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浊度水透光率脉动絮凝研究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以流动悬浊液的透光率脉动值检测为基础的光学絮凝检测方法进行了简略介绍,并将其用于监测各种条件下高浊度水的絮凝过程,进而提出一种新的高浊度水絮凝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且可实现在线连续测量.  相似文献   

2.
以细颗粒泥沙为主的河口区往往存在最大浑浊带,对高浊度体系细颗粒泥沙的絮凝研究有助于了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制。本文通过实验研究AlCl3,MgCl2,CaCl2和腐殖酸四种絮凝剂对长江口细颗粒泥沙浊度变化的影响,从絮凝率、絮团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三方面综合分析了四种絮凝剂对泥沙絮凝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金属离子浓度增大细颗粒泥沙絮凝率逐渐增大,粒径增大,而电位绝对值变小;随着腐殖酸浓度增大细颗粒泥沙絮凝率降低,粒径增大,电位绝对值增大;2)各絮凝剂单独存在时的絮凝机理与多组分复合絮凝作用机理有明显不同,C-P-OM复合絮凝模式能够较好地揭示长江口高浊度区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絮凝试验和高岭土表面Zeta电位测定,初步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G5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絮凝剂G5对高岭土的絮凝作用主要是吸附架桥;对絮凝剂G5进行热处理及紫外光谱扫描实验,得出其活性成分为多糖,絮凝剂G5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泥沙絮凝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与泥沙浓度、颗粒表面化学性质和水环境密切相关。而现有的泥沙絮凝沉降动力学模式多采用一级模式,其絮凝速率系数往往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基于DLVO理论的絮凝发生条件及胶体理论中的絮凝动力学原理,推导出静水条件下泥沙絮凝动力学方程和絮凝速率系数,由此得到絮凝过程的半衰期及絮凝平均沉降速度等参数。实验数据验证表明:推导的絮凝动力学方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吻会,且影响因素考虑较为全面,推导出的絮凝速率系数表达式中将扩散系数、泥沙含沙量、离子浓度、分形维数和颗粒粒径等相关物理参数关联起来,更能体现絮凝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絮凝剂比例以及淤泥浓度对淤泥脱水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着重研究淤泥在絮凝剂作用下的絮凝沉降效果和脱水速率,探讨絮凝淤泥体脱水的影响因素.以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絮凝剂FAS,进行了淤泥絮凝体含水率实验和淤泥的脱水速率实验,在不同龄期下,通过对不同絮凝剂比例和不同淤泥浓度情况比较,研究絮凝淤泥体脱水速率以及含水率变化规律,探讨淤泥浓度和FAS絮凝剂剂量对淤泥脱水速率的统计数值关系.结果表明,当絮凝剂比例在1.5‰~3.5‰、淤泥浓度约在18%~22%之间时,淤泥脱水效果和速率最佳.在最佳情况下,前48 h内淤泥脱水速率较快,400 h后淤泥脱水速率趋近于零.  相似文献   

