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有机材料蒽和8-羟基喹啉铝(Alq3)在固态,溶解液态和镶嵌隔离态三种状态下的发光特性,发现随着有机分子密度的降低,即从高密度态向单体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其发光峰位出现蓝移,发光峰半高宽的宽度变窄,发光峰的对称性变好.  相似文献   

2.
有机分子晶体中的激子与载流子传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文连 《液晶与显示》1997,12(4):290-295
描述了有机晶体的分子结构、能带及电导等与有机EL有关的基本问题,还讨论了在有机晶体中的载流子迁移率以及激子形成过程等。  相似文献   

3.
4.
5.
分子器件     
《微纳电子技术》2005,42(3):144-144
分子器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分子整流器、分子存储器、分子电路和分子计算机等。相关实验技术为:LB膜、自组装、有机分子束外延生长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相似文献   

6.
7.
Excitedstateprotontransfer(ESPT)effectoforganicmoleculeisafundamentalreactionofphotochemistry,anditexistswidelyinmanychemicalandbiological processes.Ithasbeenstudiedprofoundlybychemistsformanyyears[14].Moreover,theorganicmoleculewith ESPTeffectisalsoakind…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AFM及力曲线的统计方法并结合分子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官能团的两种酞菁分子的LB膜及聚丙烯基梯形高分子、它的有机纳米管及其超分子系列薄膜的分子识别。力曲线的统计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理论计算结果能够成为识别功能有机分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子尺寸器件与单分子器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的计算机可以小到什么程度?迄今无人可以做详尽的回答。但毫无疑问,硅基集成电路由于光刻技术的限制和生产成本随尺寸变小作指数增长,将很快达到它的极限(最小线宽100nm)。目前国际上已提出未来的纳米电子器件的各种方案,其中最小的器件有可能由单个分子所构成。扼要讨论了当前最“热门”的分子尺寸电子器件以及将要进一步发展的单分子电子器件。其中具有电双稳性能的分子是最可期许的材料。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能得到构成逻辑门用的单分子开关、超高密度存贮器和单分子整流器等功能器件的原型。最后还讨论了分子电子学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哲峰  罗贤叶 《半导体学报》2014,35(10):104004-4
本工作主要介绍一种利用新型磷酸衍生物作为分子自组装膜来修饰二氧化硅介电层,从而提升有机薄膜晶体管性能的方法。将红荧烯真空蒸镀到这种分子自组装膜修饰的基片表面制备的晶体管其空穴迁移率为0.18cm2/Vs , 比裸二氧化硅作介电层的晶体管性能有10多倍的性能提升。研究表面这种磷酸衍生物自组装膜在促进红荧烯蒸镀成膜方面有特殊作用,可以诱导其形成有序结晶膜,从而提高晶体管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在同色和双色光作用下有机材料的吸收。结果表明当存在第二束光时,材料吸收光谱状态皆发生变化。其变化状况与二束光之间强度关系和偏振状态直接相关。平行偏振时吸收减弱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质子转移型有机分子7-羟基喹啉在皮秒激光脉冲作用下的光开关现象。实验结果表明7-羟基喹啉在355nm的皮秒光脉冲的作用下对488nm和632.8nm的光有明显的开关效应,而在532nm的皮秒光脉冲的作用下无此效应。产生开关效应的原因是由于7-羟基喹啉分子在激光态质子转移过程中生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具有较大的光学非线性。  相似文献   

13.
14.
大气高含氧有机分子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使用气态硫酸分子作为大气高含氧有机分子的替代 物评估其在硝酸根-大气常压界面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离子化过程中的电离效率, 并基于高分辨率差分电迁移率粒 径谱仪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建立了质谱传输效率的矫正方法, 从而建立了大气高含氧有机分子的半定量方法。在此基 础上开展了北京冬季大气高含氧有机分子的外场观测, 识别了约一百一十个大气高含氧有机分子, 表征了它们的浓度 变化趋势和化学组成特征。研究发现羟基自由基在大气高含氧有机分子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氮氧化合物也 会参与其中。从挥发性分布看, 该地区冬季高含氧有机分子中归于极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ELVOC) 的最多, 低挥发性 有机化合物 (LVOC) 次之, 表明该地区大气高含氧有机分子在大气颗粒物上的凝结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具有重要 贡献。  相似文献   

