979年以来发生了剧烈的空间分化和重组,其空间结构和形态的复杂性制约了对其时空规律的挖掘.引入描述无规则复杂系统结构形态的分形理论,借助网格维数、聚集维数和形态维数3个分形维数量化模型,选取1979—2017年的6个时间节点,对南京主城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特征和规律进行分形探究.研究发现:公园绿...  相似文献   

15.
以规划期内是否完成规划绿地建设面积为主要指标,以往大多数研究认为北京绿隔的规划控制成效较差.本研究以遥感影像和GIS空间分析为技术手段,选取绿地年均变化指数、绿隔规划边界相对控制成效指数和绿地平均斑块面积三项指标分析绿隔边界内外、不同规划控制期绿地斑块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整个规划控制期内(1992~2008年),绿隔内绿地建设与保护的成效优于绿隔外;与第一个规划控制期(1992~2001年)相比,第二个规划控制期(2001~2008年)的绿隔规划控制成效显著,其中一绿隔规划控制成效优于二绿隔.  相似文献   

16.
青岛近代园林发端于德占时期,作为青岛主城区的欧人区,是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形成了鲜明的景观特色。因此,本文以当时规划图和建设状况图为依据,通过分析欧人区历次规划建设的变化,梳理欧人区公园绿地逐步实施的历史过程,并归纳了其主要特点,总结影响欧人区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实施的主要制度性因素。最后,从城市规划对公园绿地发展的作用方面,总结对当今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在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导致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日益加剧,社会群体无法公平享有公共绿地资源,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以北京市主城区133个街道的340个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改进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基于供需关系等评价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公平性,提出公园绿地优化布局方案。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公园类型及公园质量。(2)研究区域内46.6%的公园绿地总供给无法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区域主要聚集在北京市二环至五环;相比游园、区域公园和市域公园,老年群体享有社区公园绿地供给的机会更多。(3)老年人享有的公园绿地供给未能达到社会正义的底线要求。在海淀街道、上地街道、大屯街道等区域新增公园绿地,提升望京公园、地坛公园等的公园质量是促进绿地公平性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决策提供支持,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推进公园“拆围透绿”实现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市民对城市公园的认同感,以上海陆家嘴中心绿地“拆围透绿”项目为例,分析了陆家嘴中心绿地存在的难点及解决方案,做到“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民”,助推浦东新区生态宜居公园建设,为后续城市无界公园建设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大数据与GIS空间技术,从供需平衡的视角入手,综合运用区位熵、洛伦兹曲线、可达性模型和最大覆盖模型等方法,测度徐州市主城区绿地空间布局的公平性。结果显示:各街道城市公园、社区公园、道路绿地和河滨绿地人均面积和可达性差异明显,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绿地空间布局效率差异较大,部分区域存在服务范围交叠和“人绿错位”的现象。对布局现状的设计优化方案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明  杨超  戴菲 《中国园林》2023,39(10):104
城市公园绿地具有较大的生态功能,尤其对PM2.5 的消减作用显著,然而当前研究缺乏对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及 周围环境的考量。以武汉市10个公园绿地为对象,通过实地 测量PM2.5数据,从绿地的总体特征、绿色空间格局、周围 建成环境3个方面定量分析它们对PM2.5消减的影响。结果表 明:1)公园绿地规模与PM2.5消减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绿化 覆盖率具有潜在影响;2)公园绿地的绿色空间格局方面,核 心、分支越多的绿地,其PM2.5消减量越少,其中核心的贡献 度更高;3)公园绿地周围建成环境方面,最高建筑指数、建筑 密度、平均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密度在5个缓冲区中发挥着对 PM2.5消减的相似作用,且对PM2.5的贡献度依次递减,尤其 需注重300m范围内这4项指标的管控。从改善大气颗粒物污 染的角度,为公园绿地自身的空间格局及周围建成环境的优化 调控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