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i-C-Al体系热爆合成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整体加热燃烧合成法(即热爆合成)制备了TiC-Al复合体系,利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Ti-C-Al体系中升温速度及Al含量对TiC反应合成过程的影响,分析了Al基体对TiC粒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TiC反应合成过程中,首先是Ti与Al反应形成Ti与Al的化合物,放出热量,随后促使Ti与C的放热反应发生,合成TiC时放热产生的高温使Ti与Al的化合物分解,从而制得TiC-Al复合体系;升温速度及Al含量只有超过一定值时,该体系才能在较低温度发生热爆反应;当Al的质量分数从10%升至50%时,TiC的粒度从5.0μm阵至0.5μm.  相似文献   

2.
自生复合材料(Al—TiB2—TiC)的燃烧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心昆  赵昆渝 《轻金属》1995,(11):55-58
本文研究了Al-Ti-B4C体系的燃烧合成过程,用粉末(Al,Ti,B4C)通过燃烧方法,来制备复合材料(Al-TiB2-TiC)。采用DTA、XRD和SEM译复合材料的形成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分别用80%Al+20%(3Ti+B4C),90%Al+10%(3Ti+B4C)原料粉末,通过忆热可得到Al-TiB2-TiC,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TiAl3.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Al-Ti-B4C体系的燃烧合成过程,用粉末(Al、Ti、B4C)通过燃烧方法,来制备复合材料(Al-TiB2-TiC).采用DTA、XRD和SEM技术对复合材料的形成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分别用80%Al+20%(3Ti+B4C),90%Al+10%+10%(3Ti+B4C)原料粉末,通过快速加热可得到Al-TiB2-TiC,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TiAl3.  相似文献   

4.
马宗义  吕毓雄 《金属学报》1995,31(12):B545-B549
采用Ti-Al-B和TiO2-Al-B两个体系利用反应热压方法制备了原位TiB两粒子增强Al(TiB2/Al)和原位Al2OE,TiB2粒子复合增强Al(Al2O3.TiB2)/Al两种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对于Ti-Al-B体系,除TiB2外还有一定量的尺寸可达几十微米的Al3Ti生成,原位形成的TiB2大部分为0.1-0.5μm的块状粒子,此外还有少量长宽比在于4的棒状TiB2对于TiO-AlO  相似文献   

5.
Al—Ti—C晶粒细化用中间合金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Al-Ti-C晶粒细化用中间合金按Ti/C比值归纳成5/1,20/1和300/1三种类型进行了评述,认为Ti/C比值为20/1的合金,例如Al-5%Ti-0.25%C和Al-3%Ti-0.15%C中间合金为显微组织纯净度与晶粒细化性能的最佳折衷选择。新一代工业用Al-Ti-C中间合金已问世,并在美国铝业公司生产铝合金连铸板材和DC铸锭时成功地使用了两年。其TiC粒子尺寸小于1μm,其体积分数比5  相似文献   

6.
离子束增强沉积氮化硅膜及TiAl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方法在金属间化合物TiAl上合成厚度为0.5,1,和2μm的氮化硅薄膜。所形成的薄膜为非晶态,膜与基底间存在混合的过渡区,膜与基底结合紧密用AES,XRD和XPS研究薄膜的组成和结构,高温循环氧化结果表明,经沉积膜的TiAl试样的抗氧化性能显著提高其中沉积0.5μm薄膜的试样表现出极好的抗循环氧化性能由SEM及EDS分析得出,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能、高的膜/基底结合力和形成富Al2O3和硅化物的保护层是提高TiAl抗高温氧化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快速凝固Al—TiC自生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仝兴存  方鸿生  柳百成 《金属学报》1996,32(10):1111-1115
将常规熔铸工艺与快速凝固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制备出Al-TiC自生复合材料.常规熔铸Al-TiC自生复合材料中TiC的体积分数为14.5%,颗粒尺寸为0.2-1.0μm,一般呈聚集态分布;与类似工艺条件下的人工复合材料相比,业已表现出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快凝及热挤成型以后,TiC的体积分数约为13.5%,颗粒尺寸减至40-80nm,并弥散分布于晶粒尺寸为0.30-0.80μm的α-Al基体上,室温拉伸强度增加了约100MPa,表现出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梅炳初  傅正义  王为民  袁润章 《金属学报》1996,32(10):1107-1110
研究了Ti-C-Ni-Al系统的燃烧合成过程。热爆的发生首先取决于升温速度,其次取决于系统的热放量,产物的密实度也随Ni3Al含量变化,Ni3Al的质量分数为40%时达到最大值,借助SEM分析了Ni3Al含量对产物显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宗义  吕毓雄  毕敬 《金属学报》1995,31(24):545-549
采用Ti-Al-B和TiO2-Al-B两个体系利用反应热压方法制备了原位TiB2粒子增强Al(TiB2/Al)和原位Al2O3,TiB2粒子复合增强Al(Al2O3.TiB2/Al)两种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对于Ti-Al-B体系,除TiB2外还有一定量的尺寸可达几十微米的Al3Ti生成,原位形成的TiB2大部分为0.1-50μm的块状粒子,此外还有少量长宽比大于4的棒状TiB2.对于TiO2-Al-B体系,基本上没有Al3Ti生成,原位形成的Al2O3和TiB2为005-20μm的近似等轴状的粒子.对两种复合材料差异的微观结构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升温速度对自蔓延高温合成Al/TiC复合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的热爆方式,采用Ti、C和Al三种粉末原料,合成了A1/TiC复合材料。研究了升温速度对试样的尺寸变化、热爆开始温度、反应最高温度、产物的相组成、密实度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