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根据分离式热管的流动及换热特点,将分离式热管简化成单一的循环回路,并研究了在稳定工况条件下其换热、流动压降和充液率等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表明,本文理论分析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一个用于分离式热管蒸发段均匀受热的数学模型。利用本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垂直竖管内环状流的高度及传热系数。实验证明,计算值与实际吻合较好。本模型可以用于理论分析及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3.
4.
分离式长尺热管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其热流极限也有独自的特点。本文以长尺分离式热管的声速极限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充分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5.
分离式长尺热管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其热流极限也有独自的特点。本文以长尺分离式热管的声速极限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充分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6.
设计建立了一套以水为工质的分离式热管系统实验台,系统冷凝端采用水冷套管式换热器.在此实验台基础上研究了不抽真空、有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于分离式热管的凝结放热问题,测定了在不同的入口蒸汽温度、循环蒸汽流量、冷却水进口温度及流量条件下混合气体在圆管内凝结换热的情况,分析了这些参数对换热过程的影响.同时,还对套管内含高分压不凝性气体——空气——的水蒸汽凝结换热物理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模型中除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界面控制方程外,还增加了流动扩散和凝结控制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蒸汽放热量与实验测定值基本吻合,偏差在8%~15%之间. 相似文献
7.
文章把实际的分离式热管简化成单一的循环回路,并通过对微元段的分析,建立了一个完整描述分离式热管管内工质流动及换热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采用计算机迭代求解,分别采用相应的流动阻力和传热公式计算有关参数。计算的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果绘制成一组曲线。该模型对于改进设计和进一步了解分离式热管的特性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长尺热管由于结构简单,运转不需要动力等特点,在热能的传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长尺分离式热管为研究对象,从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得出了两个重要的关于输热特性的理论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梅山3号高炉(1250m~3)设计采用了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利用热风炉烟气余热对热风炉用的高炉煤气和助燃空气进行双预热。换热器于高炉投产后不到3个月时(1996年3月12日)投入运行,至今运行良好,一般情况下煤气温度可提高100℃以上,助燃空气温度可提高130℃以上,月均热风温度达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新型分离热管式固相粉末换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传热情况进行了分析。该种新型的分离热管式固相粉末换热系统已得到实际应用,用来加热高炉喷煤用的空气和煤粉的混合物,增加高炉的喷煤量,减少焦炭用量,运行效果良好。利用分离式热管作为以固相粉末为换热介质时的传热元件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14.
长尺分离式热管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其热流极限也有独自的特点,本文从基本传热理论和长尺分离式热管的结构特点出发,对各种热流极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对一种双面矩形通道的新型平板式脉动热管进行了传热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充液率、倾角、工质等对传热的影响.从试验结果来看,存在最佳充液率(25%~30%)和最佳工作角度(90°),使得热管工作性能最优;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二次蒸馏水作为工作介质时,热管工作更稳定.该型热管传热性能(280 W/(cm·℃)) 较过去研发的其他脉动热管(91.43 W/(cm·℃)),当量导热系数提高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何海泉 《工程设计与研究(长沙)》1997,(2):7-11
概述了分离式热管管换热器应用的基本状况和ISP热风炉烟气特性,指出工热管热热器是合理利用ISP热风炉烟科热提高热风温度的最佳途径,并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参数,设计要点和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简要介绍了热管的工作原理以及热管技术中的核心部件——多孔毛细芯的几种结构形式、多孔毛细芯的制造方法.简要介绍了热管在现代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其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展望了热管及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碳钢—水热管消除氢气的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还原剂消除碳钢-水热管中产生的氢气是一种有效的克服钢与水化学不相容的技术,通过大量的实验,找到了一种固态复合还原剂,用该还原剂技术的碳钢-水热管,工作性能稳定,寿命可延长到6~8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