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建筑》2014,(4):76-77
<正>城关区社会福利院坐落在西藏拉萨市郊。福利院占地4200m2,总建筑面积5400m2,约150个床位。设计团队对当地的养老居住需求及生活特点做了深入调研,在设计中着重把握"与村落和谐共生"、"符合养老服务运营需要",以及"尊重当地老年人居住习惯"等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作为连接现在与历史的桥梁,承担了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作用。为了推进沈村乡村振兴快速发展,加快村落现代化,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村落环境质量,本文通过介绍沈村的建筑风貌、基础设施、旅游发展方面,分析当地村落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原则以及改造策略,设计出适合改善当地环境且持续发展的方案,并对沈村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冀中山区位于太行山脉中南部,旅游资源丰富,伴随"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山区建筑规模有明显上升趋势。以平山县山地村落民居为例,调研山地民居的使用及运行状况,结合当地地域环境及气候条件,从空间设计、能源利用、围护结构等方面入手,为当地民居建设或改造提出适宜的建筑节能设计与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4.
自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正在蓬勃发展,致使一些保存较好的村落,盲目套用改造成功的案例,从而将本村的发展特色丧失殆尽。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更高了,以现代的生活方式盲目改造居住空间,致使失去其本身的历史价值。面对上述提到的传统村落发展之困境,本文以榆林沙坪上村传统村落为例,通过现状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针对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以此来提高当地村落的价值,进而为中国传统村落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数传统村落居住条件差,已不适应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运用田野调查法对鄂西45个传统村落进行走访和调查,从满意度方面对居民需求进行系统和量化研究。将影响传统村落居住满意度的目标层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准则层,在此基础上确立9项指标和30个影响因子,形成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分析影响居住满意度的要素。多要素的评价体系为了解传统村落居民满意度提供量化方法,为传统村落及与环境改造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6.
旧村改造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就其规划工作而言,已不仅仅是完善的空间规划,更需要通盘考虑经济、产业、土地、社会伦理、环境等多个方面。本文以北京市八达岭镇旧村改造项目为例,提出"建设居住舒适,环境良好的新村",强调"集体经济夯实、农民生活富足、社会安定有序"。应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号召,结合八达岭镇当地实际条件,  相似文献   

7.
渭北黄土高?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虽然对村落的居住环境条件改善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但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性破坏。该文通过对当地村落民居在长期的营建活动中自发形成的生态经验的总结,以及对现状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采用对原有生态经验进行技术性改良的手段,归纳总结出当地村落民居的生态化设计方法,为该地区村落民居的科学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宁市从2000年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称号,2001年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到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09年荣获全国文明城,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南宁市民居住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9.
村落作为较原始的群居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一方面推进了宗族血脉的社会文明,另一方面在营造方式和生活模式中是人类居住的源头和根据地。但是目前对村落保护研究工作更多是侧重于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而作为乡村社会结构的载体,村落还有其特殊的社会属性。因此,区别于"传统村落",对于"既有村落"的保护利用研究是本文的侧重点和创新点。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既有村落"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参照国内目前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价值评价,并引入村落社会人文类评价指标,构建出既有村落保护利用的评价体系;最后,本文以2022年冬奥会北京延庆赛区西大庄科村为实证案例,应用构建的评价体系,提出西大庄科既有村落保护利用价值和改造策略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从2000年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称号,2001年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到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09年荣获全国文明城,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南宁市民居住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1.
白马人聚居地是长江上游流域海拔较高的人类居住地带,也是我国西部生物、文化多样性两者兼得以保持完好的典型区域.以四川省平武县白马乡若干白马人村落为典型案例,从村落环境选址、村落与大自然山水景观的融合以及乡土民居建筑风格等方面,阐述白马人村落人居环境的地理特色.  相似文献   

12.
响应发展和延续中国传统村落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特色的号召,通过以白水洞村米兰之家改造设计为例,以建筑现象学为理论根基,探究其民居中蕴涵的传统历史文化信息。通过挖掘"场所精神",将其运用在新建砖房的改造中,使用符合现代生活习惯的当地材料和建筑技术,使已建砖房通过改造设计也能和村落的历史建筑及其风貌和谐并存。  相似文献   

13.
《工业建筑》2019,(11):184-187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呈现是传统村落改造设计的首要任务,而丁字峪满族村目前正面临村落中传统文化的缺失、村内景观环境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尝试通过对辽宁省岫岩县丁字峪满族村的研究,希望可以找到适用于丁字峪满族村村落改造设计的思路与途径,以优秀的满族传统文化为导向,提炼出满族传统文化中村落居住文化理念和民居形式,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行之有效的借鉴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杨定海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2,(11):141-144
该文介绍了传统村落的基本特征,着重分析了传统村落嬗变的机制。现代村落中"力"的缺失对村落形态破坏有很大的影响。将现代和谐发展观和传统村落蕴含的自发"内聚力"相融合,重构传统村落的"融合力",以具有传统村落形态、空间结构、环境等特征的村落形态为着力点,引导和重构当代的新农村空间形态、环境格局,激发新农村审美文化、生活情趣等以取得长久的村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浙江斯宅村的"传统村落声景观",对其进行调研与分析。利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数据测量等研究方法,解读斯宅村"传统村落声景观"的特点。从自然声景观、生活声景观、历史文化声景观,以及联想声景观等切入点出发,得出:此地的"村落声景观"优美悦耳,能为人们带来情感享受和精神愉悦。以"传统村落声景观"为指导,制定的村落保护策略具备可行性,亦为村落保护提供新的方向。此外,探索"传统村落声景观"还可为声学研究引入生活、社会、文化等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6.
汉派新民居——武汉市江夏区自然村改造建设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汉地区自然村改造建设规划设计中,对该地区传统自然村落的选址、布局、空间结构、民居营建手段及日常生活等进行了仔细调研,在尊重当地村落的空间肌理和文脉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需求,从建筑、文化、色彩、交通、绿化等多个方面提出改造措施,从而营建合理的富有武汉地域特色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黑龙江北部地区海伦市东太村为研究对象,从居住文化传承和民族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度解析现存庆尚道型朝鲜族民居空间形态特点,以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实现由内而外的建筑文化振兴.改造在最大化保留传统居住空间形态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新设计,进行老旧民居新需求的现代化改造.本次研究的成果将用于东太朝鲜族村老旧民居改造项目设计,同时也减少了民族村改建项目过度雷同下的本土居住文化缺失现象的发生,对保护当地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内蒙农村居住现状,论述了居住环境的改造不仅是居住功能质量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完备,还研究了社会民俗和其它深层文化内涵对居住环境改造和村落形态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住宅设计的重点,首要从居住对象群体的生活方式着手 "以人为本",要因地制宜,建造新型的、适宜当地的居住社区.做到三个方面:生态性、经济性、文化艺术性,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介绍"蔡甸区索河镇美丽乡村改造项目",探索寻求大城市近郊乡村在新时代中的新发展。通过梳理调研现状问题,归纳总结农村特有的空间形态,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乡村特色的建设方法。在谨慎地避开城市规划中惯用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手法的同时,探讨出一些普适可行的改造方式。在应用这些新方法的过程中,自然聚落的生成形态得到了保留,落后于生活需求的居住建筑也得到了更新。通过该项目,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美化周边环境、加强村民的家园认同感、保障村落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