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荆江河床演变规律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根据近四十年来的实测资料,着重从河势变化和河床纵向调整两个方面分析近探讨了上荆江河床演变的现象与规律。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众多,碍航问题突出.以典型弯曲分汊河道监利河段为例,通过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演变规律的对比分析,认为乌龟夹将作为主汊长期存在,在三峡蓄水运用以后,乌龟夹的主汊地位将会进一步加强.但乌龟夹口门处的浅区将继续存在,加之水库汛后蓄水期间水位快速退落,退水冲槽的能力大幅减弱,碍航问题将更为严峻.本文在总结河段浅滩碍航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持现有分汊格局,稳定洲滩,束水冲槽,结合清除下段水下碍航物的整治方案,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监利河段的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3.
监利乌龟洲汊道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河段中部,属于典型的弯曲分汊型河道.重点分析了2010~2018年长江中游下荆江河段乌龟洲汊道分流分沙及断面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河段断面形态基本稳定,受三峡水库清水下泄、洞庭湖洪水顶托相互影响,断面年际间变化冲淤互现;分流分沙较稳定,右汊为主汊.从上游河势变化、汊道分流分沙变化及人类活...  相似文献   

4.
随着黄河上游河段水库联合运用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内蒙古巴彦高勒至头道拐河段来沙量大幅度减少,河道演变剧烈,研究该河段演变特性变化可为河道防洪、防凌及下游河段水库调水调沙提供技术支持。为此,基于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并通过输沙率法结合同流量水位及典型断面变化分析了该河段水沙变化特性、河道时空冲淤分布特性及河道冲淤与水沙条件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研究河段近期来水来沙总量偏少,至2018年有所增多,河道整体表现为冲刷,2012—2019年河段累积冲刷2.7亿t,其中汛期冲刷1.96亿t,河槽刷深展宽,河床高程下降,局部表现为上游冲刷下游淤积,包头上游河段冲刷量约为3.59亿t,下游河段淤积量约为0.72亿t,汛期冲淤变化比较剧烈。结果表明,来沙量大幅度减少,致使水流含沙量不能满足水流挟沙能力是河段发生整体累积性床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二次流运动是影响弯道内流速、含沙量分布及河床冲淤变形的重要因素.以往二维数学模型很少考虑二次流运动对水沙输移的影响.本文采用Delft3D模型的二维计算模块,通过在水沙输移方程中添加附加应力项来考虑二次流运动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流量级时荆江沙市微弯河段的水沙要素分布,并用实测流速和含沙量资料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二次流运动对流速、含沙量分布的影响,以及上游来流量大小与二次流对水沙输移影响程度的关系.最后对水流运动方程中的二次流附加应力项、水面比降项及阻力项的大小进行了量级分析.这些计算结果表明:二次流对水沙输移的影响程度随着来流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微弯河段其影响程度很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三峡坝区一、二期围堰阶段河床演变为基础分析了其特性,特别是深入研究径流水库坝前区的水流和河床演变的一般规律,包括它的输水输沙特性、冲淤的机理、平衡面积与保留面积等。此外还研究了断面缩窄对冲淤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荆江三口是联系长江与洞庭湖的纽带,其分流分沙的变化反映了江湖水沙的变化.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近年来荆江与洞庭湖水沙输移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原因;采用一维河网数学模型定量给出各因素对三口分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荆江-洞庭湖江湖水沙输移有了较大调整变化,主要表现为三口分流分沙大幅度减小,干流水沙输移增加;江湖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三口分流道的淤积萎缩和荆江裁弯.这些变化将影响整个长江中游防洪形势,且随三峡工程运行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8.
熊家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尾端,其平面形态从顺直过渡到微弯再逐渐演变成S型,是目前荆江最为弯曲的河段。受水沙条件、河岸边界条件、自然裁弯和人工裁弯等因素影响,局部河势调整频繁。熊家洲凸岸斜槽裁弯形成新河槽,导致主流与支汊成为共生的分汊河势,改变了熊家洲出口段水流条件,进而影响下游七弓岭弯道崩岸速率和河床冲淤。为全面分析熊家洲河段平面形态演变过程和河床冲淤变化,选取枯水期遥感影像数据及沿程代表性断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熊家洲河段整体向下游蠕动且河道展宽,熊家洲弯道新生河槽呈冲刷扩大趋势,7 a平均展宽70 m;出流沿程断面深槽从左岸向右岸方向发展,熊家洲下游的深泓线偏向右岸;三峡水库建成运行后,深泓线开始贴近七弓岭凸岸,而原深槽回淤形成2个沙洲,经过七弓岭弯顶后逐渐向凹岸偏移,出熊家洲弯道后河道沿程呈现冲刷下切趋势。研究成果对目前该段河势控制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参考意见,为下一步研究三峡水库运行的河势控制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175m蓄水后荆江典型分汊河段演变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局部河段冲刷调整剧烈,尤以分汊河段最为显著,给航运及河势稳定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以荆江典型分汊河段——沙市河段为例,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演变特点,明确了水动力条件、来沙变化及洲滩相互作用对河床演变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影响滩槽变化的特征流量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对河床演变的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河段的滩槽格局将进一步调整,通航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赣江尾闾河段水沙特性及河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赣江尾闾河段的水沙特性与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对该河段水文、泥沙和地形演变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了该河段的径流、输沙、水沙关系、分流比、冲淤变化、河床稳定性、演变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赣江尾闾河段输沙量明显减小;河段分流比呈西河增大、东河减小的趋势;全河段演变以冲刷为主,且河道上段的冲刷量远大于中下游河段;东、西河纵横向稳定系数呈上游往下游递减趋势;万安水库的运用、河道采砂、鄱阳湖水位的降低是赣江尾闾河段冲刷的主要因素;万安水库运用时间的增长及河道采砂管理的规范化,将有利于赣江尾闾河段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京八卦洲汊道河道整治工程措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卦洲汊道位于长江南京河段下关束窄段与西坝节点之间,汊道两岸聚集了南京地区大型企业的精华.经过实施洲头分水平台及两缘的平顺抛石护岸工程,八卦洲左汊衰退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现有分流段主流形势对左汊进流较为有利.为了进一步稳定甚至改善左汊河势,除了加固原有抛石护岸工程和结合其它工程目的对左汊河床进行疏浚外,在八卦洲头滩地上拟修筑围堤以阻断汛期漫滩横向水流.延长洲头分水鱼嘴的工程方案也在继续研究论证中.  相似文献   

