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28日说,中国特高压输电取得了六个方面的重要创新和进展。刘振亚在28日召开的2006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说,一是系统开展了特高压输电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揭示了中国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大规模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东京电力公司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论证经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东京电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TEPCO)在20世纪90年代建成了1000kV南北输电线路和1000kV东西输电线路.文中介绍了日本选择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经过和TEPCO采用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指出了选择特高压交流最高运行电压时应考虑的因素;还对交流输电方式和直流输电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直流输电方式存在的问题,说明了TEPCO在特高压输电中采用交流输电方式的原因.对中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变压器》2008,45(6):60
中国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需要采用远距离、大容量和低损耗的输电方式,特高压是实现有效电能传输的重要方式之一.IEC主席里吉斯认为,特高压输电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就世界而言,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特高压标准.为了安全、有效地运用这种技术,需要编制特高压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4.
应该加快我国特高压输电前期工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项立人 《电网技术》1996,20(2):54-58
本文论述了国外发展特高压输电的趋势,分析了一些国家推迟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原因,从具体情况出发说明了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和技术上经济上的可能性;提出了必须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才能实现特高压输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最后根据我国电网目前和未来发展的情况,指出了我国特高压的目标电压在1000-1200kV之间可能较为合适。建议加快我国特高压输电前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江苏电机工程》2010,(5):17-17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主要特点:(1)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间不落点,可点对点、大功率、远距离直接将电力送往负荷中心。在送受关系明确的情况下,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实现交直流并联输电或非同步联网,电网结构比较松散、清晰。(2)特高压直流输电可以减少或避免大量过网潮流,按照送受两端运行方式变化而改变潮流。  相似文献   

6.
《电网技术》2006,30(8):49-49
2006年3月28曰,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发布了2005年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成果,正式发布由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主编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研究成果专辑(2005年)》和《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成果专辑(2005年)》。专辑收入了交流特高压专题论文29篇、直流论文33篇,对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本专辑对2005年开展的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课题、可行性研究专题和工作组研究成果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汇编。该书可以帮助电力系统技术人员全面了解目前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进展情况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很多成果可以作为今后研究、设计和建没的统一的基础条  相似文献   

7.
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国外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介绍了我国开展特高输电技术研究的情况和条件。  相似文献   

8.
特高压输电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是在超高压输电的基础上发展的,其目的仍是继续提高输电能力,实现大功率的中、远距离输电,以及实现远距离的电力系统瓦联,建成联合电力系统。  相似文献   

9.
特高压输电经济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丁伟  胡兆光 《电网技术》2006,30(19):7-13
特高压输电的经济性是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核心问题,目前的经济性研究主要集中于与超高压输电的技术经济比较,但超高压输电线路在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超出一定范围时,与特高压输电线路已经不具有可比性。作者重点研究特高压输电的两种替代能源运输方式——运煤及输气与特高压输电的经济性比较,通过资源使用效率、燃料成本以及外部成本的比较得出特高压输电线路在很大范围内具有经济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促进全国联网   总被引:26,自引:18,他引:26  
张文亮  胡毅 《高电压技术》2003,29(8):20-22,31
针对我国电网的发展趋势 ,论述了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通过与± 5 0 0 k V直流输电和 75 0 k V交流输电的比较 ,从技术和经济上分析了采用特高压输电的优点及可行性并讨论了发展特高压输电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特点及新要求的基础上,综述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的主要应用仿真软件,指出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数字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特高压输电技术的仿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前景   总被引:23,自引:15,他引:23  
谷定燮 《高电压技术》2002,28(3):28-30,40
根据中国国情和国外经验比较了交流特高压输电和直流输电的利弊,具体分析了国外特高压输电处于低潮的原因,认为特高压输电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在我国有必要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  相似文献   

13.
对特高压输电扣超高压输电通过搭建典型算例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典型参数比较了在长距离、大容量方式下输送相同容量的电力的情况下,利用特高压输电扣超高压输电分别对受端短路电流扣输电损耗等方面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关结论,为分析特高压输电扣超高压输电提供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论证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公司委托中国工程院就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必要性、创新意义及可行性、交流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建设方案等问题进行咨询。中国工程院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项咨询课题组。27位院士和7名专家参与了咨询工作,并于2005年11月4日发布了《关于我国特高压输电研究与工程建设的咨询意见》。《意见》包括4个部分:我国发展特高压技术必要性分析,特高压输电工程可行性分析,特高压交流输电试验示范工程的定位,积极而稳妥地推进特高压输电技术工程应用的几点建议。本刊摘要刊登《意见》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5.
新型交流输电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电力输送对于合理利用能源、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力输送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近年来,输电技术的发展可大致分为2类:第1类是为满足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需求,主要有超高压与特高压交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紧凑型输电、灵活交流输电等。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输电方式,如分频输电方式、四相输电方式。第2类是为适应人口密集的都市地区线路走廊非常困难的情况及电厂出线等短距离大容量输电的需要,主要有多相输电、超高压干式电缆(交联聚乙烯电缆)、气体绝缘线路、高温超导输电线路等。本文对以上输电方式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与我国电网的发展   总被引:44,自引:30,他引:44  
介绍了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结合我国电网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特高压输电的技术经济优势及我国已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认为特高压输电在我国是必要的 ,技术上也是可行的。提出了实施特高压输电需研究的重点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远距离输电中得到广泛应用, 今后我国还将在大水电基地和大煤电基地的超远距离、大容量送出工程中继续大力发展和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对此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开展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研究、实施, 在现GB、IEC、行业标准及±500 kV 输电技术和工程经验上, 根据±800 kV直流输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针对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干式平波电抗器、穿墙套管、复合绝缘子等特高压直流输电主设备编制了企业技术规范, 对工程的设计、制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特高压输电技术及设备应用于工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毅 《电力设备》2005,6(6):18-22
概述了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介绍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优点,阐述了我国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需重点研究的技术问题(如无功平衡措施、消除潜供电弧措施、限制过电压、串补装置和外绝缘等),分析研究了国内外特高压设备(如变压器、开关设备、避雷器、绝缘子等)应用于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浙江电网开展特高压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特高压的概念与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论证了浙江电网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浙江电网发展特高压输电在技术、经济、环保等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对特高压在浙江电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陕西电力》2007,35(7):36-36
2007年7月18~21日,2007年特高压国际标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旨在交流世界各国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应用情况。研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关键问题,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管理机构决策开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标准化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此次会议也是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就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进行的新一轮全球性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