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河下游引水引沙与河道冲淤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60年起,黄河引水对河道的淤积就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水引沙与河道中淤关系的研究对黄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一些学者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增减淤临界分流比曲线,最大增淤比曲线等。  相似文献   

2.
3.
黄河艾山以下河道引水引沙与河道冲淤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研究引水沙与河道冲淤的关系,明确引水引沙对河道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引水引沙方案,并研究利用引水引沙减少艾山以下河道淤积措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5.
黄河下游的洪水和泥沙淤积问题尚未得有效的控制,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淤积抬升较多,中等洪水淹没范围增大;汛前河道断流是时间拉长,断流河段不段上延。本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引黄用水发展情况、引水引沙特点以及引黄用水对黄河下游径商、河道冲淤和防洪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20年,黄河的来水来沙发生了变化,粗泥沙来量也有所减少,这些变化对水库和河道冲淤都将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研究不同级配泥沙移特性和冲淤市场信息灵基础,分析不同地区来水来沙对水库和下游河道的影响,三门峡水库正常运用对粗细泥沙的调节作用,以及下游不同河段各粒径级泥沙沿程调整过程,拦粗泥地下游中淤的影响,为水库制定合理运用方式及下游防洪减淤治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三门峡水库投入运用以来36年下游河道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各种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总结了低含沙非漫滩洪水、中含沙非漫滩洪水、较高含沙非漫滩洪水、高含沙洪水、一般含沙漫滩洪水及非汛期河道的冲淤规律和各河段的相互调整关系,指出了各河段冲液最严重的洪水类型,确定了各河段冲液羡衡的临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库调水调沙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沁河是黄河下游的一级支流,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主要的洪水来源。沁河泥沙含量较少,其下游却是地上悬河,近年来沁河下游河槽严重萎缩,排洪能力降低,防洪形势颇为严峻,主要原因是:黄河的淤积引起了沁河下游的溯源淤积,使丹河口于西张计为微冲微淤,西张计至小董为微淤,小董以下为淤积。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量计算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量平衡方程中,悬沙量差等于测沙误差加区变量。潼关至大坝段,悬沙量差只占断面法冲淤2量的35%。三门峡站实测悬沙即为全沙,精度较高,推算下游中简1952-1990年水利沙量测验误差小浪底、利津站分别偏小2.3%和2.4%。花园口,夹河滩站分别偏小9.3%和9.2%,偏小以对量为9.0-42.4亿t。黄河下游现统测断面较稀,单次测验精度达68%以上的占77%;加密实测与现测较少断13次的冲淤总量相关  相似文献   

