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恩韬  王国军  刘琴  孟大程  唐雅媛 《软件学报》2019,30(12):3798-3814
随着移动设备和在线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通过用户的个人属性配置文件匹配,能够帮助用户在邻近的社交网络中迅速找到和自己共同特征的朋友.然而,交友匹配很有可能泄漏用户的敏感信息,因此用户隐私得不到保障.提出一种移动社交网络中交友匹配过程中的隐私保护协议,用户利用混淆矩阵变换算法和内积计算实现交友过程中的隐私安全和高效的匹配;用户可以细粒度定义自己特征属性的特征权重,从而使匹配结果更精确.此外,利用机会分析模型模拟真实交友场景来保证交友的有效性.安全性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法更具有隐私性、可用性和更低的通信和计算开销.通过结合真实的社会网络数据进行测试和评估,对比结果显示,比现有解决方案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PrivateCheckIn:一种移动社交网络中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移动设备的发展及无线网络的普及促使移动社交网络的出现及发展.签到服务作为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主流应用,存在着严重的轨迹隐私泄露风险.文中针对签到服务中假名用户的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轨迹隐私保护方法PrivateCheckIn.该方法设计了一种签到序列缓存机制,通过为缓存的签到序列建立前缀树、对前缀树进行剪枝及重构形成k-匿名前缀树,遍历k-匿名前缀树得到k-匿名签到序列,达到了轨迹k-匿名的隐私保护效果.文中证明了PrivateCheckIn方法既能保护假名用户的轨迹隐私,又确保损失签到位置最少,有效地保证了用户体验.通过构建前缀树的方式获取轨迹k-匿名集降低了计算代价.最后,文中在真实数据集上与(k,δ)-anonymity 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对比实验,验证了PrivateCheckIn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提高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社交网络已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移动社交网络在用户信息泄露和移动支付安全方面的问题,严重威胁着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本文从社交网络中用户信息泄漏和移动支付安全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用户隐私泄漏和威胁移动支付安全的主要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的在线社交网络的隐私保护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用户数据隐私容易被截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用户在线社交网络隐私保护方案.传统解决方案依赖于公共密钥基础设施或传统密钥分布技术,而新的方案则充分利用朋友和用户的私有属性熵之间的信任.通过重新构建密码模块建立安全协议,对在线社交网络提供安全信息服务、安全信息匹配和安全通信三种服务,最终使用户能够安全地存储自己的私有数据,并建立一个会话密钥的安全通信.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感知中,用户在相互间物理邻近时共享感知数据时,需要对数据类型进行预匹配。而如何在资源有限的移动设备上,对用户间数据类型进行高效匹配及验证的同时,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是一个不能被现有方案良好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匹配结果可验证的数据类型高效匹配方案,通过引入时空性价比高的布隆过滤器及基于位运算的门限秘密共享机制,解决了上述问题。集中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实了方案正确性、隐私保护性、可验证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 参与式感知;移动社交;用户隐私;可验证性。  相似文献   

6.
移动社交网络中的隐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嵘  顾君忠  杨静  林欣  陈鹏  乔哲峰 《软件学报》2010,21(Z1):298-309
对现有移动社交网络应用中的位置隐私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解,总结了3 类主要可能造成隐私泄露风险的原因和3 类与之对应的必要保护手段,并且提出了一种结合策略与算法的位置隐私保护机制.在同时构建的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协作应用原型系统LaMOC 上,该隐私保护设计能够有效从两方面全面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一是支持用户通过灵活的策略方式,完全控制自身的位置信息共享方式;二是通过隐私保护算法使恶意攻击者无法得到用户的敏感位置信息.该隐私保护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护了移动社交网络应用中的用户位置隐私.  相似文献   

7.
