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生物组合和生物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为海相地层,以碳酸盐岩为主,部分为陆源碎屑岩和浊积岩。含有丰富的生物化石。不同地区的古生物组合不同,反映了沉积环境和沉积条件的差异。可分成16个生物组合类型,6个生物相区。这为恢复寒武-奥陶纪沉积环境,寻找有利的生储油地带提供了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广西隆林二叠系生物礁剖面为代表,系统采集和研究了各门类生物化石,以有孔虫、钙藻的生态为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了12个有孔虫-钙藻组合。从定性及定量分析入手,浅析了生物群落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再造了海域微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广西隆林二叠系生物礁剖面为代表,系统采集和研究了各门类生物化石,以有孔虫、钙藻的生态为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了12个有孔虫-钙藻组合.从定性及定量分析入手,浅析了生物群落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再造了海域微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4.
大港周清庄油田沙一下生物屑灰岩储屑岩和鲕灰岩组成,形成于岐北古湖滨浅湖到半深湖区的近岩滩坝、边缘生物滩沉积环境中,运用地质统计学变差函数理论预测出储集体最大规模为4400m左右,单层沉积范围一般为1500-3000m。按照层次分析法分层分5个层次表征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即第一级目的层段的厚度变化;第二级单层间非均质组合及夹性;第五级样品规模的非均质性。储集体非均质性描述了预测可为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提供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生物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柴达木盆地生物气主要产自盆地中东部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和上第三系狮子沟组湖相沉积层。从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地区七个泉组和狮子沟组独特的沉积环境和地质特点出发,运用古生物、细菌调查、生化产气模拟实验、录井及分析化验等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分析和阐述了柴达木盆地生物气成藏条件:适应细菌生存繁衍的空间环境,充足持久的气源条件,最佳的生储盖组合。认为,适时的圈闭条件及良好的保存条件是柴达木盆地生物气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生物标志物分布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生物标志物分布与沉积环境有关,反映了藻类和微生物输入的特征。寒武系和奥陶系生物标志物分布具有异同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与全球奥陶系生物标志物分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生物输入。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生物标志物分布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生物标志物分布与沉积环境有关,反映了藻类和微生物输入的特征。寒武系和奥陶系生物标志物分布具有异同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与全球奥陶系生物标志物分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生物输入。  相似文献   

8.
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和侏罗系的11个岩心与露头煤样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煤的生物标志物组成随演化程度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变化:成熟早期(镜质组反射率Ro/1.0%)煤的生物标志物组成反映了沉积环境和生源的特征;成熟晚期(1.10%<Ro<1.30%)煤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受成熟度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生物标志物参数随Ro的增大而增加或减小;高-过成熟阶段(Ro>1.30%)所有煤样的生物标志物组成已基本趋于一致,而且和湖相泥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相似,该阶段的生物标志物参数不能用来进行油源对比。  相似文献   

9.
济源上三叠统含煤含油地层中的痕迹组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痕迹学和沉积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济源上三叠统谭庄组合煤含油地层中的痕迹化石油成及其沉积环境特征,建立了三种痕迹组构,分别为(1)Stipsellus痕迹组构,产生于中-低能河流沉积环境;(2)Skolithos痕迹组构,出现于滨湖沉积环境;(3)Chondrites痕迹组构,被解释为半深湖或湖湾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
沉积环境对阳信洼陷生物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物气的形成依赖干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而微生物的存在及生理活性受沉积环境的制约。分析了地层温度、成化环境和还原环境等因素对阳信洼陷沙一段生物气生成、聚集和保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温度控制了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及甲烷的产气量;成化和还原环境及中性水介质条件有利干有机质的保存与生物气的生成;快速沉降的沉积背景减少了早期生成的甲烷扩散。该区沙一段的滨浅湖相沉积环境为生物气成藏提供了优质气源岩及生物滩微相生物灰岩和白云岩等有利舍气储层,断裂不发育对生物气藏的保存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丰富的资料对华北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的沉积环境、成岩作用以及有机质演化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前缘斜坡相、开阔海相、局限海相为有利生油岩相;泥晶灰岩、生物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要生油岩石组合;寒武系辛集组上段、中奥陶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峰峰组为主要生油岩层。   相似文献   

12.