10.
综合各种实测资料,80年代黄河下游年平均淤积量小于1亿t,是1919年以来(除三门峡水库拦沙期)淤积量最少的一个时期。其中1981~1985年由于来水来沙条件十分有利,黄河下游连续五年均发生冲刷,五年累计冲刷量为4.81亿t;1986~1989年黄河进入连续枯水段,下游河道发生淤积,在年来沙量不足8亿t的情况下,年平均淤积量达2.02亿t,且主要淤积在主槽内。由于河道主槽淤积速度高于滩地,致使80年代黄河下游大部分河段的排洪能力都有所下降。文章最后还对河口段河道冲淤变化及其延伸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引黄灌区有关问题与实现水沙配置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黄河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型引黄灌区水沙配置面临着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总结引黄灌区几十年水沙分配措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大型灌区水沙配置工程主要有渠首集中沉沙、远输集中沉沙和泥沙分散3种类型、6种形式。初步论述了水沙配置方案目标比较模型和技术可行性论证模型研究手段。提出水沙配置关键技术,主要为泥沙长距离输送技术、沉沙池动态调控技术和减少清淤和清淤占地技术。对灌区水沙合理配置若干环节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选取低含沙水沙系列、枯水多沙水沙系列以及规划设计的未来50 a水沙系列,利用黄河下游一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对口丁坝双岸治理方案下黄河下游河道在3种水沙系列条件下的冲淤状况。结果表明,游荡性河段采用对口丁坝方案整治后,输沙能力得到了提高,该河段多输送的泥沙一半以上输送到利津以下,其余部分淤积在高村—利津河段,其中淤积以高村—艾山河段为主,艾山—利津河段的冲淤情况与现状相比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结合黄河下游引黄和灌区灌溉形式的运行工况,以渠道水流含沙量垂线分布和输沙能力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渠道引水分沙的特性及其对渠道冲淤的影响.在没有特殊防沙条件下,引黄含沙量一般小于黄河含沙量,约为黄河含沙量的0.86倍;在引黄灌区内,自流灌溉的支渠引水含沙量略低于或等于干渠含沙量,引沙级配相当或略细,引水灌溉将会增加干渠泥沙淤积.对于提水灌溉,若提水泵站进口布置在干渠平均含沙量水深以下,取水含沙量偏大,引沙偏粗,将会减轻干渠淤积;若把提水泵站布设在于渠中下段,可以通过调节提水泵站的引水量来控制干渠水面比降,减少干渠壅水机会,提高干渠输沙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分析黄河小浪底水库 2 0 0 1年运用后 ,在清水冲刷期对下游河南、山东河道泥沙淤积的影响 ,以及由此产生的山东引黄灌区粗沙入渠和渠首沙害加重的严峻形势 .提出建设好引黄泥沙治理的灌区分级水沙监测站网体系、渠首引水防沙体系、沉沙池及平原调蓄水库体系、渠系输水输沙体系、机械清淤技术质量监督体系、泥沙综合利用体系、灌溉节水减淤优化工程体系、泥沙治理资金投入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输沙量的沿程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1950-2002年实测输沙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和排沙比变化特点,参照能够反映黄河特点的考虑上站含沙量的输沙率公式,建立了黄河下游逐河段的输沙量和排沙比计算公式。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输沙量和排沙比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精度,可以作为分析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泥沙输移规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灾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的灾害性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灌区泥沙灾害的经济评估指标、环境评估指标及引黄退水对排水河道排涝能力的影响指标,从定量上综合反映灌区泥沙灾害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具体情况对灌区泥沙灾害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丁坝缩窄河道泥沙冲淤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裴峪至官庄峪丁坝缩窄河段,在河道不同位置布设丁坝,不同情况下丁坝相对长度(丁坝长度与原河道宽度之比值)对河道泥沙冲淤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沙运动要素变化受丁坝布设位置和长度等影响较大,随着丁坝相对长度的增加,汛期主河槽冲刷量和滩地淤积量逐渐增大,主槽范围相应扩大,其高程普遍呈下降趋势,特别是缩窄断面导流堤顶端部位出现明显的局部冲刷坑,束水冲沙、增大输沙能力的效果明显。当丁坝相对长度大于0.50时,主流线偏移、断面流速分布和河床冲淤的变化速率明显增大,不利于河道稳定。  相似文献   

18.
从大量实测水文泥沙的观测资料出发,分析了黄河下游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特性,讨论拦减粗沙及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修建后对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给出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黄河下游减淤的一些措施,获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下游的来沙量大幅减少,为了维护黄河下游河槽均衡稳定、治理"二级悬河",合理利用泥沙资源,开展黄河下游泥沙均衡配置研究。采用黄河下游泥沙均衡配置数学模型,按照新水沙条件和配置模式,计算了黄河下游泥沙均衡配置方案,计算结果表明,来水来沙条件对泥沙配置状况的影响较大,一般年来水量约260亿m3条件下,如果年来沙量少于4亿t左右,黄河下游河槽不淤积萎缩,修建防护堤对增大平滩流量有一定作用,滩区放淤可以改善泥沙分布状况。通过对各配置方案综合评价,提出了建议方案及不同配置方式的泥沙配置比例。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中河弯的运动与变形反映了河道的平面河势演变。研究表明,河弯的运动和变形与上游来水来沙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了黄河下游铁谢至高村河段中受工程控制较小、运动较为自由的河弯随水沙变化而演变的趋势以及与河弯演变相关性最好的累积水沙作用时间;分析了各年年径流量的权重变化对多年径流量与河弯特征的相关性的影响和河弯跨度与水沙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成果对预测黄河下游河势演变趋势、科学调度小浪底水库以满足下游河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