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高温化学驱油技术改善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温化学驱油剂是由尿素、催化剂、聚合物、表面活性荆等物质复配而成,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注入到地层内的化学驱油体系,在地层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CO_2气体及其反应生成物、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达到提高地层压力、补充地层能量,提高蒸汽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提高油井产量。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改善超稠油高轮井吞吐效果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在稠油开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超稠油蒸汽吞吐调剖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曙-区超稠油油藏的储集物性,原油性质及开采特点,进行高温调剖技术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制出院适合该区超稠油开采的高温调剖剂类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类调剖剂具有改善油层吸汽剖面,缩短排水期,提高周期产油的效果。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河油区超稠油蒸汽吞吐中、后期暴露出来的开采矛盾,利用注入到地层内的高温气体驱油体系在地层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反应生成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达到提高蒸汽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的作用.研究表明,开发研制出的高温气体驱油剂具有较好的发泡和降粘作用,且对油层不产生任何污染.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改善超稠油高轮次井蒸汽吞吐效果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在稠油开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曙—区超稠油间歇蒸汽吞吐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曙-区超稠油井进入高周期后产量递减,成本上升的矛盾,提出用间歇吞吐技术改善高周期蒸汽吞吐效果,通过对吞吐机理和现场实际资料统计的分析。对这项技术实施的条件及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在高周期井实施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曙一区超稠油间歇蒸汽吞吐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曙一区超稠油井进入高周期后产量递减、成本上升的矛盾,提出用间歇吞吐技术改善高周期蒸汽吞吐效果.通过对吞吐机理和现场实际资料统计的分析,对这项技术实施的条件及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在高周期井实施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多井整体蒸汽吞吐在超稠油开采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曙-区杜84断块曙1-38-7030井组为例,系统地论述了利用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技术改善超稠油开发效果的原理及开发程序。通过对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机理的研究。综合分析了该项技术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具体的操作程序,在生产实践中见到了明显效果。实践证明。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是改善超稠油中,高轮次吞吐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为辽河油区超稠油油藏以及其它地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杜229断块高轮次低效油井间歇蒸汽吞吐技术效果分析,间歇时间是决定间歇蒸汽吞吐技术效果的重要技术参数.并对间歇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超稠油油井的最佳间歇时间.这一成果为超稠油油井实施间歇蒸汽吞吐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辽河油田曙一区兴隆台油层为互层状超稠油油藏,是主要的储量接替和产能建设区域.该区域储层发育差,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汽压力高、低周期采注比低、周期产油量低、油汽比低、吞吐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对油藏储层特征、油藏开发矛盾的研究,掌握制约互层状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和机理,寻求改善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技术手段.现场应用表明,通过合理的射孔层位组合、合理的注汽参数设计、组合式吞吐技术的应用、套管防护技术的应用等,可以有效的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杜84块超稠油蒸汽吞吐开发中后期多井组合整体蒸汽吞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井组开发矛盾日益突出,部分井组整体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较差.分析认为,井组内前期单井蒸汽吞吐形成的油藏内部压力不均、井间汽窜等是造成多井组合整体蒸汽吞吐后井组内油层纵向动用不均、地层亏空严重的主要原因,甚至可能造成蒸汽外溢不能形成完全独立的封闭体系.另外,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整体蒸汽吞吐井组中水平井水平段存在动用不均问题,也可能造成部分井组整体蒸汽吞吐效果差.通过科学灵活划分井组、合理调整注汽顺序、优化注汽参数,并辅以高温调剖、三元复合吞吐、蒸汽吞吐添加剂、双管注汽等工艺措施,可以提高井组整体蒸汽吞吐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曙—区超稠油蒸汽吞吐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监测手段,了解曙-区超稠油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对吸汽,产液剖面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曙-区超稠油油层总体纵向动用程度较差。采用分注,选注,调剖,分段射孔等工艺措施,可改善油层动用程度,提高油井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曙一区杜84块产能建设井进一步向区块边部扩展,因储层物性变差、非均质性变强而导致油井溢流的现象更加严重,溢流主要在直井中发生.溢流使油井生产初期无法正常下泵生产,影响油井周期生产效果.油井的层间物性差异及单油层内非均质性引起的压力异常是导致油井溢流的根本原因.带泵注汽、优化注汽闷井参数,辅助化学与机械措施,直、平组合注汽是解决油井溢流的有效方法.溢流问题解决后,油井周期生产效果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12.
