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三维晶体取向分布函数(CODF)分析法,和透射电镜(TEM)、高温X射线衍射(HTXRD)等手段研究了冷轧Ti板材α→β→α循环相变时组织与织构取向的形成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1次α→β→α相变后,原冷轧和再结晶织构组分被强烈抑制,形成了(2110)[0111]等相变织构,经多次α→β→α相变后,组织与相变织构基本不变,而且出现部分(2115)冷轧织构组分的复原。对高温β相取向进行了测算,并结合取向变量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维晶体取向分布函数法研究了循环相变α→β→α对工业纯钛的织构和屈服强度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3次循环相变处理后,退火织构(1013)[1210]基本上抑制了[2110]∥ND的纤维织构,及(0002)基面型织构。原冷轧织构(2115)[0110]转变为部分[211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Fe-30Ni合金冷轧板由马氏体到奥氏体(α-γ_r)逆相变过程中的织构变化.原始材料的组织状态为形变马氏体、淬火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经过在不同温度加热后,利用X射线衍射精确测量了马氏体及奥氏体的取向密度分布函数(OrientationDistributionFunction简称ODF).结果表明,逆相变过程中奥氏体的织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低温区,奥氏体织构逆变为原冷轧奥氏体织构,相变的进行可解释为具有强烈取向选择的剪切机制;高温区,相变的进行为定向长大机制,逆变奥氏体织构与冷轧奥氏体织构之间出现偏差,{211}〈111〉织构成分比原冷轧织构强度变弱.由ODF差得到两温度区间的相变停止温度,此温度与取向有关,并可假设为相变机制变化温度.相变停止温度越高的取向,以定向长大机制进行的相变开始得越晚.  相似文献   

4.
孙丽娟  刘维鹏 《金属学报》1996,32(9):913-920
研究了Fe-30Ni合金冷轧板由马氏体到奥氏体(α-γr)逆相变过程中的织构变化。原始材料的组织状态为形变马氏体、淬火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经过在不同温度加热后,利用X射线衍射精确测量了马氏体及奥氏体的取向密度分布函数(ODF)。结果表明,逆相变过程中奥氏体的织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低温区,奥氏体织构逆变为原冷轧奥氏体织构,相变的进行可解释为具有强烈取向选择的剪切机制;高温区,相变的进行为定向长大机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热加工过程对Al-Mg-Si-Cu合金组织、织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工艺优化获得了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很弱的合金板材。热轧和冷轧板材的显微组织均呈拉长态组织。热轧板表层的织构组分以H{001}110和E{111}110为主,而1/4层和中间层的织构以β取向线为主。与热轧板相比,一次冷轧板的β取向线密度增加而表层的H取向减弱。经中间退火后,形变织构基本消失,最终冷轧后的织构以β取向线为主。随着厚度的减小,织构梯度逐渐变弱。合金板材固溶处理后的再结晶织构组分仅含有cubeND{001}310织构。此外,分析了热加工过程、显微组织、织构以及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顾晨  杨平  毛卫民 《金属学报》2019,55(2):181-190
将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原始铸坯采用不同的工艺轧制得到5组样品,在H_2气氛下进行相变退火处理,使其发生α→γ→α相变,采用EBSD、XRD和磁性能测量技术确定了不同轧制工艺对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相变退火组织、织构与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再结晶退火处理相比,相变退火处理可显著粗化晶粒降低成品板铁损;相变过程中存在织构遗传现象,相比于热轧-冷轧工艺,直接冷轧工艺相变退火后更有利于获得{100}织构,并显著改善成品板的磁性能;低温热轧比高温热轧能保留更多的{100}取向晶粒,相变退火后成品板中的非{111}取向晶粒增多,并提高了成品板的磁性能;此外,工业板中P和Al元素的偏聚或氧化对相变退火后成品板的组织、织构与磁性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武保林  胡广勇 《金属学报》1999,35(3):249-252
分别对不同初始晶粒尺寸的冷轧及冷轧后经回复的纯Cu进行了激光超快速加热再结晶处理。发现细晶冷轧样品完全再结晶时其织构由立方与冷轧织构组分构成,而粗晶样品为单一的立方织构;经低温回复的样品再结晶后的立方织构强度明显高于未经回复的样品。冷轧样品经短时(≤11.25ms)激光加热。金相组织仍呈冷轧状态,而冷轧织构强度显著降低,未发现立方强构增强。分析认为,在激光加热条件下,再结晶初期各取向晶粒形核机会都  相似文献   

8.
胡广勇 Penel.  R 《金属学报》1997,33(6):615-620
采用熔体以双辊快凝法制取了Fe-3%Si合金薄带,经冷轧变形后在不同温度进行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快凝及冷轧态样品的织构;借助电子背散射花技术测定了经不同温度退火后样品的晶粒取向,据此分析了薄带在退火过程中的经构变化。研究表明,快凝态样品具有料明显的「001」面织构,经冷轧后,「001」面积构减弱,产生强的α纤维织构;在退火过程中,样品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立言织构组分在再结晶过程中出  相似文献   

9.
随着钛合金锻件的大型化,锻造过程中应力场、温度场不均匀问题更加突出,锻件局部形成锋锐织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易对产品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造成危害。本文利用EBSD技术,对比了工业生产的大规格TC18钛合金棒材不同位置中心及表层的组织及织构差异,通过观察两者在不同保温温度下α相及β相的组织及织构特征,研究退火后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两相区,β相主要发生回复,部分α相发生再结晶,β相晶粒尺寸及织构基本不发生变化。接近相变点时,大尺寸回复态β晶粒易于利用尺寸优势吞并其他晶粒;部分α相,特别是晶界处取向接近的片层α相,易于通过合并发生晶粒长大;特殊取向的α相更易发生相变,相变的α相不会形成新的β晶核。在单相区,β相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且无择尤现象,β相织构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0.
利用OM、ECC、EBSD、TEM等表征技术和显微硬度实验研究了经β固溶处理的商业纯钛板材在βα相变过程中不同冷却介质对其组织演变、变体选择、织构遗传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相变组织依次呈细针状α′马氏体(水冷和液氮冷)、Widmanst?tten组织(空冷)及粗大晶粒(炉冷),且冷却速率越快,则转变组织越细,进而其硬度值越高。在βα冷却过程中,只有炉冷条件下由于出现了部分不满足Burgers关系的取向,导致其并不严格遵循Burgers取向关系。与原始组织相比,水冷和液氮冷条件下由于出现新的织构成分(<0001>//TD、<110>//ND),导致其织构分布更分散;炉冷条件下由于发生了强烈变体选择而出现织构遗传现象,导致更强的相变织构。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冷却速率来抑制变体选择,进而弱化相变织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