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钢铁》2003,(1)
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 2 0 0 2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于 12月 3日至 5日在广州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吴建常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殷瑞钰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大铨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等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学术会议 ,共有来自 17个国家的 2 7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其中国外代表 87人。会议文集共收录了来自 12个国家的 5 6篇文章和摘要。会上各国代表介绍了他们在薄板坯连铸连轧方面有关工艺设备、产品质量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创新发展情…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2002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于12月3~5日在广州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吴建常,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殷瑞钰,宝钢集团董事长徐大铨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等出席了会议。 翁宇庆代表中国金属学会致开幕词,他指出:自1989年世界上第一条工业规模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投产以来,这项新  相似文献   

3.
4.
1.引言 薄板坯连铸工艺是冶金工业八十年代的一项新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珠江钢厂将引入第一条国内生产线,生产过程包括结晶器冷却与喷水冷却两部分,通常称为一冷与二冷区域,结晶器冷却是采用循环水方式,喷水区包括喷水,辐射,滚轮方式。 我们所研制的软件是计算冷却过程中各剖面的温度分布,一冷区域的剖面可任意等分给出所需位置,即从钢水进入结晶器后到出结  相似文献   

5.
张世宇  高宗国 《包钢科技》2003,29(Z1):155-157
消化吸收德国西马克的公司的先进技术,总结制定管理的工艺标准,确保生产调试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6.
《钢铁》1988,(8)
为了满足我国板带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地方中小型钢铁企业在扩建、改建时能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先进技术及设备,中国金属学会于1988年5月9~14日在北京举办了国际薄板坯连铸、热轧宽带钢技术研讨会。会议以报告、讨论、咨询和洽谈的方式进行。会议邀请到联邦德国的施罗曼—西马克公司、意大利的达涅利公司及奥地利的奥钢联等公司,分  相似文献   

7.
薄板坯连铸二冷控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坤  赵连刚  冯亮花 《特殊钢》2004,25(6):19-21
开发了动态跟踪程序和以虚拟拉速为控制参数的新型控制模型 ,应用二冷动态跟踪程序对鞍钢 16 2 0mm× 135mm板坯连铸机连铸变拉速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模拟结果得出 ,虚拟拉速和水量的变化滞后于实际拉速和水量的变化 ,两者变化连续平缓 ;虚拟拉速控制模型对变拉速的连铸过程的铸坯表面温度的控制效果要优于实际拉速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冶金》2009,(7):12-12
由中国工程院产业科技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2009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TSCR2009)于2009年5月13—15日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282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国内代表225人,国外代表57人)。此次会议共收到国内论文70篇、国外论文20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殷瑞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及鄙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在应用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离线计算的基础上,并参照电路瞬态过程参量变化规律,提出了新的连铸二冷水量动态控制模型。它系采用前馈控制方式,拉速变化时过渡过程中水量变化曲线呈指数形式。该模型具有快速简便而精确的优点经计算机仿真验证,该动态控制模型的控制效果明显地优于一般静态比例控制。  相似文献   

11.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在我国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寿荣 《炼钢》2002,18(6):11-14
薄板坯连铸轧技术是新工艺开发与成熟工艺集成的产物。文中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优势和弱点及发挥优势的途径,认为在我国薄板坯连铸轧技术大有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保护渣在薄板坯连铸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薄板坯连铸保护渣的设计思路出发,分析了保护渣的理化特性及其在包钢CSP生产线中对减少中碳钢纵裂和低碳钢粘结漏钢发挥的作用.为适应CSP连铸的高拉速,薄板坯连铸保护渣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对四种虚拟拉速控制模型的虚拟拉速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与比例控制模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可知虚拟拉速控制模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得到了最优秀的虚拟拉速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朱万彤  王军  沈明钢 《鞍钢技术》2002,(2):21-23,39
通过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水模型实验,观察中间包水模型流场,优化设计中间包挡墙和坝的位置,分析了塞棒抑制钢水旋涡,减少卷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薄板坯连铸结晶器窄面铜板磨损大、使用寿命低的问题,分析了窄面铜板冷却结构对传热的影响,设计了一种用于提高结晶器窄面冷却能力的新型铜板,该铜板采用5个内径11 mm的圆管型水道进行冷却,在水量为230 L/min时,铜板内水速可由6.23 m/s提高到8.07 m/s,水的对流换热系数可由22 000 W/(m~2·℃)提高到29 000 W/(m~2·℃),弯月面处窄面铜板的热面温度能够降低25℃左右。采用新型窄面铜板进行了大量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过钢量为18 450 t(相当于123炉)后,窄面铜板下部最大磨损量由4.5 mm降低到1.3 mm,使得窄面铜板的单次使用寿命可与带镀层的宽面铜板相当,这种五孔冷却式窄面铜板具有附加锥度低、热流高、热面温度低和抗磨损等多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以缩小连铸二冷区板坯表面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的差异为目标,建立了板坯连铸二次冷却智能控制模型.该模型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实现板坯表面目标温度的动态设定,采用对角递归神经网络(DRNN)实现板坯表面温度的预测,采用T-S模糊递归神经网络实现二次冷却水动态调整与分配.通过对某钢厂板坯连铸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将二次冷却水水量控制问题与板坯在冷却过程中的温度状态相结合,实现了连铸二次冷却动态优化控制,有利于提高板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在我国的确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寿荣 《炼钢》2004,20(6):1-2,6
对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2002年以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开发新一代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钢铁》2005,40(6):5-5
由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5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品种与工艺技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13—16日在扬州召开。来自国家科技部、全国各大薄板坯连铸连轧厂、高校、研究院所和薄带产品的用户企业等20余家单位的102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来自美国的薄板坯连铸连轧专家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碳、硅、锰、铝和微合金元素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中的行为,并与在传统工艺中的行为作了比较.发现了各合金元素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中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传统热轧工艺.生产包晶钢时,碳的控制难度大,一般不用硅做强化元素,微合金化是生产高强度薄板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