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某标段施工中,缺少壤土筑堤材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墙后砂壤土式黏土斜墙、改性土斜墙及墙后砂土加筋式黏土斜墙3种替代方案,通过几种方案与原设计方案在原理、施工工艺、投资、施工难度等方面的综合比较表明,墙后砂土加筋式黏土斜墙方案投资少、需征地相对较少,能满足工期要求,是合理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某中型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稳定渗流理论,结合浑水渗流理论,以材料本身的渗透系数为初始参数,考虑室内试验所得的浑水作用的渗透系数变化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Geo-Studio进行反滤层渗流计算,对其破坏形式及破坏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斜墙反滤层设计不合理是发生管涌破坏并在斜墙产生塌坑的主要原因,建议除险加固从加大防渗体厚度和设置保护层入手.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组仔细安排的试验,研究了高含沙水流中粗颗粒泥沙的运动情况,并与清水作了对比,试验在宽0.3米、高0.2米的矩形断面管路中进行,底部铺厚约0.1米的塑料沙(比重1.29,等容直径0.345厘米)作为粗颗粒,清水或不同含沙量的浑水(具有显著宾汉体特性的膨润土悬浮液)流经这一松散河床。 试验表明:颗粒在浑水中下沉较慢,其沉降规律仍可用一般的C_D与Re_1关系描述,只是这里的Re_1是一个包含宾汉切应力在内的通用雷诺致。由于宾汉切应力的存在,颗粒在浑水中较不容易起动,推导的浑水中颗粒起动条件如式(20)所示。由于较不容易起动,浑水中粗颗粒的推移质输沙率比清水中要小,由于颗粒沉速减小,粗颗粒的悬移质输沙率比清水中要大。综合的结果,在低水力强度区,浑水中的总输沙率要比清水中为小;在高水力强度区,情况刚好相反。浑水中悬移质输沙率的增加有助于沙垄床面向平整发展,试验中观察到沙垄较低、外形较平缓,并在较低水力强度条件下转化为平整床面。相应地,浑水中的沙浪形状阻力也比清水中为小。  相似文献   

4.
在空化空蚀试验台上,对黄河小浪底水得 纽排沙洞偏心铰弧形闸门顶水封的1:1切片,进行缝隙空穴流春在清、浑水条件下原型可能出现的空化空蚀状况。同时,分析了浑水对空化的影响后表明,浑水的声压级高于清水,浑水的空蚀强度大于清水,且均随浑水的浓度增加而加大。  相似文献   

5.
在空化空蚀试验台上,对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排沙洞偏心铰弧形闸门顶水封的1:1切片,进行缝隙空穴流试验。直接观测其在清、浑水条件下原型可能出现的空化空蚀状况。同时,分析了浑水对空化的影响后表明,浑水的产压级高于清水,浑水的空蚀强度大于清水,且均随浑水的浓度增加而加大。  相似文献   

6.
小南海水库大坝为粘土斜墙堆石坝,上游为重粉质壤土填筑的厚粘土斜墙,粘土斜墙后紧接堆石坝体,粘土斜墙与堆石体之间设反滤层.坝基以闪长岩为主,原河床位于右坝段,河床段基岩覆盖层厚8~12m,其中强透水性砂卵石层厚3~5 m.坝基防渗工程仅为三道质量不高的截水槽.通过对小南海水库大坝进行渗流分析,找出大坝渗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铜街子水电站是我国正在施工的重点工程之一。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左岸接头坝的坝型确定为沥青混凝土斜墙堆石坝,最大坝高为46.0米,坝顶高程479.0米,坝底高程433.0米。堆石坝沿坝轴线方向前后段均座落在基岩上,中间部位需跨越一条基岩深埋谷,深槽口宽30~40米,堆积层厚达70余米。为满足导流明渠进口段布置要求,设置一道混凝土导墙。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王快水库位于大清河南支沙河上游曲阳县境内,控制流域面积3,770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3.89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的大型水利工程。拦河坝为粘壤土斜墙铺盖坝,最大坝高为62米,建筑在厚为11~17米,渗透系数为14~487米/昼夜,颗粒组成比较连续单一的砂砾、  相似文献   

9.
不同泥沙级配浑水灌溉入渗量及减渗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浑水灌溉是黄河流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浑水中泥沙级配和浓度的大小对土壤入渗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泥沙级配和浓度的浑水入渗结果有显著差异。通过分析不同泥沙级配浑水灌溉入渗试验数据,并与清水灌溉入渗试验对照得出:不同泥沙级配浑水灌溉累计入渗量与时间的关系和清水相同,均为指数为正的幂函数曲线。相同含沙量、同一入渗历时,泥沙较粗的浑水始终比泥沙较细的浑水累计入渗量大。泥沙颗粒越细的浑水,其相应的累计入渗量越小,减渗量和减渗率越大;而相同累计入渗量条件下,泥沙颗粒越细,相应入渗历时越长。不同泥沙级配浑水相对于清水的时段减渗量和减渗率随时间均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均发生在前50 min,泥沙组成颗粒越细,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越早,同时刻浑水的减渗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0.
共产主义渠从渠首至沉沙池共长11.2公里,为浑水渠道。地势平坦,村庄稠密。地面坡降约1/2500。沿渠表土大部分为粉砂壤土,小部分为轻砂壤土与粘性土,易受冲刷。个别地段地面二三米以下有流沙,开挖困难。为躲避村庄,沿线有湾道五处,最大偏角  相似文献   

