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字化淬火冷却控制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淬火冷却控制技术应用实例-控时浸淬技术、双介质单循环淬火冷却技术、强烈淬火技术和预冷与循环控时淬火冷却技术文献综述和结合作者在该领域研究工作的经验,分析了数字化淬火冷却控制技术的特点,探讨了数字化淬火冷却控制技术的概念,提出了实施数字化淬火冷却控制技术的工艺思路,希望能为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42CrMo4钢轴类件控时淬火冷却工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尺寸合金钢件油淬后力学性能达不到要求、水淬易开裂的问题,介绍了一种以水和空气作为淬火介质的预冷循环控时淬火冷却方法.针对φ210 mm的42CrMo4钢轴类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淬火冷却工艺,并进行了实际件的淬火冷却试验.通过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采用预冷循环控时淬火冷却方法可以在避免淬火开裂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苏程  陈世英  张太洪 《热加工工艺》2012,41(8):206-208,211
分析了控时淬火技术应用于柴油机曲轴热处理的工艺难点,通过对曲轴热处理时的装炉加热方式和淬火冷却工艺等进行优化,成功将控时淬火技术应用于曲轴的卧式调质,达到了保证力学性能,控制曲轴变形,避免出现淬火裂纹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筒体淬火冷却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筒体淬火过程中沿截面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进行实测所得的数据,分析了筒体淬火的特点,确定了模拟计算时的边界条件。作者用TFD温度场计算机模拟程序,研究了影响淬火冷却速度的各种因素及其保证筒体淬火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重点研究AISI4140钢的淬火温度、防止开裂和水-空循环时间等热处理工艺.通过多次实验确定了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实现了AISI4140钢强度及韧性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6.
淬火冷却中工件的正放与斜放(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像记录了多种试样以正放和不同的斜放方式在油中淬火的冷却过程.研究对比了不同放置方式下试样冷却的快慢和冷却的均匀性.结果表明,和试样正放相比,试样斜放冷却得既快而又均匀.冷却过程中,在水平向下的表面上观测到倒立的气体堆.倒立气体堆的存在极大地减慢了所在表面的冷却速度,在工件上造成了很大的温度差.推测了倒立气体堆的形成机理和演变过程.提出了防止出现倒立气体堆的方法.蒸汽膜内气体的流动规律和中间阶段特性是引起上述现象和差异的原因.它们对试样淬火冷却效果的影响可归结成两类:一是在工件上造成了显著的相对厚度差,二是使形状对称的工件得不到具有相似对称关系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7.
淬火冷却设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淬火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搅拌器选择、淬火介质控制、自动灭火和油烟净化等内容.借此希望机械行业"重冷轻热"、热处理"重热轻冷"的现象尽快改变,扭转观念,重视热处理,重视淬火冷却.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尺寸42Cr Mo钢轴类件的淬火冷却存在油淬性能低于要求,水淬易产生开裂的问题,本研究将水-空交替控时淬火冷却技术和配套的设备,成功应用于直径510 mm、长度9500 mm的42Cr Mo钢轴类件的淬火冷却。结果表明,采用水-空交替控时淬火冷却工艺与设备处理工件的硬化层深度达30 mm,近表面基本上为马氏体组织,并且表面硬度偏差为±1.4 HRC,零件均匀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张克俭 《材料热处理学报》2004,25(4):90-90,F003
多数工件用自来水淬火会开裂,淬裂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自来水的低温冷却速度太快。这是自来水的一大缺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淬火冷却介质自来水的两大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俭 《材料热处理学报》2004,25(3):90-90,F003
多数工件用自来水淬火会开裂,淬裂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自来水的低温冷却速度太快。这是自来水的一大缺点。  相似文献   

11.
淬火冷却过程计算机模拟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淬火冷却过程是介质流场与工件温度场、组织场和应力场相互作用,并随时间变化的复杂过程.本文介绍了淬火冷却过程计算机模拟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淬火冷却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展望了淬火冷却过程计算机模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5钢进行预备热处理+亚温淬火+回火处理,探讨亚温淬火前的预备热处理和亚温淬火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温淬火对钢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残留铁素体的形态和数量。淬火+高温回火作为预备热处理,亚温淬火后残留铁素体为细小的针状,可提高45钢性能;而退火作为预备热处理,亚温淬火后残留铁素体粗大不匀,使45钢性能降低。随亚温淬火温度提高,残留铁素体的数量减少,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与传统的淬火工艺相比,合适的亚温淬火工艺可提高45钢的强韧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潘振 《金属热处理》2021,46(4):247-249
简要介绍了气体淬火介质及ECM气体淬火设备的特性,同时介绍了ECM气体分级淬火工艺的原理,并结合实际生产案例,论述了分级气淬工艺较普通气淬工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18CrNiMo7-6钢端淬过程进行模拟。数值模拟中水淬边界参数通过“热传导逆向迭代逼近法”获取,空冷面的热交换综合考虑空气的辐射和对流影响,空冷边界参数的加载基于传热学理论推导的函数。数值模拟的18CrNiMo7-6钢端淬组织、硬度与试验结果接近,表明本文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3Mn Cr Ni Mo54矿用圆环链专用钢的快速淬火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及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快速淬火获得细小的板条马氏体,具有高于常规淬火的硬度,马氏体的抗回火稳定性高,回火后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16.
淬火过程是温度、组织和应力应变3方面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文章考虑了淬火过程中各项热物性参数、力学性能参数等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建立了温度、组织和应力的耦合分析结构图,自行开发了淬火过程有限元模拟软件,选择平面问题为研究对象,建立相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和讨论了由温度引起的初应变、相变引起的初应变及相变塑性对淬火残余应力的影响。根据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得到了淬火过程各项初应变对淬火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智能型真空渗碳淬火炉具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和专家系统,可以根据工件材料特性和渗层要求等初始参数自动生成真空渗碳工艺,解决了困扰真空渗碳碳黑、焦油污染和渗层均匀性问题,提高了生产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实现真空渗碳淬火的智能化自动生产,提高了渗碳质量,已成功用于航空工业中高合金钢和不锈钢的渗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