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蓄滞洪区是我国防洪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蓄滞洪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析,提出了蓄滞洪区建设思路应着力于提高大江大河防洪能力和蓄滞洪区群众防洪安全保障,合理调整,科学分类。分区和分期建设,实现蓄滞洪区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确保区内居民生命安全,尽量减少人员撤退转移和财产损失,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我国蓄滞洪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传河  沈福新 《中国水利》2010,(20):40-44,64
蓄滞洪区是我国江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滞后,严重影响了蓄滞洪区作用的有效发挥。为切实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水利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和各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的编制,为全面推进和加快蓄滞洪区建设、强化蓄滞洪区管理奠定了基础。回顾了我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历程,在梳理蓄滞洪区建设管理相关问题与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蓄滞洪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三江大水之后,国家启动国债资金加大了大江大河治理力度,作为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蓄滞洪区规划建设愈来愈受到重视。国家正在按流域部署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山东省历史上国家也曾布设了一定规模的蓄滞洪区,同时还存在面积广大,居住了大量群众的黄河滩区。这些蓄滞洪区和滩区,普遍存在安全设施不健全问题。同时,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利》2007,(20):I0008-I0008
10月18日,水利部在京召开《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审查会。本次规划是在全面总结以往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根据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蓄滞洪区建设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情况下编制完成的。与会专家与代表对《规划》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审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为有效防御洪水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各大流域设立98处国家蓄滞洪区,不断加强蓄滞洪区建设和管理,在保障流域和区域防洪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比党中央、部党组对蓄滞洪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蓄滞洪区在运维管理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深刻影响蓄滞洪区的良性运行。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摸清蓄滞洪区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政策需求,推动建立健全蓄滞洪区运维管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沁河下游以防御小董站20年一遇洪峰流量4000m^3/s为目标,对超标准洪水,丹河口以上靠沁北自然滞洪区调蓄洪水,以下靠沁南蓄滞洪区调蓄洪水。沁河蓄滞洪区是沁河下游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蓄滞洪区宜建设不宜废弃.但建设标准应区别对待:沁北滞洪区建设标准可适当提高,沁南蓄滞洪区建设标准可适当降低。另外,应尽快修建河口村水库,以减少蓄滞洪区的利用几率。  相似文献   

7.
潖江蓄滞洪区是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江流域唯一一个列入全国蓄滞洪区建设规划的蓄滞洪区.对潖江蓄滞洪区现状进行分析,论证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颖  柴娜 《河北水利》2006,(B11):78-78,80
蓄滞洪区在保定市的防洪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与管理的探讨,旨在加快蓄滞洪区建设步伐.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其蓄水功能,实现防汛抗旱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在历次大洪水中,蓄滞洪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保证整个河系行洪安全争取了时间,蓄滞洪区的人民群众顾全大局也多次作出了牺牲,近年来区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安全工程建设,为区内群众避险,转移打下了一定基础,本文结合衡水市滹沱河蓄滞洪区的实际情况,对蓄滞洪区避险转移最佳方案及补偿政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滞洪区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建设的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到流域防洪体系整体效益的发挥.开展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探求蓄洪、安全和发展的良策,用于指导今后一段时期的蓄滞洪区建设.阐述了蓄滞洪区在流域防洪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蓄滞洪区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同时,对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分析、蓄滞洪区分类及安全建设模式等重点问题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杨昆 《中国水利》2007,(17):47-49
蓄滞洪区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综合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50多年的防洪实践中,蓄滞洪区发挥了重大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投入和建设,蓄滞洪区的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目前还存在着工程体系不完善、区内居民缺乏安全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居民生活贫困、政策法规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就如何在保证国家防洪安全大局的情况下,为蓄滞洪区及区内居民提供公平的发展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代背景下,蓄滞洪区内人口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趋势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2003年淮河大水之后,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蓄滞洪区。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发展的“两难境地”:经济发展与行蓄洪功能的冲突,区内规划不合理、发展基础较差,区域发展与人力资本外流,区间资源分布不均,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思路:有效控制区内人口规模;蓄滞洪区局部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注重蓄滞洪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创造条件,实施洪水保险等。  相似文献   

13.
张岳松  胡昆 《海河水利》2006,(6):24-25,28
对天津市蓄滞洪区在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蓄滞洪区的管理、更好地开展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促进蓄滞洪区地区的和谐发展提出了自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蓄滞洪区作为工程与非工程防洪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洪灾风险管理,通过不同隔堤建设情况下,计算胖头泡蓄滞洪区洪灾损失,得到蓄滞洪区最优运用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蓄滞洪区分区运用方案提供依据,能最大限度地削减洪水并尽量减少由开启蓄滞洪区带来的洪灾损失,为使防洪效果最大化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从洞庭湖洪水组合复杂,现有蓄滞洪区防洪工程标准偏低,城陵矶控制水位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提高,三峡工程运用后情况以及安全建设现状论述了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必须加强,规划要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6月 16日 ,江西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 2 0 0 3年度安全建设应急工程实施方案 ,通过水利部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审查 ,为 2 0 0 3年康山蓄滞洪区应急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鄱阳湖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康山蓄滞洪区运用时可有效分洪 16.5 8亿m3,占鄱阳湖整个蓄滞洪区分洪容积的 63 %,是实时调度中可能首先安排使用的蓄滞洪区江西积极推进鄱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长江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蓄滞洪区分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蓄滞洪区数量多,范围广,工程投资巨大,但目前各项建设严重滞后,同时,规划的40个蓄滞洪区其重要性和运用几率各不相同,随着长江防洪体系的不断完善,蓄滞洪区的运用几率也将发生变化,迫切需要进行分类规划,合理安排建设.阐述了长江流域蓄滞洪区分类的必要性和分类依据,重点分析了各蓄滞洪区的运用几率,提出了蓄滞洪区的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18.
蓄滞洪区是海河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蓄滞洪区运用效果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了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措施建议,以期为海河流域蓄滞洪区的建设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蓄滞洪区是我国防御流域性洪水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目前,我国设立了98处总面积达34 261 km~2的国家级蓄滞洪区及若干地方蓄滞洪区。为了解国家蓄滞洪区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建设情况,利用2000年与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国家蓄滞洪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建设用地增加情况,选择国内两个开发较为典型的蓄滞洪区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及行蓄洪容量等的影响分析,同时以日本渡良濑滞洪区为国外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其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家级蓄滞洪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突出变化,其中耕地减少明显,减少约99 515 hm~2,建设用地增加突出,增加了约95 257 hm~2;从流域看,海河流域蓄滞洪区的建设用地增加最多,约为62 727 hm~2,其次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别约为18 355 hm~2和6 450 hm~2;在占蓄滞洪区面积的百分率上也是海河流域建设用地增加的百分比最多,为5.73%。两个典型蓄滞洪区的分析结果表明,蓄滞洪区建设用地增加,只要合理规划、开发,蓄滞洪区的蓄洪容量也是有潜力可挖的,但无序的开发建设,可能会增加蓄洪的洪灾损失,从而影响蓄滞洪区启用。从国外典型蓄滞洪区的分析研究也可发现,通过科学、合理、有序地规划建设,蓄滞洪区不仅能无争议地自然分蓄洪水,而且还能兼具排沥、净水、生态、景观、旅游、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利用,而我国蓄滞洪区在这些方面总体上还有不足。研究成果可为加强我国蓄滞洪区的建设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蓄滞洪区人口、GDP、耕地、产业结构等方面归纳了总结了各类蓄滞洪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与周边非蓄滞洪区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现状蓄滞洪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为推进全国蓄滞洪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