15.
德国研究人员宣布他们研制出一种新的有机分子,可以用来制造高性能有机薄膜半导体。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发表公报说,有机薄膜半导体将来有望在计算机等信息产业得到广泛应用,如制作可变形弯曲的柔性显示器。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  相似文献   

16.
An efficient organic photovoltaic (OPV) cell with an indium-tin-oxide/CuPc/C60/Ag structur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changing the film thickness of organic layers. A high olin-circuit voltage (Yoc) of 0.5 V, a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Jsc) of 5.81 mA/cm^2, and a high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ηp) of 1.2% were achieved at an optimum film thicknes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aterial thicknes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cell optimization, especially for maximizing the absorption rate as will as reducing the cell resistanc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increases from 1.2% to 1.54% as a BCP exciton blocking layer of 10 nm is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水热过程中引入无水乙醇、油酸、油胺和聚丙烯酸4种有机分子以实现对钙钛矿相钛酸铅纳米结构晶体生长的调控。利用XRD、SEM、Raman、TEM和HRTEM对水热合成的粉体进行系统的表征和分析。对应4种有机分子,水热合成的钙钛矿钛酸铅粉体分别为面包圈状微米片、正方形纳米片、碎裂立方体和不规则纳米片团聚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水热体系中无水乙醇有机溶剂的引入对面包圈状单晶微米片的形成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所形成的微米片边长约为5~20μm,厚度约为150 nm。XRD、TEM和HRTEM的微结构分析表明,钛酸铅单晶微米片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沿着ab晶面的强烈取向生长机制。基于实验结果,作者提出了钛酸铅微米片状的形成机理,即钛酸铅微米片状结构的形成原因可能是无水乙醇分子选择性地吸附在钙钛矿相钛酸铅{001}晶面上,并促进了钛酸铅晶核的选择性沉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有机荧光分子BBOT(2,5-bis(5-tert-butyl-2-benzoxazolyl)thiophene);分散的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凝胶薄膜,并获得了亮蓝色发光.本工作通过光谱技术研究了薄膜的发光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表征了Btg)T/SiO2薄膜的表面形貌,分析了BBOT在二氧化硅凝胶中的表观分散行为和聚集态.通过研究有机荧光分子BBOT在介电常数从2到81的几种不同介质环境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变化,揭示了BBOT在二氧化硅凝胶中吸收和发射主峰位相对于其在共溶剂1,4二氧六环中红移的原因是由于BBOT分子的电子基态比其激发态极性弱、与极性较大的二氧化硅凝胶相互作用的结果.薄膜发光强度随BBOT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6×10-3 M时达到最强.通过SEM技术表明,在掺杂浓度6×10-3M及以下薄膜没有相分离,仅在10-2 M时出现BBOT分子聚集形成的针状结晶形貌.本研究表明杂化薄膜通过纳米多孔二氧化硅的"笼"的作用获得BBOT有机分子在二氧化硅凝胶中的高度分散而抑制其浓度猝灭,得到高强度蓝色发光.  相似文献   

19.
一、第一台分子机器诞生 分子机器是近年纳米研究领域的重点。法国与德国科学家合作,首次成功研制出可旋转的“分子轮”,并组装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分子机器——生物纳米机器。这个非常奇特的有机分子包括2个直径为0.7纳米、由三苯甲基分子组成的“车轮”,所有分子机器的化学结构均被固定在铜基上。“分子轮”将在复杂的纳米机器如分子卡车和分子纳米机器人制造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发光效率高、驱动电压低、功耗小、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显示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有机发光器件的能级结构,分析了电极、有机薄膜以及界面三者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及相应的改进措施.重点介绍了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