11.
密水云库自建成运用以来,经受了153米较高水位的考验,但尚未经受设计洪水位157.5米的考验。本文利用自1960年以来积累的渗流及复形观测资料进行渗流分析,以了解土坝的运行工作状态,并预测设计洪水位时的工作状态。一、白河主坝 (一) 工程概况白河主坝坝高66.4米,坝顶长960.2米,为壤土斜墙砂砾石坝体的碾压式土坝。参见图(1)。  相似文献   

12.
美国柏克德(Bechtel)公司为小浪底水库泄流排沙底孔提出了一个方案,建议把四条直径15米的施工导流隧洞改建为泄流排沙底孔,多余的能量通过多级孔板消能。为此,该公司在科罗拉多隆格蒙脱水力试验室进行了清水整体模型试验,在1000秒立方米流量时,上游孔板、中间孔板和下游孔板的阻力系数分别为1.25,1.14和1.87。审议该方案时,认为上述试验是在清水条件下进行的,对含沙浑水,特别是高浓度浑水条件下其阻力系数是否改变?孔板间距采用三倍隧洞直径是否合适?并建议做浑水的局部模  相似文献   

13.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 le im age veloc im etry,简记PIV)技术,测试了不同工况下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清水水流流动特性,给出了该装置内水流流速矢量分布、流场流线、速度分量应变率分布和流场涡量分布图.并据此分析了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部清水水流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14.
浑水脉动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昌 《人民黄河》1994,17(4):33-35
在对量测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的基础上,对不同流态区清水和浑水脉动压力进行了系统的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高含沙浑水不再属牛顿体而变为宾汉体,浑水的紊流结构发生变化。浑水脉动太力均方根和经度系数随含沙量增加呈直线关系增大,以常水水柱表示的脉动压力均方根和强度系数,浑水和清水没有区别。水流含沙后,浑水紊流结构的变化,并没有改变紊流结构中旋涡含能分布规律,紊动能仍然集中在大,中尺度旋涡中,所以,浑水和清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沿黄各稻区沉沙池的失效.使原为清水灌溉的济南市所辖稻区已基本上变为浑水灌溉的稻区,而浑水种稻有它一定的特殊性,无论在灌溉系统、稻田型式、灌溉用水量、脱盐效果、灌水技术,以及对水稻的生长特性等均与清水种稻不同。本文利用济南郊区老徐庄和滨县张肖堂引黄灌区进行浑水种稻试验的有关资料,整理分析并对浑水种稻的几个技术问题提出浅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心墙坝的发展沥青混凝土作为填筑坝的防渗体有两种型式:一种是设置在上游坝面的斜墙型;另一种是设置在坝体内部的心墙型。前者早在三十年代已开始建造,例如1934年建成的西德阿梅柯(Amecker)坝,坝高12米,1936年建成的阿尔及利亚格利布(Ghrib)坝,坝高65米,以后斜墙坝陆续兴建,迄今已建成的有180座以上,其中最高为1977年建成的西班牙埃尔利莫内罗(El.Limonero)坝,坝高101米;其次为1978年建成的我国石砭峪坝,坝高85米。  相似文献   

17.
石砭峪水库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石砭峪河下游出口之处。是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防汛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大坝是以定向爆破堆石为主结合人工加高的沥青混凝土防渗斜墙堆石坝,坝高85.0米,沥青混凝土防渗斜墙面积40,000平方米,斜墙坡长188米,斜墙厚度22~32厘米,斜墙沥青混凝土为1.1万立  相似文献   

18.
康扬水电站左岸及河床挡水坝为壤土斜墙坝。系统介绍了斜墙坝的坝体构造、稳定、渗流、沉降计算和坝料填筑技术要求等,并通过不同碾压土石坝坝型的技术经济比较,尽可能做到安全可靠和设计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失去后续补给对浑水异重流运动规律的影响,进行了水槽实验。首先使水槽中形成稳定的清水流场,再放入浑水。待形成异重流后,关闭浑水阀,对此后的异重流运动进行观测。同时在有持续浑水补给下进行实验,与失去补给的情况作对比。实验表明:有持续浑水补给的异重流前锋厚度与总水深的比值维持在0.5~0.6间,前锋速度稳定;失去浑水补给的异重流前锋厚度与速度迅速减小,且异重流整体沿程呈中间段厚,两头薄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毛细透排水带进行试验,测试其抗淤堵性能.在清水和浑水条件下,对滤料渗透系数、毛细透排水带与滤料组成的综合渗透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清水情况下,毛细透排水带与滤料组成的综合渗透系数是未采用毛细透排水带原滤料渗透系数的407.0~544.3%;在采用浑水进行27次试验后,试验段从上至下4段的综合渗透系数分别是清水综合渗透系数的46.0%、58.5%、64.5%和83.9%.试验表明毛细透排水带能显著提高综合的渗透系数,并具有较好的抗淤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