12.
13.
荆江河段河道冲淤变化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荆江河段10次长程水道地形观测资料,采用"断面地形法"(切割断面计算河道冲淤量)进行了荆江河段河床冲淤变化计算与分析.结合典型断面变化对冲淤计算成果的合理性作了比较分析.同时对荆江河段河道冲淤变化对河道高水位影响进行了探讨性分析,河道水力因素调整、洞庭湖的顶托作用增强、三口分流分沙比减少、分蓄洪水面积的减少是出现高洪水位的主要原因,而河段泥沙淤积只是其中一个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通航、调度及生态方面需求的提高,对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两坝间河段进行新一轮治理已迫在眉睫。根据葛洲坝工程运行以来的实测资料,对该河段30余年来的河势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葛洲坝工程运行后至1983年,两坝间河段明显淤积,其后至1998年,淤积进程趋缓;1998年以后有一定的冲刷,尤其在2003年三峡工程运行以来,两坝间河段处于累积性的冲刷状态,冲刷部位主要以深槽为主,冲刷深度较大的河段主要发生在乐天溪深槽段和南津关深槽段,河段中部较为稳定;2008年后,冲刷幅度变小,个别年份甚至有回淤。30年来,河段先淤后冲,渐趋平衡,河势较为稳定;三峡工程运行后,两坝间冲淤与三峡工程下泄沙量关系并不明显,而受汛期来水影响较大,考虑到三峡水库仍将持续进行试验性蓄水,逐渐进入正常运行期,其中小洪水调度及汛期滞洪作用都将增强,洪水流量过程的调平在所难免,因此两坝间冲刷将不易发生,小幅淤积极为可能,总的河势及深槽大小、位置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从长系列资料看,上游来水量无趋势性增大或减少,来沙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明显减少.入洞庭湖三口分流分沙呈减少趋势,尤其以藕池口衰减最为突出. 1998年大水造床作用明显,上荆江滩槽皆冲,以冲滩为主;下荆江表现为冲槽淤滩,总体呈淤积状态.还对重点河弯,如沙市、石首河段,自1998年大水以来的最新演变情况作了详细分析,主要特点表现为沙洲移动、主流线摆动,顶冲点普遍下移,崩岸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段光磊  彭严波  王强 《人民长江》2007,38(2):100-102
由于受河床边界、水沙条件变化、江湖关系调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近10a来,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尽管荆江河段河势总体基本稳定,但局部河段河势发生了较大调整,河道演变较为剧烈.主要表现为重点河段主支汊易位、水流顶冲点上提或下移、洲滩及河道冲淤等,对护岸工程、堤防及下游河势等产生了一定影响.根据大量水文泥沙原型观测资料,探讨荆江河道演变规律,并针对河道演变对防洪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可为长江荆江河段河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江苏省长江防洪规划,按照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研究进一步巩固长江堤防、系统整治河道控制河势,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着重研究了依托防洪和河势条件,规范沿江开发活动的控制指导管理意见;规划对完善流域、区域、城市3层次的防洪格局进行了全面部署;并从发展战略、总体布局、技术措施等多层面上,研究推进长江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协调发展.在规划工作中,加强了基础资料调查、收集,深化了工情水情变化分析,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为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砾石群布置对裁弯取直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的改造效果,并估算改造河段的生态流量,以江西金沙溪为研究区域,选取鲢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最优砾石群的布置形式,并采用生物栖息地法估算了河道内生态流量。结果表明:流量对裁弯河道生物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WAU)的影响最大,砾石堆积体边长次之,堆积体间距最小,单体砾石边长20 m、砾石间距9 m为最优砾石群布置形式;在原河道平滩流量条件下,裁弯取直后河道内WAU较原河道减小约30%,布置最优砾石群后,裁弯河道内WAU较原河道增加20%,生物栖息地自然化改造效果明显,且不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原河道基本生态流量为50 m^(3)/s,目标生态流量为718 m^(3)/s,改造后裁弯河道基本生态流量为218 m^(3)/s,目标生态流量为618 m^(3)/s。  相似文献   

19.
牡丹江是松花江主要支流之一,全长725km,牡丹江城区整治段长24.83km,比降0.0433%。文中对该江道平面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同流量的历年水位变化过程线法、相同水位下断面面积过程线法及大流量对冲淤变化的影响等3种方法分析了江道纵向演变。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荆江河段发生了普遍冲刷,增加了险工段崩岸险情发生的可能性。为了解堤防险工段护岸工程护底及抛石分布现状,加强对荆江河段近岸河床浅层组成情况的系统认识,运用DA500浅地剖面仪获得原始图像,并用影像后处理软件GEOKIT对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河床影像和荆江河段已有的河床组成及地质钻探成果进行比对分析,得到的河床浅层分层与已有的河床组成及地质钻探资料基本吻合。钻孔取样法与浅层剖面法二者相结合基本可以得出河床浅层的组成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