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赵杰  徐苏宁 《华中建筑》2011,29(1):146-150
该文借用文化生态学的观点,认为城市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其生存环境对它的产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因此针对东北城市文化景观,该文从研究其文化生态环境八手,着重分析了对城市产生、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通过对城市文化景观环境的分析,总结了东北地区城市文化景观的核心特质,并指出城市设计师要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论城市经营与文化景观营造、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萍萍 《规划师》2005,21(5):114-115
化景观的营造与保护是城市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城市经营则能够为化景观的营造和保护提供重要的融资渠道。政府应重视化景观的营造与保护,以提高城市经营的总体效益,形成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玮 《中外建筑》2012,(2):57-58
本文通过对城市整体形象塑造、传承工业历史文化展现城市文明、城市地域性特征是本土化语言的延续、精神文明建设与科研教育的基地、地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融合,这五点进行论证,总结出工业遗产改造应在遵循原有文脉、地域特色的原则基础上,在城市文化名片的角度出发,使工业遗产与周边区域环境之间保持和谐统一与文化共生。  相似文献   

4.
以沈阳餐饮业老字号为调研对 象,通过分析总结归纳老字号景观环境的 现存问题,探讨如何在城市文化景观层面对 我国传统老字号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行有效保护和再生利用,重点研究如何挖 掘老字号的非物质文化层面属性,论述将老 字号蕴藏的文化元素转译到景观实体要素 的多种实现途径,使这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认识层面和操 作层面提出相关观点,并以期能作为各地相 关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历史性城市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可  宋峰  史艳慧 《风景园林》2018,25(11):96-99
历史性城市景观是遗产保护领域近十几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关于其学术意义的讨论也层出不穷。从文化景观所蕴含的时空过程的学术视角着眼,分别梳理了文化景观的学术脉络与遗产领域中的文化景观和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实践发展历程,指出历史性城市景观并没有超出文化景观的学术范畴,而遗产领域当前面临的很多问题都与对文化景观学术内涵的认知缺陷有关。只有充分借鉴和吸收文化景观的学术成果,才能真正有效地应对世界遗产实践过程中复杂变化的人地关系等挑战。  相似文献   