分析超稠油蒸汽吞吐汽窜机理,总结超稠油自开采以来防治汽窜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浅析.结果认为,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应以地下预防减少发生几率为主,其他防窜方式为辅,同时结合油藏工程研究成果,提高超稠油蒸汽吞吐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元相图研究了助表面活性剂种类、温度、盐含量和水油比对微乳液型驱油剂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助表面活性剂链长增加可以得到更大面积的微乳液区域;制备温度和NaCl质量分数的提高,均可降低制备微乳液所需最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wmin),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也带来wmin的显著变化;通过调控助表面活性剂用量,在水油比(8∶2)~(5∶5)范围均可得到微乳液。采用黏度实验和驱油实验评价了微乳液型驱油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微乳液质量分数1%时,对单家寺稠油和孤岛稠油的降黏率达到90%以上,降黏效果较好;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微乳液驱油剂可提高稠油热采采收率10%以上。  相似文献   

14.
An oil displacement agent consisting of nonionic and anionic surfactants and emulsion stabilizers has been developed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from heavy oil reservoi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isplacement agent enhances oil recovery by more than 20 % compared with water flooding and that the emulsion contained in the fluid produced can be easily broken (demulsifie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for the displacement agent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阐述一种新的方法来有效利用两种主要的工业废弃物:煤炭发电厂的二氧化碳和粉煤灰,通过形成粉煤灰纳米粒子固结二氧化碳泡沫从而控制二氧化碳的流动性来提高原油采收率。这项研究不仅会在使用表面活性剂最少情况下控制二氧化碳泡沫剂的流动,还能把地下岩层的二氧化碳和粉煤灰螯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种开发方式下如何提高超稠油的整体开发效益问题,对影响超稠油开发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技术对策.基于对单井效益评价,通过制订合理的效益产量成本规划、加强油藏经营管理、提高超稠油商品率、合理优化老区资源配置,指导生产实际,为科学预测各项经济指标和准确完成资金预算提供可靠依据,并为各投资项目决策可行性研究提供经济依据,提高超稠油开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8区稠油油藏埋藏浅、非均质程度严重,容易汽窜等问题,从泡沫流体的基本性质入手,对三相氮气泡沫体系的配方、稳泡原理、性能评价、驱油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成功进行两口现场试验,并对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相氮气泡沫具有较好的调剖堵水效果,有助于提高蒸汽的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8.
常规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温高盐油藏下粘度较低,将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耐温抗盐单体引入聚丙烯酰胺主链制备超高分三元共聚物是提高聚合物耐温抗盐特性的有效方法。对比研究常规水解聚丙烯酰胺和含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单体的超高分三元共聚物的基本物化性能、流变特性及驱油效果。在模拟水总矿化度为32 868 mg/L的条件下,与常规水解聚丙烯酰胺相比,超高分三元共聚物流体力学有效直径增加30%以上,分子链更加舒展,网络结构更加完整,粘度提高1倍以上。流变特性研究表明,超高分三元共聚物剪切流变方程中增稠系数提高2倍,假塑性指数降低22%,因此,超高分三元共聚物具有更高的粘弹性,在地层运移时产生的拉伸粘度提高1倍以上。双管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常规水解聚丙烯酰胺提高采收率仅为15.7%,超高分三元共聚物提高采收率达24.1%,驱油效果更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