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共表达的含前S1(PreS1)和前S2(PreS2)表位的乙肝表面抗原(SS1S2)及分别表达的含PreS1表位乙肝表面抗原(SS1)和含PreS2表位乙肝表面抗原(SS2)混合物的免疫原性及抗原活性进行比较,为疫苗配方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SS1S2抗原、SS1抗原与SS2抗原的混合物(1∶1混合,以下简称SS1+SS2)分别用氢氧化铝佐剂吸附,制成SS1S2疫苗和SS1+SS2疫苗,总抗原含量均为20μg/ml,分别经BALB/c小鼠腹腔单次注射两种疫苗1.0、0.25和0.06μg,免疫后1、2、4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BV S、PreS1和PreS2抗体水平。分别以纯化的SS1抗原或SS2抗原为参考品,采用ELISA法检测6批SS1S2抗原所对应的SS1或SS2抗原含量。结果免后1、2、4周,3个剂量的SS1S2疫苗S抗体阳转率均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0.25μg剂量的SS1S2疫苗PreS1抗体阳转率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免后1、2周,3个剂量的SS1S2疫苗PreS2抗体阳转率与SS1+SS2疫苗相近;免后4周,1.0和0.25μg剂量的SS1S2疫苗PreS2抗体阳转率高于SS1+SS2疫苗。免后4周,3个剂量的SS1S2疫苗的S和PreS1几何抗体平均滴度(GMT)均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1.0和0.25μg剂量的SS1S2疫苗的PreS2抗体GMT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6批SS1S2抗原中,每10μg SS1S2抗原所包含的PreS1抗原活性相当于(12.1±0.84)μg的SS1,每10μg SS1S2抗原所包含的PreS2抗原活性相当于(7.0±0.52)μg的SS2;SS1S2抗原中SS1和SS2抗原活性之和远超过100%。结论共表达的SS1S2抗原比单独表达的SS1抗原、SS2抗原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共表达的SS1S2抗原中PreS1和PreS2抗原活性也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层反应设备,通过碱酸分步催化法合成了一系列纯邻甲酚和以邻甲酚为主成分的邻甲酚系线形酚醛树脂。利用GPC、NMR等研究了催化剂氢氧化钠的用量、醛酚比以及酚的种类和用量对树脂的分子质量(Mw)、分子质量分布(Mw/Mn)及抗碱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钠用量达到酚总质量的0.4%、醛酚比接近于1时可合成分子质量高、分子质量分布窄的树脂。可利用醛酚比控制树脂的分子质量,可通过调整酚的种类和用量控制树脂的双邻位缩聚值(Ro-o)以及酚醛树脂的质量与其所含酚羟基质量之比值。合成的树脂可用于PS版、热敏CTP版以及LCD用抗蚀剂等。  相似文献   