塔东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相与沉积演化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地震地层学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的指导下,以单井沉积相分析和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地表露头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相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识别出塔东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相具有西部碳酸盐岩台地相区、东部盆地相区和中间过渡带斜坡相区的典型三分结构。在对沉积相平面展布、沉积演化等沉积体系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古地理沉积环境、沉积相平面组合规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塔东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烃源岩沉积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烃源岩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沉积环境(台缘斜坡、台地内凹陷、陆棚、深海盆地等) 中均有发育。根据沉积相带与沉积环境的不同, 可将烃源岩划分为在不同沉积环境中发育的4 种类型烃源岩: 台地边缘灰泥丘型烃源岩、台地内凹陷型烃源岩、深水缓坡与陆棚型烃源岩、深海盆地型烃源岩。灰泥丘型烃源岩发育在上奥陶统台地边缘带, 其他3 种类型烃源岩在寒武-奥陶系均有分布。分析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沉积环境, 重要的是寻找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台地内凹陷边缘, 从而能够确定台缘斜坡、台地内凹陷、陆棚等烃源岩沉积环境。通过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台地边缘, 并结合识别生物礁丘的发育位置, 可最终确定台地边缘、台内凹陷边缘带,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生物礁的分布对烃源岩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程斌  王培荣  王铁冠  王广利 《石油学报》2015,36(11):1341-1348
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对采集自塔里木、北部湾、准噶尔、琼东南及江汉盆地的共45件原油样品进行分析。借助标准样品对原油中18个C10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其中包括2,6-二甲基辛烷(2,6-DMO)、2-甲基-3-乙基庚烷(2-M-3-EH)、1,1,2,3-四甲基环己烷、反-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1-甲基-3-异丙基苯和1-甲基-4-异丙基苯6种单萜烃化合物。研究表明,原油样品中均存在丰度不等的6种单萜化合物。高等植物精油催化加氢产物中检测到丰富的单萜烃,表明陆生高等植物为单萜烃的可能来源之一。新分子标志物参数2-M-3-EH/2,6-DMO(MTR)与Pristane/Phytane(Pr/Ph)相结合可以有效区分源自不同沉积环境源岩的原油样品:源于偏还原沉积环境源岩的原油具有较高的MTR和较低的Pr/Ph值,而源于偏氧化沉积环境源岩的原油则具有较低的MTR和较高的Pr/Ph值。定量数据表明,两类原油中MTR和Pr/Ph值的差异源于原油中2-M-3-EH及Phytane含量的差异,即两类原油样品中2,6-DMO和Pristane的含量范围十分相似,而2-M-3-EH及Phytane的含量范围则差异明显。偏还原环境下沉积的源岩所生成的原油中2-M-3-EH和Phytane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偏氧化条件下沉积的源岩所生成的原油中两者含量则相对较低。MTR可以与Pr/Ph一起用于判断源岩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其对于生标含量很低或匮乏的轻质油及凝析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非常规油气的兴起引发了细粒沉积岩研究的热潮,然而对湖相细粒沉积岩形成机理与环境演化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岩心、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AMICS矿物分析和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为依据,将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孔店组)二段细粒沉积岩划分为层状细粒长英沉积岩相、块状细粒混积岩相、纹层状细粒混积岩相、纹层状白云岩相和块状白云岩相等5种岩相类型,详细分析每种岩相的沉积环境和形成机理。不同岩相按照一定次序叠置构成4类典型岩相组合,在气候干湿度、水体性质和物源供给强度等方面差异显著,分别对应强陆源输入沉积模式、季节性气候沉积模式、半干旱季节性气候沉积模式和持续干旱沉积模式。通过岩相组合划分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孔二段沉积时期沧东凹陷沉积环境自下而上可划分为Ek2(4)~Ek2(3)季节性气候阶段、Ek2(2)潮湿气候阶段与Ek2(1)干旱-潮湿转换阶段。研究成果可以为沧东凹陷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一套含湖相碳酸盐岩地层,在狮子沟地区已发现了高产含油层系和多口日产千吨以上的高产井。