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怡静 《华中建筑》2012,(8):159-161
探寻城市及建筑的个性特色是目前城市建设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特定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特色进行研究尤为必要,这将给建筑创作带来更多灵感及思路。该文概述了武汉市区传统建筑的历史背景、分类、现状,从表象出发进而思考武汉市区传统建筑文化现象所蕴涵的地方特色,分别从刚柔并济、大气开阔、浪漫自由三方面举例并总结了武汉传统建筑中的“意”,期待能为武汉城市建筑特色的营造提供一些借鉴,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真正体现出文化传承和地域神韵。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使得如今大多数城市形态失去了传统文化在塑造新城镇中特有的魅力,本文从传统城市的文化根源和构成要素入手,建议以符合传统文化脉络为主线,有区别的对待城市旧空间的改造和新空间的建设,从而为传统文化在塑造新城镇实践中提供可供参考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庞瑒  冉颖  陈桦 《四川建筑》2004,24(3):61-63
城市化进程使得如今大多数城市形态失去了传统文化在塑造新城镇中特有的魅力,本文从传统城市的文化根源和构成要素入手,建议以符合传统文化脉络为主线,有区别的对待城市旧空间的改造和新空间的建设,从而为传统文化在塑造新城镇实践中提供可供参考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为例,基于徽派建筑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相结合的理念,从规划布局、建筑文化、生态环境以及景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优化建议,有利于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5.
杨敏芝 《时代建筑》1992,24(3):42-44
海派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海派建筑文化的独特性。海派建筑的文化性格表现在重商竞争、开放意识、杂交优势和创新多变。上海不仅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独特而不同于国内其它城市,而且从经济文化角度看,近现代上海的发展为海派建筑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尽管封建社会中的中国传统城市,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手工业、作坊等,但城市依靠乡村供应衣、食、住、行等生产资料,城市生产数量不多的产品,基本上用于城市自身的消费。中国传统城市的经济文化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文化的包围之中,是政治、军事上的城市领导乡村  相似文献   

6.
颜朝昱 《山西建筑》2006,32(16):17-18
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赋予了传统建筑空间深刻内涵,而中国传统建筑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渗透,包括哲学思想、伦理学、绘画文学、艺术等,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在生命力,也是创作现代建筑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高德宏 《城市建筑》2009,(12):43-46
文化建筑是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也是城市公共建筑建设的热点。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各城市开始热衷于城市内在文化品质培育。城市间的竞争,使得文化建筑成为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和城市直观形象的反映,文化建筑从传统的文化娱乐空间向现行的文化生产空间转型。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以来,从文化热带来建筑文化的研究,从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建筑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建筑文化的研究不仅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共识,而且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建筑文化研究的对象、传统建筑文化的源与流、中西建筑文化比较……等等。但从整体研究方面必然还留下一些空白,可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从如何对城市建筑文化的延续进行研究,以祈在专业与社会各方面得以重视,使城市建筑文化得以宏扬与延续。 优秀的建筑(传统的与现代的)是一个城市、地区文化的结晶、瑰宝与珍品;也往往是体现该地区的历史特点、历史的见证与生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的大潮让很多城市变成了毫无个性的都市空间,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唤民族精神的回归。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探讨应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现代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延续。扬州古城的建筑改造,更是很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完美的融合并发展,成为众多城市建筑中的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0.
王中德  杨玲 《新建筑》2010,(1):117-120
在视觉文化冲击文本文化并成为主流文化的今天,它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生活,并事实地改变了我们身处的城市空间景观。视觉文化这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城市空间景观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体现出文化进步应有的发展现实;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空间景观带来了一些灾难性影响。通过对当今视觉文化本质的剖析,辩证地看待该文化对于城市空间景观的作用,并发挥文化能动性以推进城市空间景观的良性发展,这是此文所关注的焦点和期望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本文深入分析重复性、“山寨现象”建筑,揭示其了历史、城市规划缺陷、以利润为导向建设等根源与因素。提出解决方案:采用区域主义,尊重传统,融入传统元素;强调再利用现有建筑的重要性;笔者呼吁多关注城市历史背景和环境,创建与传统和谐的建筑。其核心思想在呼吁建筑师停止重复建设,推崇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未来,重视历史和文化,实现中国批判性地域主义。同时文章表达了对中国建筑设计未来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书院建筑的伦理学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礼平  应四爱 《华中建筑》2006,24(11):82-84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书院建筑,在唐朝已经开始形成.该文通过对书院园林的分析.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书院园林空间所体现出采的“礼乐相成、情理并重、天人争一、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因。  相似文献   

13.
张恩宇 《山西建筑》2009,35(19):50-51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近代开放商埠以来,中国传统城市建筑文化经历转型一整合的变革历程后呈现出的折衷主义表现,以学习借鉴这些开埠城市建筑文化所具有的艺术特色,从而找寻适合当代中国城市建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城市住宅的居住模式和功能布局迎合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主义功能至上的产物。这样的设计虽然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求,但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却与中国传统建筑完全割裂,既缺少文化认同,又失去了传统建筑细腻亲切的尺度关系。而中国传统住宅及街巷空间虽然尺度亲切又具有文化特征,但在功能上却又达不到现代生活的品质要求。笔者在沈阳清韵百园项目设计中,试图将传统建筑的空间形式及建筑语言提炼并运用于现代高品质的住宅之中,希望找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得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松茯 《新建筑》2002,(1):59-61
哈尔滨是1898年由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而兴建的一座新型城市。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俄罗斯民族传统建筑文化、西方新旧思潮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哈尔滨温和碰撞,交融共生,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拟从文化结构与内涵两个层面对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的总体特征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空间事件"进行深度观察,是《世界建筑导报》实现一个纯技术类杂志人文化转向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它给我们杂志自身以及读者带来许多发现的惊喜和探索的乐趣。在关于我们城市与建筑面对的危机与挑战的问题上,这个支点起到了在学术和社会热点问题之间平衡与相互启发的作用。《世界建筑导报》今年已经用了三期主要讨论中国高速城市化所带来的后果。在分享世界范围相关资讯的前提下,我们分别关注了:中国城市传统街市被"mall"取代成为消费中心;象征传统意识形态和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公共空间被私人占用或废弃,导致让所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哲学对中国的传统建筑构造的影响很深,特别是我们可以从老子的道器观里找到建筑空间理论的精髓。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人们已经意识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破坏,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严峻的问题和矛盾,使得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对中国建筑重新认识和定位以及思考当代建筑设计该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对这些问题的探寻与思考也具有了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筑是文化领域最具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元素.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精神,社会生产力、民族传统、地域特征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出来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广度和深度是其他文化载体所无法比拟的。与上海近代社会和近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上海近代建筑,综合反映了上海乃至中国近代社会和城市的演变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瑶  贾尚宏 《四川建筑》2011,31(2):45-47
建筑设计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了,但建筑设计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中国的建筑师们一直在为中国的城市建筑设计寻找一条合适的出路,有关地域文化命题的讨论和地域性风格设计的尝试也一直没有间断。地域文化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为建筑师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构建本民族建筑精神文化的基础。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我们自身所拥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深厚,对外来文化的承载力和选择能力就越强,更利于构建出中国建筑的文化精神。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确立了"以传统文化为基石"的教学原则。每个年级设置一个传统文化承继和发展的专题课程,探求传统文化对景观建筑教育品质的提升。其中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是综合性最为突出的课程,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内涵与空间架构的关联,以及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延展,进而提升教学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