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晋西北黄土高原上,出现了一个集体、个户联合治理小流域的新型经营体,这就是山西忻州地区五寨县新寨乡寺沟流域合作社。1986年5月赵紫阳同志兴致勃勃地亲临视察,称赞道:“这种形式不错。”忻州地区是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贫困山区。80年代初,这里首创了户包治理小流域责任制,五寨县新寨村的支部书记苏成业率先承包了寺沟流域中的一条面积2630亩的山梁,在短时间内,全村承包户发展到90余户。寺沟流域治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然而,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户包治理小流域逐渐显露出种种缺陷与不适,尤其是缺乏统一规划,以致  相似文献   

2.
忻州地区治理滹沱河四十年来.已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70.36万亩,除涝面积11.59万亩,改良盐碱地26.59万亩。1983至1988年新开发利用盐碱荒滩18.98万亩,其中发展水稻面积4.05万亩,种植护岸林3万亩,木材蓄积量16.7万米~3,开挖鱼塘469个,生产成鱼179万公斤。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滹沱河河道历史概况滹沱河属海河水系重要支流之一。区内流  相似文献   

3.
忻州地区河保偏片水土保持世界银行代款项目综合效益初探高志军,李伟峰,张岩宏(山西省忻州地区水利水保局)忻州地区河保偏片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涉及河曲、保德、偏关三县的31个乡(镇),607个自然村,总面积199579公顷。总人口20.45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污染正在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水污染的传统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府治理模式——排污收费;另一种是市场治理模式——排污权交易。尽管这两种模式对延缓和遏制水污染日益严重的趋势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两种模式均属于“末端治理”模式——“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治理成本往往极高,难以达到从根本上治理水污染的目的。本文在对以上两种治理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水污染问题根本路径这一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1忻州地区水资源状况忻州地区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全区总面积25136km2,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到86.5%;多年平均降雨量463mm,但75%~80%的降水集中在汛期的6月至9月份,且山区多、平川丘陵区少,东部多、西部少;区内天然水资源总量21.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66m3,约为全国人均的28.3%。由于水资源贫乏且分布不均,降雨与农作物需水严重错位,形成了十年九旱、旱涝交错的气候特征,严重制约着全区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2发展集雨灌溉的必要性忻州地区现有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6.
赵健 《中国水利》2009,(8):57-58
一、国外湖泊治理模式比较 世界各国在法律政策、国家体制、经济发展以及历史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湖泊治理模式上也各有千秋,下面就居于世界环保水平前列国家的湖泊治理模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在耕地实行“大包干”后,如何组织分散的广大农民群众搞好农业基础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忻州地区在滹沱河流域盐碱荒滩开发中,将行政干予与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激活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生命力,为忻州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产权理论分析、评价了我国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三种产权治理模式:私人治理模式、用水户参与式治理模式、集权治理模式,提出我国当前科学合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模式———自主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3,(9):38-40
黄河下游滩区的分区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洪水分级运用下的滩区分区治理;另一个是按功能对滩区进行划分的治理模式。在阐述两种治理模式的工程布置形式的基础上,从与洪水的适应性、相应的滩区安全建设模式以及对滩区滞洪沉沙的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功能划分的滩区分区治理模式是宽河固堤策略下的滩区治理措施的细化,方案本身与原来的治理模式有很好的相承性;洪水分级运用的分区治理模式是针对滩区现状和来水条件变化提出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治理思路,其与工程总体布局之间的关系、分级运用的洪水量级以及分洪运用的管理等方面仍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银花 《山西水利》2006,22(5):35-35,37
针对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合山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四种治理模式:即生态修复模式、专业队治理模式、大户治理模式和“公司 基地 农户”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绩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全红 《水利发展研究》2006,6(10):30-32,37
我国农业生产对灌溉有很大的依赖性,灌溉设施的制度安排对灌溉实绩有决定性影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整个灌溉网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治理制度选择主要依据经济绩效。本文按照设施经营主体的不同,把现实中的治理模式分为私人治理模式、集权治理模式、用水户参与治理模式,并提出目标模式:自主治理模式。通过各种治理模式的绩效比较可知,自主治理模式在供给方面有着最低的转换成本和交易成本;生产交易成本中信息成本低于其他两种模式,策略成本、协调成本则略高于私人治理而远低于集权治理。若假定各种治理模式灌溉收益近似相等,则可以判定自主治理模式兼具二者的优势而又去其弊端,总成本综合考察是最低的,即有着更大的净收益。若现实条件具备,农户就有可能自我组织起来成功走上自主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2.