6.
在影响泥沙絮凝的因素中,电解质的影响是主要的,也是复杂的。为了研究电解质对泥沙絮凝的影响,取用长江口的细颗粒泥沙置于不同阳离子浓度的天然海水、人工海水、NaCl溶液和MgCl2溶液中,并测量泥沙Zeta电位,分析其沉降速度,研究电解质种类和浓度与细颗粒泥沙絮凝的关系,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絮凝体,从微观角度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研究发现,电解质种类和浓度均会影响泥沙颗粒的Zeta电位,而且细颗粒泥沙Zeta电位绝对值越小,其絮凝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絮凝剂评价体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PO43-与Ca2+对现有的微生物絮凝剂高岭土评价体系的影响。采用传统的烧杯实验,在未加入微生物絮凝剂情况下,仅投加PO43-与Ca2+进行实验。实验发现絮凝率随这两种无机离子的浓度和pH值的增加而增加。当pH值超过7.0,PO43-浓度为0.043 mmol/L,Ca2+浓度为4.0 mmol/L时,絮凝率超过80%;pH值达到8.0时,絮凝率最高达到91%。实验表明,培养基中PO43-浓度较高时,现有的微生物絮凝剂高岭土评价体系会受到PO43-与Ca2+的影响,不能真实地表示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需要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8.
针对利用传统絮凝沉淀法处理水电工程砂石骨料加工废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电絮凝处理砂石骨料加工废水中高浓度悬浮物的性能,并优化了相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铝适合用作电絮凝阳极材料,最佳电流强度和电解时间分别为0.08 A和4 min,初始悬浮物浓度宜控制在50 000 mg/L以内。电絮凝前,自然沉降能够有效去除粒径在8 μm以上的悬浮颗粒和总体悬浮物负荷,最佳的自然沉降时间为2 h。通过比较絮凝前后及自然沉降后的悬浮物颗粒粒径分布,发现电絮凝对粒径1~2 μm的细颗粒去除性能优异。若采取沉淀+电絮凝的措施,对砂石骨料加工废水高浓度悬浮物的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生物絮凝泥沙运动输移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慧明  方红卫  王崇浩  池春青 《水利学报》2015,46(11):1290-1297
近几十年来,河流中生物絮凝泥沙的运动输移对河流生态系统与水工建筑物等造成的影响,已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将泥沙运动输移模型与生物絮凝机理模型耦合起来,构建生物絮凝泥沙运动输移数学模型,以预测富营养水生态系统中生物絮凝泥沙运动输移过程中的浓度及水位变化。模型中,通过求解一维非恒定流圣维南方程来计算水流,将生物絮凝视为导致悬浮泥沙絮团粒径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不饱和非均匀输沙(泥沙/絮团)方法来模拟生物絮凝泥沙的运动。利用文献数据和室内水槽实验来验证生物絮凝泥沙运动输移数学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所构建的一维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生物絮凝泥沙的输移特性。  相似文献   

10.
《泥沙研究》2021,46(5)
河口海岸地区,黏性泥沙絮凝沉降特性对泥沙输移起着重要作用。影响黏性泥沙絮凝的因素很多,其中水体剪切和温度是两个重要因素。利用一种温度和紊流同时可控的泥沙沉降观测实验装置,以高岭土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紊动和温度联合作用下对黏性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弱紊动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高岭土浓度变化越快;强紊动条件下,温度对浓度变化的影响不明显。絮团粒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紊动强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相同剪切率条件下,絮团沉降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相同温度条件下,絮团沉降速度随紊动强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主要是由于小剪切强度条件会促进絮凝,而剪切率增大能抑制絮凝,导致大絮团破裂形成小絮团。  相似文献   

11.
王玉涛 《人民长江》2016,47(4):27-32
结合咸阳市某拟建水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采空区赋存状况,通过现场试验,探查了采空区边缘裂隙带分布特征,在分析采动对岩体完整性及渗漏性影响的基础上,评价了采空区的稳定性及其对水库渗漏性的影响。评价结论认为,水库水体荷载不会引起采空区"活化",采空区对拟建水库渗漏影响较小。现阶段,采空区引起的水库增加的极限渗漏量为1 004.41 m3/d,约占水库设计年平均流域径流量的0.87%,随着时间推移,采空区将逐步趋于稳定,渗漏量将逐步降低。鉴于此,建议对采空区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2.
海涂冲刷观测在使用声纳测深、测量仪器测量不甚合理的情况下,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海涂冲刷观测、制作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具有自沉功能的冲刷观测装置工艺。  相似文献   

13.
微电解水处理器的杀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微电解方法对工业循环水中厌氧或兼性厌氧细菌的杀灭作用 ,结果显示 ,杀菌率的大小与施加的电流密度和处理时间成正比。在适宜的电流密度和适当的处理时间下 ,对硝酸盐还原菌、铁细菌的杀菌率可以达到 99%以上 ,并初步证实 ,微电解时水体中产生的·OH自由基是主要的杀菌因子。  相似文献   