3.
含烯丙基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洁  张墩明 《有机硅材料》2011,25(4):219-224
以含氯烃基的硅氧烷同邻烯丙基苯酚进行威廉逊反应,制得了几种含烯丙基的硅氧烷。在浓硫酸催化下,1,3-双氯甲基-四甲基二硅氧烷(Ⅰ)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反应得到α,ω-双氯甲基-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Ⅱ);将Ⅰ或Ⅱ同过量的邻烯丙基苯酚在乙醇中回流反应8 h,分别得到1,3-双(邻烯丙基苯氧甲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α,ω-双(邻烯丙基苯氧甲基)-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室温下,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Ⅲ)水解得到γ-氯丙基甲基硅氧烷低聚物(Ⅳ),Ⅲ同氯甲基二甲基氯硅烷共水解得到氯甲基封端的γ-氯丙基甲基硅氧烷低聚物(Ⅴ);在氢氧化钾作用下,用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将Ⅳ或Ⅴ同邻烯丙基苯酚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回流反应16 h,分别得到γ-(邻烯丙基苯氧基)丙基甲基硅氧烷低聚物和α,ω-双(邻烯丙基苯氧甲基)-γ-(邻烯丙基苯氧基)丙基甲基硅氧烷低聚物。用1H NMR和IR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测试了蛹蛋白/粘胶复合纤维和普通粘胶纤维的上染百分率、半染时间和扩散系数:直接大红4BS上染率71%,t1/2=18min,扩散系数是4.53×10-16m2/s;粘胶长丝的上染率76%,t1/2=13min,扩散系数6.34×10-16m2/s。Drimarene红X-6BN上染率28%,t1/2=10min,扩散系数是5.37×10-16m2/s:粘胶长丝的上染率27%,t1/2=16min;扩散系数是4.73×10-16m2/s.Megafix红B-3BF上染率16%,t1/2=14min.扩散系数是4.71×10-16m2/s;粘胶长丝的上染率6%,t1/2=21min;扩散系数1.68×10-16m2/s.其中双活性基染料对蛹蛋白/粘胶复合纤维染色的上染百分率和扩散系数犬于普通粘胶纤维,其半染时间小于普通粘胶纤维,结果表明双活性基染料可以提高蛹蛋白/粘胶复合纤维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5.
宋建华  许家瑞  梁淑霞 《化学世界》2004,45(7):342-343,347
探讨了用电导法跟踪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与2-氯乙醇反应制备双羟基四配位硅化合物的动力学行为,从而确定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二级反应,得出在甲醇体系中反应的速率常=1.233h、t53℃=数k64℃=1.818(mol/dm3)-1·h-1、k53℃=0.4437(mol/dm3)-1·h-1,半衰期t64℃11225.051h,和该反应的活化能Ea=86.987kJ/mol。  相似文献   

6.
热塑性酚醛树脂的清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新  景晨丽  宋家乐 《塑料工业》2007,35(7):65-67,70
通过采用新型的催化剂、改变原料配比及工艺优化,介绍了一种热塑性酚醛树脂清洁生产的新工艺。其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85℃,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0%,H(甲醛):n(苯酚)=1.15:1,反应时间4h,废液中游离酚降为58×10^-6。^13C NMR结构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合成的热塑性酚醛树脂(SPN)中亚甲基取代发生在邻位-邻位、邻位-对位和对位-对位的含量分别为19.42%、46.21%和22.32%;而常规方法生产的热塑性酚醛树脂(CPN)中,三种结构的含量分别为15.87%、56.01%和22.68%。分别以SPN和CPN作为环氧树脂DYD-127的固化剂,结果显示两种体系浇铸体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 在阳离子或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以溴邻苯三酚红(BPR)作显色剂,光度法测定FeⅢ已有人研究。我们发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对FeⅢ—BPR的显色反应有强烈的增敏作用。在PH值为4的乙酸—乙酸铵缓冲液中,FeⅢ—BPR—PVA形成蓝色络合物,入max=660nm,△入=100nm,ε=4.0×10~4。FeⅢ与BPR之络合比为1:2。比之无PVA,体系络合比不变,最大吸收没有发生红移,但灵敏度提高约1倍(未加PVA时,ε=2.2×10~4)。络合物一经形成,不被EDTA破坏,极大地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用于某些金属和合金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继稀土-铬天青S(CAS)-5-硝基邻菲啰啉(5-N-phe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的四元络合显色反应之后,又系统地研究了稀土-漂蓝6B(ECB)-5-硝基邻菲啰啉-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DTAB)四元体系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ECB体系比CAS体系的灵敏度更高,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ε)最高为1.95×10~5l·mol~(-1)·cm~(-1)(Er),按双波长求得的ε最高为2.39×10~5l·mol~(-1)·cm~(-1)(Yb)。  相似文献   

