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扩大,信息安全面临着不断增多的非法入侵等巨大考验.免疫机制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防火墙和权限管理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不足的问题,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本文针对免疫机制在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中的应用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和常见的黑客入侵技术,然后从信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系统容灾技术、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方面,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向新的技术方向发展、开发安全有效的硬件支撑平台、寻找解决网络安全的合理途径三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进而从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等四方面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最后从加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与网络信息安全的结合、增强数据的完整性、提高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活动的增加,网络安全备受关注。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就是构建在网络边界上的一种网络安全产品。笔者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模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力求使读者明白它的工作原理。本文例举了当前入侵检测系统常见的防范缺乏主动性、入侵漏报或误报率高的两个问题,并试图通过与防火墙联动与改进检测策略来优质入侵检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白浩  柴争义 《通信技术》2007,40(12):269-271
入侵防御系统是网络安全领域为弥补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而新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安全技术。系统采用NDIS Hooking技术捕获本机进出的网络数据流,通过模式匹配算法可以一次在数据包的负载中查找多个入侵模式。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入侵检测的功能,而且可以在入侵检测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阻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在网络侧集线器与用户主机侧交换机之间部署安全联动设备防火墙,以及并联在集线器与交换机之间的审计系统,提出一种基于HTTP包识别的网络安全设备联动方法.它基于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入侵检测与防范技术,用以在线解决现有网络安全设备联动阻断技术的时效性较差的问题.最后,通过实验测试证明该方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7.
文章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进行简要阐述,然后对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对网络安全维护中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思路及路径进行深入探究,提出应用入侵检测系统、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安装多功能插件等具体的技术应用路径,以期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水平,增强网络安全维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主动保护网络安全的技术,它是继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传统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后的又一种安全保障技术。而数据挖掘技术在未知知识获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的体系结构、研究方向、主要优点、所需解决问题度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赵圣隆  宋文彬 《电子技术》2023,(10):178-179
阐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包括网络安全的特点、网络安全中的威胁、信息安全和防护策略,探讨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加强云安全和物联网安全。  相似文献   

10.
傅明丽 《通讯世界》2016,(1):226-227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问题.传统的网络技术由于自身静态机制的局限性,难以适应新时期网络安全的需求,因此设计网络安全的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极为重要,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系统内部和外部入侵的检测,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本文主要研究网络安全中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模块,探析网络安全中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测试.  相似文献   

11.
当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经济、社会、政治、军事、教育等诸多领域得到普遍应用,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入侵检测系统IDS在网络安全中的具体应用尤为重要,本文以入侵检测系统IDS在网络安全中的具体应用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入侵检测以及入侵检测系统内涵,接着介绍入侵检测系统主要构成,对三种常见的入侵检测方法做了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网络安全巡警系统ISRanger是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研制的基于P2DR2安全模型动态信息安全理论,集网络系统弱点漏洞,系统配置和误操作分析,入侵行为检测,跟踪与取证,网络数据流监控与分析于一体的动态安全管理系统。 该系统由网络安全巡警系统、分布式入侵检测预警与响应  相似文献   

13.
朱瑞鑫 《移动信息》2023,45(1):211-213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已经深入到用户的生产和生活中,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普及,用户对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但在实际情况中,仍然有许多网络安全问题,如黑客们通常通过对电脑进行攻击来达到非法入侵的目的,这不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网络安全事故,并且也会令用户损失一部分机密和资料,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基于此,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维护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保障人民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使其更好地应对各项网络安全问题。文中主要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入手,明确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应用中的重要性,然后对当前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明确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维护中的具体应用系统,从而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不断恶化,各种网络攻击行为层出不穷,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主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伴随着网络对实时性、吞吐量等的更高要求,入侵检测技术的检测效率逐渐成为系统的瓶颈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FA模式匹配引擎的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DFA在模式匹配方面的优越性以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效率;之后,该文对该方法进行了相关性能分析。该文的研究将有助于入侵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大坚 《电子世界》2012,(11):101-10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入侵检测技术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在保护计算机安全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和预警技术的含义,并对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和分类,讨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价标准,剖析入侵检测系统的安全性,最后是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正式进入"2.0时代".如何进行面向云服务等网络系统的网络安全评测成为一项研究课题.文章基于上述背景,提出了一种面向云服务系统的网络安全评测方法,对云服务的一般网络架构进行梳理;对云服务的网络安全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对用户账户安全检测、网络系统入侵防护检测,网络数据安全检测等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和现状,从分析网络安全的缺陷入手,介绍了网络安全的防范技术;着重探讨了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是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对该技术的概念、功能与标准、分类、主要方法及特点进行了综述,对目前一些结合计算智能的入侵检测方法做了概括性的分析,并探讨了一种基于人体免疫原理的分布式智能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并描述了其工作流程。人工免疫系统作为新型的计算智能系统,在计算机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生物免疫机制入手,分析了目前人工免疫系统在计算机安全领域的应用及常用免疫算法应用于安全领域具有的主要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网络入侵防御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入侵行为给基于网络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入侵防御系统(IP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是网络安全领域为弥补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IDS)的不足而新发展 起来的一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IPS综合了防火墙防御功能和入侵检测系统的网络数据包检测功 能,已经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入侵检测与数据挖掘 随着大规模网络入侵事件的出现,入侵检测技术成为近年来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它主要通过监控网络、系统、用户的状态、行为以及系统的使用情况,来检测系统用户的越权行为、入侵企图等。传统入侵检测系统主要采用异常检测和滥用检测两种技术。现有的IDS产品大多采用模式匹配技术(滥用检测技术),这种技术的  相似文献   

20.
网络攻击追踪方法的分析与系统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震 《数据通信》2004,(3):20-24
目前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入侵检测是识别网络攻击的主要手段 ,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检测到大多数基于网络的攻击 ,但不能提供对真实攻击来源的有效追踪。本文分析了IP地址追踪方法 ,结合现有的入侵检测技术提出了网络攻击源追踪系统的模型 ,阐述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给出了利用相关性分析对攻击者的攻击路径进行回溯的基本思想 ,对网络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