李雪  王兴伟  王学毅  黄敏 《软件学报》2017,28(S2):30-40
移动社交云是结合了移动云和社交云的一种新型模式,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资源分享平台.在传统的资源分配中,移动用户从远程数据中心获取资源的时间开销大,显著地降低了用户的体验质量,与此同时也极少考虑用户之间根据社交属性建立的信任关系,从而导致交易机制存在一定信用风险和交易用户信誉度低的问题.为此,在考虑用户的社交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移动社交云资源分配机制.首先,利用改进Gale-Shapley算法为买方在其朋友圈中匹配出合适的卖方,促进社交朋友间资源的共享.其次,利用多对多的买方多标密封拍卖算法,对未成功匹配的用户再次分配资源,最大化利用空闲的移动云资源.最后,实现了提出的资源分配机制,仿真结果表明,与激励与拍卖兼容的移动云资源分配机制相比,提出的资源分配机制在价格满意度、社交信誉满意度和资源交易成功率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移动终端隐私数据的安全问题,结合数据压缩、门限秘密共享和移动社交网络,提出一种面向移动终端的隐私数据安全存储及自毁方案.首先,对移动隐私数据进行无损压缩获得压缩数据.然后,使用对称密钥对压缩数据进行对称加密获得原始密文.接着,将原始密文分解成两部分密文块:其中一部分密文块与时间属性结合并封装成移动数据自毁对象(MDSO)后保存到云服务器中;另一部分密文块与对称密钥和时间属性结合,再经过拉格朗日多项式处理后获得密文分量.最后,将这些密文分量分别嵌入图片并共享到移动社交网络.当超过授权期后,任何用户都无法获取密文块重组出原始密文,从而无法恢复隐私数据,最终实现移动隐私数据的安全自毁.实验结果表明:当文件为10 KB时,压缩和加密时间之和仅为22 ms,说明所提方案性能开销较低.综合分析亦表明该方案具备较高安全性,能有效抵抗安全攻击,保护移动隐私数据的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群智感知中,攻击者可利用感知用户间的社交关联信息以及感知用户身份信息与感知数据的关联性重构感知用户间的社交圈,进一步攻击用户社交团体。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雾节点协作的感知用户身份隐私保护方案。首先,创建任务分配中心(TC)和数据中心(DC),并由位于终端边缘的2个雾节点承载,分别处理感知任务的合理分配问题和感知数据的聚合计算问题;然后,通过差分隐私加噪干扰防御攻击者获取感知用户间具体的社交关联权重;最后,感知用户使用不同的盲身份分别与TC和DC通信,防止攻击者同时获取感知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感知数据。安全分析表明,所提方案可以确保感知用户在完成感知任务过程中的身份隐私信息安全。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案可以有效保护感知用户间的社交关联信息,且具有较低的时延。  相似文献   

10.
情景感知的P2P移动社交网络构造及发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通过情景感知,获得用户的行为特征,从而自动发现潜在的社会关系,是移动社交网络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该文提出了情景感知的移动P2P社交网络系统架构、聚合模型及发现算法,将用户的位置信息、环境特征、运动轨迹等引入到聚合算法中,智能地聚合成潜在的P2P社交网络,根据用户需求自主发现匹配的社会关系,避免了社交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后对该方案和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方案和算法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准确率及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客观对移动社交网络中大学生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现状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本文通过对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进行聚类分析识别其中的大学生用户,利用关联规则分析大学生用户隐私泄露风险特征,从中发现用户信息泄露的关键因素,最后探析用户隐私泄露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移动社交网络中大学生用户个人隐私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同时也为国家逐步制定和出台有关移动网络平台用户信息管理规范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杨春  乔秀全  李晓峰 《软件》2010,31(11):91-98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在全球迅速发展,但是面临着用户流失的致命难题。本文充分利用手机通讯录所蕴含的社会关系用于构建SNS社区,以此建立的SNS社区具有用户群稳定、关系真实并且可靠等优点,并提出了一种一种能够克服以上问题的、将手机通讯录与移动社区网站相结合、具备自动更新手机通讯录、根据联系人当前状态自动选择呼叫号码和利用FOAF向移动社区用户推荐朋友,以扩大社交范围的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移动SNS通信系统的设计及其工作方法,除了传统的SNS社区功能之外,该系统还具有:用户信息管理,基于所在位置的内容服务等多项功能,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3.
移动设备的普及带来了移动应用程序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类服务提供商通过移动应用程序的权限大量收集用户数据,而数据收集过程往往不为用户所知,因此给用户带来极大的隐私风险.对移动应用程序进行隐私风险评估,不仅有助于规范第三方移动应用市场,而且可帮助用户规避潜在的隐私风险,而如何评估移动应用程序可能带来的最大隐私风险则是当前面临...  相似文献   

14.
各类移动社交网络应用的发展促使了海量网络用户的出现,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社交图结构数据.这些图结构数据中包含着大量的用户隐私信息,因此发布之前需要进行隐私保护处理以防数据遭到泄露.同时,用户间错综复杂的社交关系并非均等,个体间关系的强弱可能直接影响到隐私的分布和保护的效率.目前存在相当多的针对无权值的社交网络图数据的隐私保护方法,但这些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带权值(社交关系敏感程度不均等)的社交网络图数据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交互的差分隐私保护模型的带权值的社交网络图扰动方法dp-noisy,可实现对边权值以及图结构的强保护.该方法基于单源最短路径约束模型来添加扰动噪音,根据不同的权值划分出关键边和非关键边,有效减少了需要扰动的边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大规模数据集中(节点数为30 000),dp-noisy在运行效率上比K-MPNP(K-shortest path privacy)提高了47.3%,比LWSPA(pro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Laplace noise for weighted social networks)提高了41.8%,比DER(density-based expl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提高了52.6%.在相似的数据隐私保护程度下,dp-noisy的数据可用性比lp-noisy提高了10%,显著优于DER的数据可用性,略好于LWSPA.此外,dp-noisy的平均扰动质量比lp-noisy提高了14%,比DER提高了11.3%,比K-MPNP提高了27%; 在达到最优数据效用时(ε=10),dp-noisy的平均扰动质量比LWSPA提高了6%.综上,dp-noisy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和数据效用,同时满足抵御图结构攻击的特性,可适用于大规模的社交网络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5.