14.
斜坡上封闭水平板波浪上托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波浪对平板的上托力是海上透空结构物设计的重要依据,不同布置形式的平板波浪上托力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系列模型试验,对斜坡上尾部封闭的水平板波浪上托力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认为影响其大小的直接因素与尾部透空情况相同,仍为几何因素、动力因素和空气垫层因素,但各因素对波浪上托力的影响程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板下最大冲击压强与最大总上托力并不总是同步发生,其压强分布形式也不尽相同,应分别考虑。  相似文献   

15.
分析竣工图单纯由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编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由参建各方协同编制竣工图的优势,提出了参建各方协同作战才能编制出高质量的竣工图的思想,并提出参建各方协同编制竣工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红柳根系对塔里木河岸坡土体起动的影响规律,对不同植被根系体积密度及不同的根系分布方式下的根-土复合体进行起动特性试验,并分析植被根系影响下起动切应力变化规律,得到了根系影响下河岸土体起动切应力与植被根系体积密度及土体干密度的定量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根系放置形式土体抗水流冲刷的由大到小分别为相交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当有红柳根系覆盖河岸土体时,土体的起动切应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孔隙率对砂岩强度影响的损伤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应用Mohr-Coulomb破坏准则,得到了抗压强度与损伤因子的关系,同时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试件内部孔隙分布的一种基本模型,进一步推导出孔隙率对试件抗压强度影响的理论关系,该关系与试验结果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综合判定抚顺、鸡西、石河子、六枝、淮南和中梁山六个地区的煤矿石的活性情况,通过煅烧手段和XRD测试方法对煤矸石进行试验分析,得出结论:当煅烧温度为800~900℃时,高岭土等粘土矿物会转变为类偏高岭石相,基本上不含硅铝尖晶石和莫来石相;煅烧温度为900~1 000℃时,高岭土虽仍以偏高岭石相为主,但开始出现硅铝尖晶石和莫来石;1 000~1 200℃,高岭土的莫来石化进一步增加;当煅烧温度达到1 200℃,煅烧产物的莫来石特征峰已明显增强,已由偏高岭土转变为莫来石相,主要成分是莫来石和非晶质二氧化硅;通过对比得出六个不同地区的煤矸石最佳活化温度为900℃,并且煤矸石的活性主要来源于高岭土等黏土和长石类矿物在高温下形成的无定型SiO_2和Al_2O_3。因此,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煤矸石中的SiO_2和Al_2O_3会和Ca(OH)_2发生反应,使得化学平衡方程向左移动。  相似文献   

19.
人工渠道糙率系数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资料分析,探讨了矩形渠道的糙率与渠道水深、弗汝德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当底坡不变时,随着弗汝德数Fr的增大,糙率n值逐渐减小。在缓流渠道中,渠道糙率n随弗汝德数Fr变化的速率很快;在急流渠道中,渠道糙率n值随弗汝德数Fr的速率较慢。糙率系数n随水深h的变化关系与流态有关。缓流中,随着水深h的增大,糙率n值减小;急流中,当弗汝德数11.51时,糙率系数n随水深h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再生混凝土性能,降低直接生产成本,研究了骨料预处理方法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考察强吸水骨料的吸水特性,建立了再生骨料吸水量预测模型,以计算不同时间预吸水骨料的孔隙饱和度,并基于饱和度推求预湿时间,设计了饱和预湿法、浓浆裹预湿砂石法、水泥裹预湿砂石法等高吸水骨料预处理方法制备再生混凝土,并与传统方法比较,研究了骨料预处理方法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8 d养护后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表现为饱和预湿法浓浆裹预湿砂石法传统方法水泥裹预湿砂石法,抗冻性表现为浓浆裹预湿砂石法水泥裹预湿砂石法传统方法饱和预湿法,建议采用浓浆裹预湿砂石法制备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