9.
以二苯并呋喃(Ⅱ)为起始原料,与仲丁基锂(s-BuLi)、四甲基乙二胺(TMEDA)、乙醛(CH3CHO)反应,得到1,1''-(4,6-二苯并呋喃二基)双乙基-1-醇(Ⅲa),然后在氯铬酸吡啶嗡盐(PCC)中经过氧化反应得到1,1''-(4,6-二苯并呋喃二基)双乙基-1-酮(Ⅳa),随后在(S)-2-甲基-CBS-噁唑硼烷{(S)-MeCBS}催化下采用硼烷-二甲硫醚(BH3-Me2S)还原,重结晶后得到 (1R,1''R)-1,1''-(4,6-二苯并呋喃二基)双乙基-1-醇(Ⅰ)。最佳反应条件为n(Ⅱ): n(s-BuLi): n(TMEDA): n(CH3CHO)= 1:3:3.3:2.2,n(Ⅲa): n(PCC)=1: 4,n(Ⅳa): n [(S)-MeCBS]: n(BH3-Me2S)=1: 0.6: 3, 三步反应总收率为32%。在化合物I中,存在一定的分子内氢键,影响了羟基进一步衍生。采用Ⅲa经过氯化亚砜氯代,叠氮化钠取代和钯碳氢化还原,得到消旋1,1''-(4,6-二苯并呋喃二基)双乙基-1-胺(Ⅶ),加入常见手性酸利用成盐拆分的方法未能得到光学纯1,1''-(4,6-二苯并呋喃二基)双乙基-1-胺(Ⅷ)。  相似文献   

10.
王玉峰  陈琳琳  邓凡政 《应用化工》2011,(12):2116-2118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在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中铁(Ⅲ)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e3+对胃蛋白酶产生了荧光猝灭作用,且属于静态猝灭过程。计算得到在300 K和310 K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56×105 L/mol和8.91×104 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21和1.14。热力学参数表明,Fe3+与胃蛋白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用同步荧光法探讨了Fe3+对胃蛋白酶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氰乙酸乙酯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合成α 氰基丙烯酸乙酯 ,无催化合成的最优反应条件是 :n(CNCH2 COOC2 H5)∶n[(HCHO) n]=1 0 0∶1 0 5、反应温度 82~ 85℃、溶剂 (乙酸乙酯 )用量 2 0 0mL mol氰乙酸乙酯、反应时间 3h ,合成收率 58.2 % (质量分数≥ 99 0 % )。  相似文献   

12.
含酯基不对称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长链烷基叔胺、盐酸、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N (3 氯 2 羟丙基) N,N 二甲基长链烷基氯化铵,研究了其合成工艺,优化反应条件为:n(长链烷基叔胺)∶n(盐酸)∶n(环氧氯丙烷)=1∶1∶1 1,反应温度为40℃,体系pH=6~7。以月桂酸及2 二甲氨基乙醇为原料,酯化得到二甲基月桂酸乙基叔胺(Ⅲ),利用其与N (3 氯 2 羟丙基) N,N 二甲基长链烷基氯化铵季铵化得到含酯基不对称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长链烷基分别为(Ⅰ)C12H25和(Ⅱ)C14H29〕。经测定,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6 61×10-3、8 31×10-3mol·L-1,γCMC分别为37 6、39 2mN·m-1,证明所合成的含酯基不对称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辐射下2-苄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标题化合物C14H12N2在无溶剂条件下,用微波辐射法以盐酸作催化剂、邻苯二胺和苯乙酸为原料合成得到。最优化的合成条件是:n(邻苯二胺)∶n(苯乙酸)=1∶1.2(即邻苯二胺1.08 g,苯乙酸1.63 g),盐酸用量2mL,辐射时间8 min,微波功率480 W。用IR、1H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单晶结构,标题化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Mr=208.26,a=9.384 2(13)nm,b=9.723 4(13)nm,c=2.493 7(3)nm,V=2.275 4(5)nm3,Z=8,Dc=1.216 g/cm3,F(000)=880,μ=0.073 mm-1,GOF=1.001,R1=0.042 6,wR2=0.097 6〔Ⅰ>2σ(Ⅰ)〕。  相似文献   

14.
氧气氧化乙二醛合成乙醛酸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酸性介质中 ,用氧气氧化乙二醛溶液 ,可快速合成乙醛酸。乙二醛转化率 98% ,乙醛酸产率 82 % ,对乙醛酸选择性 83 %。优化合成条件是 :n(氧 )∶n(乙二醛 ) =0 5 5∶1 0 0 ,氧气压力为0 12MPa ,介质pH <1,反应温度 45~ 6 0℃ ,反应时间 3h。  相似文献   