"社交类应用"泛指具有社交功能的互联网应用,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即时通信工具、博客、论坛等,本文重点研究社交网站、微博以及即时通信工具。在社交类应用用户特征及重叠情况、社交类应用用户变化以及各社交类应用用户使用行为差异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社交类应用对新闻资讯类网站、网络购物、手机在线游戏等相关产业的影响,并对社交类应用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交网络中单纯的线上交互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一些新型的融合用户线上和线下体验的社交网络服务开始出现.文中基于国内知名的豆瓣同城活动网站,探索用户线下活动和线上行为的特点,进而研究线上线下的社交影响.通过对44天内采集到的6545个活动和近10万次参与用户的统计分析,结合对活跃用户的问卷调查和真实数据实例验证两种方式,发现线上社交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推动了活动的开展,而活动的开展对用户线上社交关系的建立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基于线下活动的社交网络及其参与者的行为特点,并验证了线下活动与线上关系的相互影响,该研究成果对于广告投放、活动组织和好友推荐等应用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周刊》2014,(9):26-27
正随着移动无线网络的普及——3G网络的普及,4G网络的商用,都带动着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即时通信应用也应运而生,继而发展壮大,用户通过移动端产品进行通讯已经大大地超过了手机短信的使用率。但慢慢的,这些移动社交产品逐渐偏离了沟通、偏离了社交,各种营销,宣传充斥着屏幕,在用户逐渐厌烦的同时,也在期待着原始社交属性的回归。另外,在移动社交产品普遍同质化的状况下,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才能寻求突破。移动社交产品用的差异化突破最近,一款匿名社交应用"秘密"颇受到人们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尤其是Android平台和iOS平台的兴起,移动应用的数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这些移动应用中,用户可以发布数据或浏览其他用户发布的数据,由此产生了大量用户生成的数据。当手机使用者想要浏览这些由其他用户生成的数据时,每次都向服务器请求数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比较合适的方法是使用缓存技术将部分数据缓存在移动端,以此来降低数据的请求频率,减小无线网络带宽压力,提升用户体验。传统的缓存技术更多关注的是缓存的访问频率、最近访问时间等因素,但是很少关注数据生成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在存在用户关系的移动网络中,用户相关数据的请求与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紧密联系。结合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最近最久访问时间以及缓存中每块数据的大小,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的移动缓存替换算法。该算法综合计算数据的最近最久访问时间、数据产生用户与使用者之间的亲密值以及缓存占用存储空间的大小,在需要时进行缓存替换。实验证明在移动社交网络中,基于社交关系的缓存替换策略可以提高缓存命中率,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多种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群智感知(mobile crowd sensing,MCS)成为移动计算的核心。利用群智感知可完成大规模、复杂环境及社会感知任务,其中任务分发是这种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任务分发过程中存在感知环境复杂、用户数量达不到要求、收集数据质量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社交属性及有效用户计算的任务分发机制(effective user calculation,EUC),该机制具有根据任务来筛选用户的特点,从用户角度看,EUC考虑了用户的社会性,由用户的社交网络传递相关信息来增加平台的有效用户数;从平台的角度看,EUC可根据任务的接收和提交情况,动态调整有效用户的积分,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有效用户数。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机制可提高系统的任务分发效率,并改善了收集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讯录作为手机最为传统也是最为本质的应用之一,是用户最常使用的应用程序。随着手机硬件的发展和移动网络的优化普及,人们希望通讯录也能够更加智能更加网络化。微博成为人们最常使用的社交工具和信息来源,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又是和用户最为亲近的社会关系。因此本文将两者结合,实现了在联系人详情中查看其腾讯微博的功能。针对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本文设计并实现了电话号码归属地查询功能,当用户遇到此类困扰时,可以首先查询可疑号码的归属地信息,为用户判断提供依据。为方便用户订票,本文还设计并实现了自动重拨功能。以上三个功能扩展了通讯录的社交属性和实用性,方便了用户对手机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