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沉淀池扩张管嘴排泥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沉淀池排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排泥装置-扩张管嘴排泥管。该装置利用水力学中扩张管嘴进口流量系数大、流速系数高、收缩断面处真空高度的原理,使其排泥效率显著提高。另外,该装置还具有运行可靠,造价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沉淀池排泥系统的新建和改造。  相似文献   

2.
张海涛 《供水技术》2011,5(5):35-36,43
针对斜管沉淀池排泥效果不佳、沉泥上浮等问题,对天津塘沽新河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进行了改造,结合测试结果分析了改造后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排泥不畅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法,为同类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茅口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由于原先工艺设计及安装等因素,导致穿孔管排泥不畅。近来,有关人员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种改造方案,经过技术以及经济论证,选择出其中较优的一个方案进行改造实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中心城水厂的反应、沉淀池穿孔排泥管的排泥效果,对原排泥管进行了复核计算,并重新布孔,改造后提高了排泥效率,减少了自用水量。  相似文献   

5.
大丰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的几点改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孔排泥管是斜管沉淀池常采用的一种排泥形式,以其构造简单,投资省,排出泥浆含水率低。特别是中小型水厂斜管沉淀池尺寸、构造不便采用其它形式排泥设备时,穿孔排泥管往往得以首选。但在运行中也发现存在以下不足:1.穿孔排泥管孔眼易堵塞,造成斜管沉淀池积泥严重,大量矾花从斜管内涌出;2.孔眼清疏困难,必须停产。且排空整池水时间长,浪费大量沉淀水,3.本厂采用的排泥阀为普通闸阀,排泥操作劳动强度大,给运行管理带来不便。针对上述问题,着重分析了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斜管沉淀池穿孔排泥管堵塞及其他问题,介绍了几种改造措施,如扩大穿孔排泥孔眼;将排泥槽边倾角由原来的46°改造成55°;增设压力喷嘴及排泥活门装置;将原有的普通低压闸阀改装为手动杠杆式快开排泥阀等.改造后的斜管沉淀池排泥顺畅,产水量提高,自耗水降低,证实了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针对斜管沉淀池穿孔排泥管堵塞及其他问题,介绍了几种改造措施,如扩大穿孔排泥孔眼;将排泥槽边倾角由原来的46°改造成55°;增设压力喷嘴及排泥活门装置;将原有的普通低压闸阀改装成手动杠杆式快开排泥阀等。改造后的斜管沉淀池排泥顺畅,产水量提高,自耗水降低,证实了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排泥管排泥均匀性的影响因素及排泥管的水力特性,建立了排泥管内的水头损失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穿孔排泥管的排泥均匀性可通过减小排泥孔眼孔径,增大排泥管管径及选择粗糙度较小的管道来提高;排泥管长度对排泥均匀性影响很大,当排泥管管径为200 mm,排泥孔眼孔径为30 mm时,长度为9,12和16 m排泥管的排泥均匀系数分别为0.70,0.65和0.58,排泥管长度不宜大于12 m,但可通过增大排泥管管径来增加排泥管的长度;穿孔排泥管的流态为非均匀流,为提高排泥均匀性,穿孔管管径、孔眼间距及其分布须通过水力计算来确定.  相似文献   

9.
排泥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直接影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水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刮泥机油管老化、排泥气管堵塞、空压机功率偏小、储泥池排泥泵偏大等问题进行了改造,使排泥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优化气提升排泥时间,适当排出储泥池中的污泥,使其回流污泥浓度在10000~25000mg/L范围内,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一般小于1NTU。  相似文献   

10.
以大丰市二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为例,针对在运行过程中综合排泥池存在严重淤积进而导致排泥水处理系统相关设备故障频发这一问题,对原排泥水处理系统设施进行改造,采取水力搅拌和冲刷、增设扰流搅拌设备、对综合排泥池及配管进行改造等措施,使得排泥水处理系统相关设备故障发生频率大幅降低,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1.
沉淀池扩张管嘴排泥装置的生产性试验表明,扩张管嘴排泥管与普通穿孔排泥管相比,排泥起动快,排泥含水率低,沉淀池中积泥少,排泥周期长,而且可节约水厂自用水量.  相似文献   

12.
对沉淀池刮泥机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州市桥东水厂三期沉淀池采用泥斗重力式排泥系统,其穿孔管的吸泥孔易堵塞、不便清理,又由于其与一、二期工程采用了不同的排泥方式,导致自控系统需用两套工艺参数进行生产管理,给生产和管理人员带来极大不便。针对上述问题,决定将其改造成采用双钢丝绳牵引刮泥机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平流沉淀池是净水工艺中常见的工艺单元,其排泥设施主要包括桁架式刮吸泥机和穿孔排泥管,因刮泥机和排泥管独立运行,常导致平流沉淀池排泥不彻底、积泥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反射技术的平流沉淀池排泥系统改造方案,可实现桁架式刮吸泥机与排泥角阀联动控制,使刮泥和排泥过程精准关联,改善排泥效果。排泥系统经改造后,沉淀池出水水质提升,浊度降低53%~60%;排泥水量减少,自用水率降低约16%;排泥系统电耗大幅缩减,同比降低47%~53%。该改造方案投资仅2.8万元,在提升工艺出水水质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可为存在类似问题的水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汝科 《供水技术》2012,6(3):20-24
建立了沉淀池多斗排泥管水力计算简易公式。经分析论证,该水力计算公式是成立的。同时,揭示了多斗排泥的某些规律和特性,在结构上延伸了水力计算公式的内涵,并提出了在排泥工况下排泥管内存在一个水力闭合环及流量逆形成两个观点,可为沉淀池多斗排泥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叶仕沾 《四川建材》2019,(1):119-120
在疏浚吹填施工中,绞吸船将海底泥沙经排泥管输送至吹填区域,排泥管因磨损而产生漏洞需及时堵漏。本文首先分析了排泥管损坏的原因,探讨了排泥管的制作工艺要求,基于一般的排泥管破口提出管线破口的修补工序,最后设计一种堵漏抱箍,其特点是堵漏及时、不需要停船,且重量轻、携带和组装方便,保证了绞吸船生产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斜管沉淀池是水处理工艺中重要的沉淀处理设施 ,其机械排泥方式容易出现刮泥死角。在新乡市第四水厂二期工程实践中 ,通过部分机械、工艺、电气控制的技术改造及改变排泥运行方式 ,使斜管沉淀池的积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供老厂改造及新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主同浊度水影响水处理构筑物正常运行的问题,作者对排泥系统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结果生产实践,设计了排砂斗及排泥斗合理的斗面倾角和斗内对角凹沟与水平面的夹角,排泥效果明显提高。最后,为保证良好的排泥效果,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8.
絮凝沉淀池作为净水的核心工艺之一,系统排泥是达到降低出水浊度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广泛应用与平流沉淀池中的底部往复式刮泥机和行车式泵吸排泥机两种机械排泥形式进行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因素比较,推荐武汉市某水厂采用行车式泵吸排泥机进行排泥。  相似文献   

19.
郑艳珍 《供水技术》2010,4(1):28-29
针对机械加速澄清池回流缝堵塞、净化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采取改造排泥系统、增加搅拌桨的长度和外缘直径、加大回流缝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出水浊度和沉降比,提高了出水水质。新的排泥方式开辟了一条安全、可靠、节能的新途径,为同类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对澄清池排泥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合理的排泥监控方法,开发了研制了澄清池自动排泥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