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政技术》2016,(1):109-113
针对高有机物含量、高氨氮含量、高重金属离子含量、高微生物含量等不同类型微污染原水的特点,综述了相应的以超滤为核心的组合工艺,总结了组合工艺去除污染物的原理和应用情况,最后对以超滤为核心的净水组合工艺需要解决和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原水氨氮含量较低的条件下,采用硫酸铵代替液氨投加在原水中,与氯消毒剂作用形成化合氯消毒,可达到净水工艺要求。硫酸铵的使用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避免了气体泄漏爆炸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锰酸钾和高锰酸钾复合盐与活性炭联用处理工艺,考察了其对湘湖原水的净水效果。结果表明,当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 5 mg/L,高锰酸钾复合盐投加量为1. 0~1. 2 mg/L时,对浊度、嗅味、锰和氨氮等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南方饮用水源水氨氮和有机物浓度季节性上升的特点,开展了活性无烟煤多功能滤池处理高氨氮原水的中试研究。中试处理规模为120 m3/d,滤速为8 m/h,原水氨氮平均浓度为3.1 mg/L。试验结果表明,滤池进水溶解氧浓度不足会导致工艺出水氨氮浓度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同时伴随有亚硝态氮的积累;当采用纯氧曝气提高滤池进水DO至11.9~13.6 mg/L后,活性无烟煤滤池的净水效果大幅提高,出水氨氮<0.1 mg/L,亚硝态氮浓度几乎为零,氨氮全部转化为硝态氮,氨氮有效去除浓度与所需DO浓度的比值平均为1∶4.49。在纯氧曝气条件下,滤池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7%,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均在44%左右。  相似文献   

5.
消毒过程中氨氮对氯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水厂将地下水与管网水混合作为原水,直接加氯后进入清水池,运行中发现清水池出水中的余氯值变化不规律,有时会出现加氯量越多,出水余氯反而越少的现象.通过静态加氯试验验证了氯耗波动的事实,并与氨氮配水试验作对照,发现原水水样与氨氮配水的加氯曲线存在相似性;通过对折点加氯曲线的分析以及与原水加氯曲线的比较,认为原水加氯符合折点加氯特性,氨氮和管网来水中余氯的变化是造成氯耗不稳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氨氮含量的原水加氯后产生折点曲线的研究,确定合适的加氯消毒方式,同时针对常规处理工艺找出原水中氨氮值上限,从而为水厂加氯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绵阳二水厂和三水厂的净水工艺特点,采集了各处理单元过程水进行检测,分析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原水中总有机碳(TOC)、锰(Mn)和氨氮(N-NH4+)的去除能力及去除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前,越来越多的水厂从常规工艺转变为深度处理工艺,取消前加氯,通过后加氯和补加氯保持出水余氯浓度。杭州祥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后运行一年多,发现出水余氯值突然大幅降低,从而引起炭滤池会根据来水的水质情况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膜,而炭滤池在原水氨氮长期偏低的情况下运行所形成的生物膜不足以应对原水氨氮突然短时升高的现象,此时的氨氮去除效果就会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管控途径,以保障出水余氯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悬浮填料流化池预处理去除珠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悬浮填料流化池去除珠江源水中的氨氮,分析了在自然挂膜条件下,原水氨氮浓度、水温、气水比、停留时间、有机物浓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水比为1:1、停留时间为2h、填充率为50%的条件下,流化池对氨氮的去除率达80%~91%;氨氮填料表面负荷随温度的升高以指数的方式增加;在水温相同时,随着原水CODMn浓度的升高,对NH 4-N的去除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门市出厂水在枯水期出现余氯突降的现象,分析了出厂水余氯异常时出厂水及原水水质的变化情况、原水发生微污染时与河流潮汐的关系、原水氨氮和耗氧量的关系、原水氨氮和出厂水余氯的关系。结果表明,出厂水余氯出现突降是由于原水受到微污染造成的;氨氮、耗氧量以及河床水位可以作为原水微污染的预警指标,操作简单、有效;当预测到原水出现微污染时,采取加大和调整前后加氯量的方式,可解决由于原水微污染而引起的出厂水余氯突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水源水受到突发性污染,以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以氰化物为目标污染物,开展了应急处理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混凝工艺对氰化物的去除率较低,只有20%~30%.高锰酸钾预氧化对去除氰化物无增强作用.预氯化可以有效去除氰化物,但会生成相应量的氯化氰;调节原水的pH>9,可以使生成的氯化氰最终转化为氨氮,再将pH值调回8后,氰化物和氯化氰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氰化物污染得以稳定、无害化去除.投氯量与原水中氰化物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可据此指导水厂的应急生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2个均采用常规净水工艺的水厂历年的水质数据,分析水源相同、处理效果却有明显差异的机理。由于炭砂滤料表面形成的微生物膜的生物活性和吸附性能,无前加氯的炭砂滤池对锰和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由于原水中生成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明显高于滤后水,所以有前加氯工艺的出厂水消毒副产物会高于无前加氯的出厂水。  相似文献   

13.
