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凹凸棒石黏土(简称:AT)、聚乳酸(简称:PLA)为原料,制备出一种PLA/AT新型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AT含量对这种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石黏土最佳填充量为1.5%左右时这种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凹凸棒石/γ-Fe_2O_3/C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凹凸棒石黏土和废活性白土为原料,通过铁盐水解法、有机质热裂解炭化和对气氛的控制,在凹凸棒石表面负载γ-Fe2O3和炭(carbon,C),制备凹凸棒石/γ-Fe2O3/C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磁化率、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凹凸棒石/γ-Fe2O3/C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γ-Fe2O3颗粒较好地负载到了凹凸棒石晶体的表面,颗粒直径为10~60nm;炭以无定形的形态负载在凹凸棒石晶体表面和晶体之间,复合材料中的含炭率为7.4%(质量分数),且复合材料中出现了C-H和C=O官能团;复合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亲和性明显高于凹凸棒石的,实现了黏土矿物吸附剂亲有机物和强磁性改性.  相似文献   

3.
徐惠  唐靖  彭振军  黄剑 《应用化工》2012,(11):1881-1884
以凹凸棒石粘土为载体,采用共混水热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铜/凹凸棒石黏土复合材料前驱体,450℃煅烧后得到凹凸棒石黏土负载的多孔氧化铜复合材料,考察了其吸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CuO的质量分数为50%时,亚甲基蓝色度的去除率达80%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增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简称:PBS)及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与改性凹凸棒石黏土为原料,制备出两种新型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PBS含量对这两种新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S的加入量越多,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变化趋势相似,冲击强度与热变形温度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形温度变化趋势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以硬脂酸作为改性剂、六偏磷酸钠作为助磨剂,采用搅拌球磨机对凹凸棒石黏土进行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一体化研究.探讨了搅拌转速、改性时间、球料比、改性剂用量及助磨剂用量对超细粉碎及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得到优化工艺条件:搅拌转速为750 r/min,改性时间为40 min,球料质量比为4∶1,改性剂硬脂酸的加入质量为凹凸棒石黏土质量的4%,助磨剂六偏磷酸钠的加入质量为凹凸棒石黏土质量的0.5%.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改性凹凸棒石黏土粉体的活化指数可达0.97,吸油值为0.34 mL/g,产品粉体中位径d50为0.64 μm.通过对改性前后粉体的红外光谱比较,说明了凹凸棒石黏土机械力化学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的机理,以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层状硅酸盐黏土因其独特的纳米层状结构在改性硅橡胶高分子材料性能上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和绿色无污染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层状硅酸盐黏土包括2∶1型结构如蒙脱石、凹凸棒石和1∶1型结构如高岭石、埃洛石等在改性硅橡胶高分子材料机理和性能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硅橡胶性能提高方面,如何使层状硅酸盐黏土粒子在硅橡胶基体中达到最佳纳米分散状态,从而获得性能优异的纳米复合材料是研究的难点。同时,展望了层状硅酸盐黏土/硅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旨在为层状硅酸盐黏土改性和高性能硅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陈权  毛宇  倪伶俐 《江西化工》2022,38(1):66-70
本文以凹凸棒石黏土(一维纤维状)、木质素(二维片层状)和轻质碳酸钙(三维颗粒状)三种具有不同维度的粉体为加填剂分别对水性聚氨酯(WPU)进行增强改性,考察了不同维度的加填剂在WPU中的分散性及对WPU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填量为10 wt%时,一维凹凸棒石黏土和二维木质素在WPU中分散性较好,三维颗粒状碳酸...  相似文献   

8.
阐明了凹凸棒石晶体生长方式、不同类型的凹凸棒石黏土矿石微结构特征及其与生长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凹凸棒石矿物学特性及其与晶体结构、晶体形貌的联系,凹凸棒石吸附性能、胶体性能的本质、凹凸棒石酸活化反应机制及其效应,凹凸棒石中不同类型的水脱除温度及其与晶体结构、形貌、比表面积、表面酸碱性质演变的关系。简述了凹凸棒石解聚分散、提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富白云石凹凸棒石黏土加工和应用研究进展。指明了苏皖地区不同类型凹凸棒石黏土矿石加工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凹凸棒石的表面改性及其在脲醛树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凹凸棒石的多孔和棒状的特殊晶体结构,在合成脲醛树脂过程中加入凹凸棒石,以达到有效改善脲醛树脂的整体应用性能.研究了凹凸棒石经硅烷偶联剂KH-792表面改性前后对脲醛树脂复合材料中游离甲醛含量、剪切强度、耐水性的影响,确定了改性凹凸棒石的用量.并通过分散性实验、Fourier变换红外、热重-差热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  相似文献   

10.
纳米材料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几年纳米材料对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包括天然高分子纳米材料改性、黏土矿石类纳米材料改性、纳米碳素材料改性、金属与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改性。化学改性能提高纳米材料与聚合物基质间的相容性,有利于得到稳定的复合乳液。物理共混改性能更好地将纳米材料的优异特性赋予复合材料。在水性聚氨酯中均匀分散的纳米粒子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开发高效实用的纳米材料有机化改性技术和优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将是未来制备高性能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高温焙烧法、超声波处理法以及酸活化处理法改性处理凹凸棒石黏土,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表征,最后将改性处理的凹凸棒石黏土材料用于吸附处理偏二甲肼(UDMH)废水并初步探讨其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处理能有效提高凹凸棒石黏土对UDMH的吸附能力:酸活化改性的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处理UDMH废水的效果最好,24 h后去除率为65.81%;超声处理后的凹凸棒石黏土和350℃焙烧处理后的凹凸棒石黏土24 h后对废水中UDMH的去除率分别为58.89%和59.66%;未经处理的凹凸棒石黏土24 h后对废水中UDMH的去除率为44.59%。  相似文献   

