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象征是一种以感性形象来表征抽象观念或意蕴的方式.象征理论是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比附性象征可使抽象的建筑形式准确地传达出丰富的意义,使建筑设计从表层的形式设计进入到深层的内涵表达,可以给当前的建筑创作指明一个前行的方向.引入文艺学中的象征理论,分析了传统建筑中的比附性象征的约定俗成机制,总结了数字、方位、色彩、图像等比附性象征方式及其系统运用,并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例进行论证.通过对中外建筑中几例典型的象征作品的分析,探讨了建筑象征理论在现代建筑理论与创作中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筑形态的有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建筑形态的有机性可以帮助建筑师更深入的理解自然、建筑及人的关系.建筑师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建筑的有机性如形态、结构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笔者分析了建筑形态注重有机性的意义,研究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理论及作品,提出了建筑形态有机性表现的3个方面,即建筑装饰上的有机性、对有机本质的抽象表现和对有机形态的模拟.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建筑中的有机因素.立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发展我国当代建筑的基本途径,而建筑的有机性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3.
建筑风格问题是建筑美学理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形式加工和抽象气氛都不是建筑风格的征,建筑风格则是建筑形式的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4.
借鉴传统建筑的形式是创作传统风格建筑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现代国内此类典型建筑的分类分析,归纳设计师采用的创作手法,将其总结为借用、抽象、片段、隐喻四种常见方法,并以建筑实例分析论证。结论:继承传统的方式很多,从传统建筑形体入手是最直观和行之有效的手法。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建筑视觉造型中联想的形式,建筑师结合建筑视觉造型,运用图像符号,指示性符号和隐喻,象征等建筑符号学手法设计的建筑作品,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令人过目难忘,给欣赏者留下超过建筑本身意义的理解,愉悦和享受。  相似文献   

6.
以建筑实体为对象,以实体的表义性作为建筑形态的共同特征,对实体的基本特点和形态意义的组织方法进行了跨学科探索。其目的是分析实体的形态特征对建筑意义引导和暗示的认知作用,以及建筑实体的组织结构倾向性,对形式意义理解的影响程度。据此,对建筑形态设计涉及到的建筑识别方式、实体的性质和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归纳出实体的五个基本特征,并阐述了这些基本特征与建筑空间功能属性和精神内涵的关系。同时,根据感受者对形态反应的心理活动特点,从感知的角度,提出了三种具有启发性的形态组织方法。通过分析和论证认为,对建筑物质元素控制的恰当方法,是从易于识别和理解的角度使实体充分特征化。  相似文献   

7.
概念隐喻不是语言的专利,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无处不在.建筑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要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人深层的思想和心理也必须利用许多的建筑隐喻.中外的建筑文化差异很大,但是基本的人性相同,所以建筑中所应用的基本概念隐喻也是相同的.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建筑与人体的隐喻关系.从语言中的隐喻理论入手,结合西方建筑心理学和生物学分析了建筑隐喻的必要性和建筑与人体隐喻的合理性,以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人体隐喻.汉字、中医和风水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代表,最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找到建筑与人体隐喻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建筑象征的重要意义及其内涵,并提出了建筑象征的三个重要特征,即形象的隐秘性,意义的超越性和联系的婉曲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建筑象征的重要意义及其内涵,并提出了建筑象征的三个重要特征.即形象的隐秘性,意义的超越性和联系的婉曲性.  相似文献   

10.
以符号学理论为分析工具,对广州大学城建筑设计竞赛中标方案中符号的形式与内涵层面进行了分析与解读,通过分析得出:具体的建筑形式就是建筑符号的“符征”,而建筑实体形态背后所表达的内涵就是建筑符号的“符旨”,在建筑符号中,不变的是符旨,变的是符征。一个完美的建筑作品不是符号的堆砌和任意拼凑,建筑符号的意义表达通常是内涵重于处延。方案对符旨的准确领会是能否中选的关键,而根据符旨选择恰如其分又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符征是方案能否中选的主要因素。建筑设计要把意义与形态分离,先把握意义,再选择手法,避免陷入手法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结合建筑语义的基本概念,审视当代中国建筑艺术所面临的困惑,讨论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造物观重构建筑语义的可行性,指出建筑语义应向造就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方向发展,而当代建筑景观设计中更多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则不失为达到这一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文章从标志设计入手,从传统图形的“形”、“意”、“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清初著名的戏曲家、园林设计与室内设计家李渔所生活的时代为背景,以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成就为环境,历史地分析了促进传统室内陈设艺术发展的因素。文章将渔关于传统住宅室内陈设艺术的论著——《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中陈设品的“制度”和“位置”理论与设计作为评析对象,站在现代设计的角度,结合艺术理论和系统观点,以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李渔的传统住宅室内陈设艺术理论与设计,总结其艺术风格、设计作风及艺术精神,进而提出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观念和新技术手段,在传统与现代化的双重作用下,发展中国室内陈设艺术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水墨艺术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在传承原有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正朝着设计的方向发展。并在当代的平面设计中不断扩大自己的设计范围,吸收更多可以运用的传统元素。促成了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水墨的完美结合,创造出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建筑防火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古建筑防火设计方面成就的研究,提出在现代建筑防火设计理念中,可汲取古建筑防火设计思想的精髓。针对建筑自身特点,从建筑类别、建筑形式、建筑规模和建筑用途等方面进行建筑防火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中国古代民居系统防灾思想进行了研究.中国传统居住方式在城市选址、城市形态上综合体现了一种整体性的防灾思考,并且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采用了系统性的防灾、减灾设计.在考察云南会泽民居具体实例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会泽民居中体现出来的系统性防灾设计思想,对其历史功效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评价,对会泽民居中体现的系统性设计方法进行了方法论价值的评述.在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体系中的系统防灾思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当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提出了系统性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汉习语的对比与双向翻译研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是利用隐喻认知研究英汉习语之异同及翻译还不曾有专题讨论。利用隐喻认知有利于对习语求本溯源从而深入分析掌握英汉习语的语源及语义,有利于把握英汉语习语之"形""义"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把握翻译的生成路径,更好地指导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吉祥图案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根源,承载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信息符号化的显著特征,能否通过中国吉祥图案这一艺术窗口,开启一扇形象生动的、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渠道,对于现代艺术工作者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不应该是断层,更需要的应该是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