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某煤矿污水处理系统的现状。为提高该煤矿污水处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出采用工业光纤以太网技术、OPC技术和监控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污水处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多个污水处理系统的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和信息共享,提高了污水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郭家湾煤矿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要求和采用的解决方案.建设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矿井的各个子系统的集成监控、资源共享、可视化管理等主要功能,为信息化矿井建设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指出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多级联网的必要性,介绍了在多级联网中四层异地监测监控系统的数据流向,并采用GIS技术构建了一个具有四级网络架构的煤矿安全多级联网监测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4.
供电远程监控系统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煤矿要实现高产高效、安全地生产,井下供电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势在必行,并以淮北矿业集团祁南煤矿供电系统的改造为例,介绍了井下供电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及改造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在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田华 《工矿自动化》2012,38(9):119-120
介绍了一种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在煤矿井下的布置原则、建设目的、系统结构、主要功能及应用效果。该系统在煤矿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井下无轨胶轮车的运输安全问题,并为胶轮车的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6.
景志勇  刘嘉  魏涛 《福建电脑》2011,27(1):142-143,151
矿井监控系统是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保障。由于煤矿井下的恶劣的环境对矿井监控系统提出了电器防暴、抗干扰能力强、不宜采用中继器、满足数据传输距离远等高性能的要求,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USB传输接口,实现与所有采集分站之间的海量数据通信,进一步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程度。同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并应用到矿井安全生产中,达到了监控矿井的目的,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现有煤矿供电监控系统的一般性结构及各类供电监控系统在结构上的差异,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煤矿供电监控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从系统结构、软硬件和系统功能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煤矿供电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该文对促进煤矿供电监控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矿山企业中存在不同厂家生产的自成体系的各种生产监控系统的现状,总结出煤矿行业各种监测、控制系统的数据信息集成的有效方法,实现煤矿内已经存在的各子系统的监控数据、视频、及语音等综合数据在局域网上的集成和共享,以达到生产管理的联动响应机制。实现矿山的生产管理的科学化,通过大宝顶矿的矿山信息化应用,论证了信息化在矿山中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海军  任泽 《工矿自动化》2015,41(4):106-108
针对神东煤矿信息化各个分系统管理分散、维护困难,发生事故后多系统难以恢复、应急救援不便等问题,提出一种集3G无线通信、人员定位、视频监控、语音扩播、调度指挥等多系统统一接入、统一承载、统一管理、统一联动的"一网一站"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在神东煤矿大柳塔矿、上湾矿的应用表明,"一网一站"模式很好地实现了煤矿指挥调度一体化、远程监控、多种调度终端与视频联动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煤矿监控系统在矿井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的对我国目前煤矿监控系统的实际的现状和技术水平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出我国目前煤矿监控系统的不足之处。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讨论了我国煤矿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煤矿井下防爆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分析了目前煤矿井下防爆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煤矿井下防爆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综合了计算机技术、IP视频技术、视频数据的压缩及解压处理技术、互联网应用技术,实现了基于TCP/IP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等远程视频实时编码组播(广播)和监控、远程控制摄像机和云台的功能,提高了煤矿井下视频监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煤矿监控系统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煤矿监控系统结构复杂多变、互连设备类型众多且不断增加的特点,分析了我国传统的本质安全型互连系统认证方法、国外的接口参数认证方法和系列本质安全型标准对我国煤矿监控系统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的适用性,指出目前煤矿监控系统本质安全性能的判定依据只能是GB3836.4-2000 equ IEC60079-11:1999,提出了煤矿监控系统非总线型接口设备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采用参数认证方法、总线型接口设备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目前应采用系统认证方法的方案,详细介绍了参数认证方法和系统认证方法的实施要点及未来实现总线型接口设备本质安全型互连参数认证的途径;还提出了煤矿监控系统接口设备的设计原则,以及煤矿监控系统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方法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该文有助于煤矿监控系统接口设备本质安全型互连参数认证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煤矿现有安全监控系统种类多,传输协议、格式、内容不统一,各个厂商生产的安全监控系统中所使用的接口、标准和协议也不尽相同,很难实现安全监控系统的数据共享、信息应用集成以及煤矿安全远程监控和联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数据接口标准的设计方案,分析了该数据接口标准建设的目的及原则,详细介绍了该数据接口标准的3个组成部分即信息分类编码、文本格式的数据文件和XML格式的数据文件的结构及作用。该数据接口标准的应用能够统一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数据交换的内容和格式,从而实现煤矿各级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煤矿电网电压态势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供电系统电压水平直接影响到电动机的启动及正常运行,但目前电网监控系统不能利用监测的实时电网结构参数和实时潮流分布数据对电网运行状态及电压水平进行预警研究,从而不能消除电网运行中的安全隐患。文章利用电网监控系统实时潮流分布数据,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通过选取电压态势预警评判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判矩阵,评估当前电网电压水平,分析电压发展趋势,实现了煤矿电网电压运行态势预警,完善和提高了电力监控系统的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15.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联网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分析了我国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乡镇煤矿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37.8%,发生死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却占全国煤矿事故总起数的73.5%和74.1%,百万吨死亡率是国有重点煤矿的7倍。乡镇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包括技术装备落后、矿井系统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安全教育培训滞后、安全责任不落实、现场管理松弛、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等,而技术装备落后和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是最主要的原因。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联网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措施之一。提出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联网方法:中心站(或主机)应及时向监控中心上传有关监控信息;中心站(或主站)和监控中心应具有符合IEEE802.3协议的以太网接口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GPRS的无线煤矿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煤矿安全监控的现状,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通信技术的无线煤矿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系统利用监控终端完成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通过PPP(LCP,PAP,IPCP)网络协商将GPRS无线网络接入Internet,实现了远程监控中心对煤矿现场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7.
陈海峰 《工矿自动化》2011,37(9):103-105
根据煤矿主通风机的运行情况及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S7-300 PLC的煤矿主通风机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参数监测方法、控制流程及上位机监控界面设计。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提高了煤矿主通风机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外部干扰产生的误报警问题,分析了误报警原因,提出了一种通过上位机软件处理误报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系统监测值的变化状态和持续时间可判断出传输线路干扰、传感器不稳定、供电不稳时产生的误报警,有效避免了误报警的产生,提高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的占比为74.29%,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为71.26%,又是廉价、供应可靠、可洁净利用的能源,它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储产比最大,而核电、水电、风电等能源规模又无法与其相比,因此,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十一五"期间,煤矿安全监控、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煤炭产量远程监测、全矿井移动通信、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技术及系统取得了突破和快速发展,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传感器无盲区布置方法,基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瓦斯、火灾、冲击地压等煤矿重大灾害预警技术,无人工作面遥控技术,本质安全无线通信与光纤通信技术,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技术,煤矿井下生命探测技术,基于3D GIS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