12.
阐明了凹凸棒石晶体生长方式、不同类型的凹凸棒石黏土矿石微结构特征及其与生长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凹凸棒石矿物学特性及其与晶体结构、晶体形貌的联系,凹凸棒石吸附性能、胶体性能的本质、凹凸棒石酸活化反应机制及其效应,凹凸棒石中不同类型的水脱除温度及其与晶体结构、形貌、比表面积、表面酸碱性质演变的关系。简述了凹凸棒石解聚分散、提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富白云石凹凸棒石黏土加工和应用研究进展。指明了苏皖地区不同类型凹凸棒石黏土矿石加工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质子化处理改性黏土(ODA-OC)填充聚乳酸(PLA)制备PLA/ODA-OC复合材料,并与常规季铵盐改性黏土(STAB-OC)进行对照,研究了黏土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表征了材料的微观形态、热性能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PLA/ODA-OC综合性能优于PLA/STAB-OC,随着ODA-OC含量的增加,材料力学性能先升高后下降,含量为2%时性能最佳。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发现,改性后黏土晶层间距增大,在基体中分散性提高。加入少量黏土对PLA耐热性影响不大,但可以促进其结晶。  相似文献   

14.
以凹凸棒石为原料,分别以木糖,果糖,蔗糖和纤维素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对凹凸棒石进行亲有机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元素分析对所得样品进行结构表征,比较不同碳源对凹凸棒石有机改性的影响,并研究所得样品对有机污染物苯酚和亚甲基蓝的吸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木糖为碳源时,水热产物为微米碳球与凹凸棒石共存;以果糖和蔗糖为碳源时,水热产物为碳微米球与凹凸棒石/碳纳米复合材料共存;以纤维素为碳源时,可获得形貌单一的凹凸棒石/碳纳米复合材料。比较分析所得不同改性凹凸棒石对苯酚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发现:以纤维素为碳源所获得的凹凸棒石/碳纳米复合材料对苯酚的吸附脱除效果最好;以木糖为碳源所获得的碳微米球和凹凸棒石共存体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脱除效果最好。无论生物质碳化后以游离碳还是纳米碳形式存在,与未改性凹凸棒石相比,蔗糖为碳源所得改性凹凸棒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脱除率略有降低,其他糖类碳源所得改性凹凸棒石对苯酚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脱除性能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浓度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凹凸棒石黏土(ATC)进行改性,对比了施加电场前后其电流变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在电场E作用下表现出Bingham流体特性,并且屈服应力τy与E0.4成正比;65℃是电流变性能突变的临界温度;通过介电性能的测试,发现CTAB对电流变响应的贡献较大。60 d后,改性凹凸棒石黏土的悬浮率仍可达到91%。  相似文献   

16.
以改性石墨烯作为聚氨酯的填料对其进行功能化研究为主线,举例简要说明了石墨烯填充聚氨酯树脂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的类别.从聚氨酯/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阻燃性、抗菌性和耐腐蚀性等方面,分别概述了近年来石墨烯改性聚氨酯在高性能和功能性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对聚氨酯/石墨烯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凹凸棒石黏土经过不同方法改性其结构及形貌的变化,借助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氮气吸附等表征手段对改性后的凹凸棒石黏土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制备。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凹凸棒石黏土比表面积增大,产生了B酸和L酸,结构疏松;与未添加凹凸棒石黏土的催化剂相比,添加凹凸棒石黏土的催化剂显示了突出的重油转化能力和良好的产品选择性,是一种可应用于催化裂化领域的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8.
首先采用季鏻盐作为插层剂对钠基黏土进行插层改性,制备有机黏土,再与尼龙6熔融共混,成功制备尼龙6/有机黏土纳米复合材料。XRD测试结果表明:季鏻盐改性黏土可以与尼龙6形成纳米复合材料。转矩流变仪的测试结果显示:有机黏土能够略微改善尼龙6树脂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显示:有机黏土的含量在3%~5%范围内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得到合理有效、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方法,利用凹凸棒石的离子交换特性和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的特点,以脱乙酰度90%的壳聚糖为原料,对用不同温度活化的凹凸棒石黏土作表面改性,制备了凹凸棒石黏土负载壳聚糖颗粒。壳聚糖包覆率的测定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700℃时,凹凸棒石黏土的负载率达到最大值32.6%。  相似文献   

20.
《硅酸盐学报》2021,49(6):1222-1229
采用离子液体和硅烷偶联剂对凹凸棒石纳米粉体进行表面功能化改性,进而制备了功能化改性凹凸棒石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TRM-1000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系统研究了干摩擦条件下不同功能化改性凹凸棒石增强环氧树脂材料与轴承钢共同作为摩擦对偶的摩擦学性能,结合摩擦表面的微观形貌表征和界面摩擦化学分析,阐释了其摩擦学机理。结果表明:表面功能化改性可显著抑制凹凸棒石的团聚、提高其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以及与树脂基体的结合;填充质量分数为3%离子液体功能化改性凹凸棒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显著提升,较纯环氧树脂提高了60%;在界面形成的铁氧化物和硅氧化物基转移膜,避免了摩擦副的直接接触并显著提高界面承载能力,是提高材料润滑性能和降低磨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