15.
2-(4′-羟基苯氧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苯二酚与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单醚化合成精吡氟氯禾灵的重要中间体2-(4′-羟基苯氧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探讨并得到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K2CO3为缚酸剂,二甲基亚砜和甲苯为溶剂,n(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n(对苯二酚)∶n(K2CO3)=1∶2∶1.08,不需要脱水。在回流条件下加入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并反应5 h。在此条件下,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转化率100%,产品的选择性大于98%。  相似文献   

16.
椰油酰氧乙基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培义  胡卉 《精细化工》2004,21(12):906-908
以椰子油酸和羟乙基磺酸钠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通过脱水反应制得椰油酰氧乙基磺酸钠,考察了投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真空度、温度、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椰子油酸)/n(羟乙基磺酸钠)=1 3,w(催化剂)=0 5%,真空度25kPa,235℃,反应3h,在该条件下,产物中w(椰油酰氧乙基磺酸钠)=77 0%,羟乙基磺酸钠的转化率为91 3%,产品外观为淡黄色粉末。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产品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30 11mN/m和1 26×10-3mol/L,在去离子水和c(CaCO3)=0 3mmol/L的硬水中的润湿力分别为448s和440s、发泡力分别为240mm和232mm、去污力(△R)分别为44 6和43 7。  相似文献   

17.
异氰脲酸三环氧丙酯(Ⅰ)与高级脂肪酸(Ⅱ)及2,4-二羟基二苯甲酮(Ⅲ)在催化剂作用下,分两步反应合成了两种高分子量的紫外线吸收剂UV-981和UV-1009,并对其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适宜工艺条件为:原料比:Ⅰ∶Ⅱ∶Ⅲ=1∶1∶2,反应温度:80~110℃,反应时间:t-1=3~5h,t_2=5~8h。  相似文献   

18.
改性BMI/苯并噁嗪树脂的固化反应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改性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与苯并噁嗪(B-a)树脂进行共混共聚制备了改性BMI/B-a树脂,采用动态DSC技术研究了改性BMI/B-a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100~350℃范围内出现两个峰,其中100~153℃是树脂的熔融吸热峰(峰顶温度为134℃),156~303℃是树脂固化反应过程的放热峰(峰顶温度为232℃);改性BMI树脂与B-a树脂的固化反应级数为0.93,活化能为85.6 kJ/mol;改性BMI/B-a树脂的固化工艺为180℃×1 h+200℃×2 h+230℃×2 h,后处理工艺为280℃×2 h。  相似文献   

19.
哌嗪系列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索哌嗪类双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EOR)、新材料制备及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合成了两个以哌嗪为基的双子表面活性剂Ⅰ和Ⅴ,一个含有两种阴离子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Ⅱ和一个大环表面活性剂Ⅲ。表面张力测定结果显示,Ⅰ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6.47×10-4mol/L,优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Ⅴ的CMC为1.17×10-3mol/L,说明连接基团长度一定时,增加疏水链的数目,表面活性降低。Ⅱ和Ⅲ水溶性较好,可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或在新材料中作为模板剂。MM2能量最小法计算结果显示,在有限长连接基团中引入较多疏水链的化合物不易合成。用溶剂可接触面积说明了Ⅲ水溶性较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催化剂、3,3′-二烯丙基双酚A(DP)和多官能团单体C改性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制取低温固化、高温性能优良的改性BMI树脂。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改性BMI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计算了固化反应体系的动力学参数,进而提出了该改性BMI树脂固化成型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对固化反应的进行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改性BMI树脂的固化温度由259℃降为178℃;烯丙基与马来酰亚胺基的"ene"反应非常显著,且改性剂C与DP的"ene"反应历程相似;改性BMI树脂的固化工艺确定为120℃×6h+140℃×2h+160℃×2h+180℃×2h,后处理工艺为200℃×6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