横向流斜板浮沉池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一种新型净化构筑物——横向流斜板浮沉池,用于处理冬季低温、低浊,夏季中高浊的江河、湖泊、水库水。在同一净水构筑物中根据需要,改变净水工艺,即当原水低温低浊时,采用气浮方式运行;当原水浊度升高(超过100度)时,则改为斜板沉淀方式运行。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池型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原水氨氮日益升高的情况下,优化砂滤池对氨氮的处理效果尤为关键。在原水中投加NaOH和NH4Cl溶液,中试结果表明:投加NaOH溶液后,原水pH值上升至8.5左右,而待滤水pH值只上升至7.6左右;滤后水DO的高低与滤池处理效果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待滤水氨氮为0.91~1.90 mg/L,未投加NaOH溶液时,待滤水pH值在6.80~7.00,砂滤池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4.81%;待滤水氨氮为1.25~1.91mg/L,投加NaOH溶液后,待滤水pH值在7.02~7.68之间,砂滤池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70.26%。当待滤水氨氮升高至2.0mg/L时,滤后水中没有明显的NO-2-N积累,而当原水水质明显变差,待滤水氨氮升至2.38~3.21mg/L时,氨氮处理效果受到DO影响,NO-2-N有一定的积累。投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即使待滤水浊度有较大幅度的升高,滤后水浊度均能稳定在0.3 NTU以下,显示出对浊度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合原水水质监测数据和水厂生产实际,从原水pH、有机物含量、氨氮3个方面对氯耗增高的因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松花江水源水质特点,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对松花江微污染原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具有助凝作用,可节省混凝剂用量,在试验条件下,当预臭氧投量为1.0 mg/L时,可节省12%以上的混凝剂量;主臭氧氧化工艺的设置可以提高后续活性炭滤池的净水效果;在低温低浊期出水氨氮浓度难以达标,可采用加氯的方法来去除氨氮,最佳投氯量为4.5 mg/L。长期运行效果表明,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强化常规工艺,所需臭氧投加量较低,系统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即使在冬季低温低浊期仍可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静态搅拌和振荡试验,了解不同品种的沸石处理微污染原水的适用性,研究沸石对氨氮等污染物的吸附规律,初步确定沸石的投加量,选择合适的沸石投加条件。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和分子筛对氨氮等有机物有一定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央沙水库和青草沙水库原水的水质特征,并对水厂现常规净水工艺提出了对策。增加前加氯投加量或在取水口投加粉末活性炭可以较好解决藻类爆发带来的嗅味问题。应用深度处理工艺不但可以较全面地解决水库原水在藻类爆发时常规净水工艺无法解决的出厂水嗅味问题,而且能大幅度改善自来水的口感,提高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灌南县硕项湖自来水厂总规模20×104m3/d,一期工程10×104m3/d,以北六塘河为水源,原水受到氨氮和有机物的污染,为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采用预臭氧、小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上向流臭氧活性炭滤池/翻板滤池/消毒处理工艺。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选择、参数确定及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设计。建成后的净水工艺对氨氮和有机物等特征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出厂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具体数据说明原水经氯处理后产生的副作用,然后详细叙述用水经氯处理产生副作用的规律,分别列举如下:(1)投氯量与投氯点的变化对产生有机物总量的影响(2)增加投氯量和次数会使用有机总量增加;(3)原水中腐殖酸含量增加将导致CHCL3含量增加;(4)降低原水浊度会减少水中有机物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