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欢127西块莲花油层为边水油藏,边水活跃,油井蒸汽吞吐泄压后,边水向采出程度高、亏空体积大的低压层推进,造成油井边水水淹停产.另外,油层在注蒸汽同时曾进行注热水试验,注入水在压力作用下,易沿泄油半径突破井间剩余油边界推进至井底,造成油井注入水水淹停产.虽然油层水淹已较严重,油水关系十分复杂,但研究认为,断块仍具有在一定的潜力,118m井网井间剩余油丰度仍然较高,可以通过停产井向高剩余油丰度区大位移侧钻实施挖潜.  相似文献   

2.
杨兆刚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4):133-135,169
边底水稠油油藏存在边水入侵、底水锥进问题,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快,直井水淹严重。以林樊家油田林17块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及边水入侵、底水锥进情况,实施水平井调整,延缓边水入侵、底水锥进速度,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存在边水,在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边水侵入严重,造成油井含水率急剧增加。为此,对蒸汽吞吐井氮气泡沫抑制边水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应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泡沫抑制边水技术适用于边水能量适中、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且在强水淹时实施能取得较好的抑制边水效果。应用该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措施有效率100%,平均含水下降了23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达到了抑制边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浅薄层特、超稠油注蒸汽吞吐后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河南油田的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后,,采收率只有15%~18%,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程度,关键是查明蒸汽吞吐后浅薄层稠油剩余油分布规律。蒸汽吞吐后水淹层岩心和电性特征变化明显,根据岩电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快速、直观的声液时差深侧向电阻率图版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有效结合矿场测试、动态分析、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揭示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超稠油油层纵向有3种水淹模式:中厚层均匀韵律油层顶部水淹,薄互层复合韵律油层中部水淹,薄互层正韵律油层底部水淹;平面上剩余油富集区有4种类型:低井网控制程度的剩余油富集区,低采出程度的剩余油富集区,不同微相控制的剩余油富集区,地层倾角影响造成的剩余油富集区。图3表1参6  相似文献   

5.
特超稠油蒸汽吞吐进入高周期开发阶段后 ,由于长期降压开采 ,油藏内部压力大幅下降 ,边水推进严重 ,导致储量利用率低 ,资源浪费严重。通过对河南油田特超稠油油藏热采边水淹状况分析 ,归纳出特超稠油边水淹特征 ,提出了配套治理技术对策 ,改善了特超稠油边水淹区可利用储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特超稠油油藏边水淹特征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超稠油蒸汽吞吐进入高周期开发阶段后,由于长期降压开采,油藏内部压力大幅下降,边水推进严重,导致储量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通过对河南油田特超稠油油藏热采边水淹状况分析,归纳出特超稠油边水淹特征,提出了配套治理技术对策,改善了特超稠油边水淹区可利用储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铁  杨涛 《钻采工艺》2007,30(3):144-145
欢127西莲花为边水油藏,边水较活跃,其水体体积约为油体体积的1.2倍。油井吞吐泻压后,边水缓慢向采出程度高、亏空体积大的低压层推进。油井在2-4年之间含水由50%逐渐上升至95%左右,造成油井返水率超过100%,边水水淹停产。虽然存在着油层水淹,油水关系日益复杂等开发矛盾,但是通过研究与分析认为,断块仍然存在一定的潜力。在平面上,边水内侵水线及注入水水线推进不均匀且水线较窄,大约在30-80m,主流线在边井与边井连线上。在纵向上通过吸汽剖面测试资料显示,断块有20%的油层动用差。该块单井控制储量为8.2×10^4t,单井平均采出单井控制储量的33.6%。因而在水淹区内存在着死油区,区块118m井网井距间剩余油丰度高。在此研究基础之上向剩余油高丰度区大位移侧钻停产井挖掘油藏潜力。  相似文献   

8.
稠油热采小断块边水油藏在蒸汽吞吐生产过程中受边水侵入影响很大,研究应用整体治理技术,按照油藏特点和水侵特征将边水侵入划分为构造部位水淹型、区域差异水淹型、条带状不规则水淹型等三种类型,分别采取立体抑水技术、分区抑水技术、节点抑水技术,优化应用多段塞组合抑水技术,优化热化学组合注汽参数,改善了小断块边水油藏控水稳油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XX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XX断块大凌河油层为一套多油水组合的上倾尖灭边水油藏,经过25a的开发,产量已进入递减阶段。利用油水井在钻井、试油及生产过程中所录取的各项生产资料,采用动态法和常规水淹层解释方法分析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Ⅰ层和大Ⅲ层水淹程度相对较高,大0层水淹程度相对较低、剩余油相对较富集;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高部位断层、岩性尖灭带、井控程度低和注采系统不完善的地区。层间、层内差异和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四砂组(Es43)二次开发中存在水淹严重、剩余油认识不清等问题,为此,利用油藏监测法、油藏动态分析法对其水淹平面、纵向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取得了一定的认识:Es43平面上呈现渗流速度过快、渗流方向多向性以及部分油井暴性水淹特点,纵向上水淹分布不均衡;而水淹分布规律主要受人工裂缝、沉积相带、注采均衡程度、边水等4个方面影响,其中影响最明显的是人工裂缝。三区Es43水淹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今后渤南油田Es43的剩余油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