为了进一步探索湖相碳酸盐岩油藏特征和分布规律,基于测井、地震以及岩心观察和储层分析化验资料,对湖相碳酸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构类型、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地区湖相碳酸盐岩为混合沉积成因,岩性主要为灰云岩和泥灰岩,其次为白云岩和灰岩;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以灰泥为主,其次为颗粒。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主要有泥灰坪和灰云坪,其次为藻滩和颗粒滩。其岩性组合受古地貌、古水介质和古气候的影响,发育有局限性湖泊、半封闭性湖泊与开阔性湖泊等3种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及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利用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解剖了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并建立其沉积模式,预测烃源岩的分布。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发育缓坡和台地—陆棚2种沉积模式,沉积演化总体上呈台地前缘斜坡由缓至陡、坡度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结合寒武系沉积格局以及烃源岩的沉积构造、岩性组合、矿物成分与成烃生物特征,认为寒武系有效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深水陆棚环境。成烃生物与深水陆棚沉积环境协同演化,表现为深水陆棚泥质区以底栖藻生物相占优势,而深水陆棚钙质区以浮游藻生物相占优势。深水陆棚相在整个寒武纪期间不断发生空间上的变迁,形成了纵向上叠置、平面上交错的烃源岩分布特征。肖尔布拉克组下部黑色薄层泥质灰岩发育于深水陆棚相,沉积环境暗示这套岩性组合可能是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一套有效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8.
玛湖凹陷风城组是一套以湖相暗色泥页岩与白云质岩为主的碱湖优质烃源岩,页岩油资源量大,是准噶尔盆地十分有潜力的非常规勘探领域。为明确其地质特征,针对玛页1井风城组连续取心资料,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全岩分析、岩石热解、干酪根镜检、脆性评价等手段,对比分析了风城组各亚段的沉积环境、优势岩性、烃源岩品质、储集性能、天然裂缝特征、脆性和可动性。结果表明,风城组细粒沉积岩按岩石组分和层理构造可划分为12种岩石类型,结合沉积环境可将风城组划分为淡水、咸化、蒸发盐岩、弱咸化和低盐度5类沉积组合,对应风城组5个沉积亚段;风三3亚段为一套有机质丰度中等、以Ⅱ1型和Ⅰ型干酪根为主的成熟烃源岩,发育纹层状混积岩优势储集层,裂缝和溶孔发育,物性和含油性好,脆性指数大,油气可动性强,具有利于页岩油富集的生烃、储集等诸多优势条件,是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下步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寒武系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最主要的来源之一,长期以来对该套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表述多样,对于极少资料控制的烃源岩预测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利用露头和新的钻井、地震资料,在震旦纪—寒武纪成盆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结构及成烃生物组合研究寒武系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进而约束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分布。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纪西“台”东“盆”的沉积格局,经历了早寒武世缓坡到中-晚寒武世弱镶边台地的演化,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中-外缓坡。与盆地东部下寒武统西山布拉克组烃源岩一样,盆地西部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肖尔布拉克组下段烃源岩的成烃生物组合表现为由底栖藻类占优向浮游藻类占优的转变,与早寒武世海进-海退沉积序列相对应。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深水陆棚环境,可进一步划分为陆棚相泥质烃源岩和陆棚相碳酸盐质烃源岩,前者以底栖藻类生物相占优势,后者以浮游藻类生物相占优势,海平面升降变化导致两类烃源岩具有叠加、交错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研究区晚古生代沉积环境演化的详细研究,查明了气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岩性特征、形成环境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目的在于追索储集砂体的空间分布,寻找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块。采用了野外露头观察、钻井岩心观察,并结合地质、地震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表明,该区晚古生代沉积环境经历了由海陆交互相到陆相的转变,气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发育及其组合均受控于沉积环境演化;陆表海泥炭沼泽和三角洲平原漫滩沼泽环境中形成的煤层和炭质泥岩是上古生界主要的气源岩;辫状河河道砂坝、分流河道砂体以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上古生界煤成气发育良好的储集层;湖泊相泥质岩是本区煤成气藏理想的区域性盖层。天然气勘探结果证实,在预测的储集砂体中均钻遇工业气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