亓家滩小流域治理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做到山水田林路统筹兼顾,形成了坡、顶、沟兼治的立体防治模式,创建了初具经济型、清洁型、景观型特色的水生态治理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态治理与产业调整相结合、小流域治理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BOT模式在滇池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3年开始,一直由政府承担的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已经进行了10多年,实施了60多个治理项目,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但滇池的富营养化没有明显改善,水质恶化仍在继续。为改变现状,提出一种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各自优越性的一种投融资模式—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它有利于改善滇池污染治理的投资结构,解决政府缺乏资金的问题;有利于引起外国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滇池污染治理运作效率;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提前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BOT模式是一种新的、有效的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模式,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法人结构的完善、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14.
忻州地区沿滹沱河、汾河和恢河两岸有盐碱荒滩地23.23万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沿河两岸农民,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从1983年开始,就投入盐碱荒滩的开发治理工作,实行了以种稻、养鱼为重点的户包开发治理。截至1986年底,共开发利用盐碱荒滩7.07万亩,其余16.16万亩计划在1978年和1988年全部开发利用。1978年的任务是:新开发利用12.16万亩,改善利用2.08万亩,共14.24万亩。根据这个计划,省里给我区改碱贴息贷款710万元。为了管好用好这笔贴息贷款,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行署领导分别于2月上旬和4月下旬在地区水利水保局、定襄县两次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意见,制定具体办法,使改碱贴息贷款尽快用于改碱工程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传统河道治理模式与河道现代治理开发模式进行对比,探讨河道由传统治理模式向现代治理开发模式转变,加快河道现代治理开发的思路。河道治理是传统实用性工程,既能经得住年复一年行洪排涝的考验,又能体现时代需要和风格的河道治理模式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新城区以及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和改造,生态治理成为了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第二牤牛河作为建平县城区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城区内河,对于河道的治理成为了县城生态治理的重点以及关键。文章就第二牤牛河建平县城区段生态治理模式的探讨,对工程的概况作出简单的介绍;在生态治理模式上,主要从恢复生态提防、恢复生态水面以及重现生态湿地、引补水源和融入水文化景观建设等几个方面对第二牤牛河建平县城区段的生态治理模式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5个典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治理措施和治理效益进行介绍与分析,总结出了一套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做法与经验,为海河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江大保护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传统的治理模式和机制存在治理模式单一、实施主体多元、政策机制不顺等问题,不能适应新时代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推进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提出了城镇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初步形成了以聚焦"厂网一体"的治理模式、聚焦价格机制的商业模式、聚焦政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聚焦产业联盟的共建模式等为代表的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治理"三峡模式".在安徽芜湖等试点城市进行的实践和探索,通过既有项目顶层规划,在治理技术、商业模式、政企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霍山县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从中提炼出了一套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并从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和水土保持工作模式两方面对其进行论述,最后结合该模式在霍山县的实际应用情况,说明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河道现代治理开发模式与传统治理模式进行对比,并结合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加快河道治理开发新理念的研究,探讨河道由传统治理模式向现代治理开发模式转变;河道治理是传统实用的工程,既能经得住年复一年行洪排涝的考验,又能体现相应时代需要和风格的河道治理模式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