6.
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及其与文化景观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采纳了一项新的国际文书——"城市历史景观"的新建议,以帮助实现城市保护驱动下的城市发展控制。解释了"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及其与文化景观的关系,以文化景观的创新视角阐述了对于活态城市的理解和诠释,指出其实质是借用文化景观概念和方法管理活态城市的各动态关系和脉络,总结了一系列应用此概念的实践重点,如"城市历史景观方法"以及战略框架中的研究领域,旨在提高认识,在研究和实践中提升中国城市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景德镇历史文化以及文化景观建设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景德镇历史文化景观建设实例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景德镇历史文化景观重塑的策略,以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文化景观规划设计--以喀什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滨谊  邵琳 《规划师》2005,21(11):39-42
传统的伊斯兰义化决定了喀什古城以艾提杂尔清真寺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外扩展的单中心结构,特殊的地理气候因素决定了喀什古城街巷布局不讲求轴线而是园地就势。伊斯兰教孔拜的需要使喀什传统聚落呈团状聚集,并由若干住宅以某街巷清真寺为中心集聚形成邻里组团,由此喀什市的又化景观以“据点斑块边缘”为基本格局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9.
城市自生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与潜力,但因其外貌不被公众所接受而难以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将群落生态学和设计学相结合,探索一种介入栽培植物对城市自生群落进行改良,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植物群落的途径。实验以植物群落设计美学原理和种间竞争原理为依据,向已经演替1年的城市自生群落中引入63种栽培植物,按照分层的方式对群落进行改良。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有61.9%的栽培植物可以在城市自生群落中定居并建立优势,能对76.7%的自生植物起到抑制作用,使55.8%的自生植物消失。相比城市自生群落,改良后的群落美观度提高29.4%,公众接受度提高24%,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提高至2.29倍。相比一般的人工植物群落,改良后的群落可以节约58.2%的建植成本,降低83.9%的浇水成本和67.8%的除草成本。实验证明改良设计是一种可行的群落设计途径,能有效提高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美学价值,同时让自然参与群落设计过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张家瞳  沈晨 《华中建筑》2015,(2):173-176
文化景观是乡土文化重要的载体,是传统村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补充,已成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的新热点。该文结合当前文化景观研究现状,将语义符号学与建筑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文化景观研究领域,从实效型设计、类比型设计、象形型设计和法则型设计四个方面对文化景观的概念进行符号学解析,同时结合实例对其设计类型与特点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深化"文化景观"含义,以对"文化景观"的保护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荆州市水文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翔  秦军 《规划师》2006,22(3):64-67
荆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博大精深的城市水文化.对荆州整个城市的景观设计构想应以其水文化为灵魂,形成"湖-河-江"三个层次的空间轮廓,按"点-线-面"逐次推进,全方位营建有特色、有内涵、有地方性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2.
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园林创作是以特定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空间整合活动,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具有与生俱来的地域景观特性,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是风景园林文化最主要的内涵之一.每一个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都应该是能够反映地域自然景观特征以及人文景观特征的片段.只有通过一系列这样的片段,才能使人们对地域的自然景观典型特征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李志英  刘涵妮  高进 《华中建筑》2012,30(4):98-102
以1996年和2008年的昆明城市土地利用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对城市景观梯度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城市景观格局梯度变化与城市建设开发强度密切相关,1996年环城路内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一、二环间开发建设的力度较小,二环以外城市建设用地较为分散;2008年一、二环之间的开发力度为最大,一、二环间的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幅度最大,表明此时期昆明城市空间扩张进入快速的“外延式”扩张阶段。快速城市化是推动昆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政策性因素导致城市景观格局方向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食品安全危机不断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人们对于健康绿色生活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文章通过规划手段,对现实中发生的一些关于人们的生活、饮食等相关问题从城市园林景观角度进行规划分析,通过利用城市农耕景观和城市园林景观相互结合的理论方法,提出了城市农耕景观规划的理论框架,进而给人们创造一个能够参与到环境营造和食品生产等一系列的活动的机会。文章提出了城市农耕景观的垂直空间规划、地域空间规划、水平季节规划和管理对策等,对城市景观规划研究领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推动了城市农耕景观的发展,使城市面貌更完善,食品更安全,进而打造我们的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5.
王燕  季翔 《江苏建筑》2013,(6):4-6,18
文章针对城市发展趋势下的城市综合体外部环境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城市综合体中外部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探讨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的特点、设计要素及设计原则,通过具体分析研究,总结城市综合体外部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章丹音  朱钟炎 《城市建筑》2014,(15):359-360
基于景观图像的统计,外滩、南京东路、陆家嘴、人民广场、城隍庙-豫园、新天地是当代上海城市景观的视觉消费文本。“扁平化”城市界面、“奇观化”城市建筑、“主题化”城市空间暗示了“视觉表象化”的景观形态。  相似文献   

17.
余洋  陆诗亮 《华中建筑》2008,26(5):161-165
黛秀湖公园设计以体现寒地地域特色为主要创作理念,依循“冬季友好”、“场所精神”的设计原则,从地域文化景观、色彩号观、水体景现等不同角度出发,围绕“一湖、两岛、双桥”的景观设计构思,展现文化区、游戏区、休闲区等不同功能主题板块冬夏皆宜的室外景观面貌,提升寒地地区滨水景观的季节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滨水区城市景观“自然性”被剥夺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昼 《华中建筑》2008,26(4):10-12
从城市滨水区城市景观“自然性”被剥夺的角度出发,从城市滨水区地表的材质、河岸的形态、河岸植被选择及亲水元素的选择等4个方面分析滨水景观的建成区对“自然性”破坏的现状,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规划、推测与评估建设项目以及健全法制、加强监督管理等4条建议措施,为后续实践的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城市建筑的发展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东北城镇具有寒地性、边疆性、资源性、工业性、铁路主导性和文化融合性等基本特色,而城市中的建筑与建筑群则具有阳光院落、规整外廓、实体墙面、坡式屋顶、偏暖色调、公共空间室内化和地下空间利用等共性特征。东北城市建筑的特色是由于其处于中华文化边缘区所必然形成的混交文化在城市建筑文化中的反映。文章针对当前城市建筑特色建设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特别强调增强文化个性与魅力,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