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料奶中嗜冷菌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1概述如果UHT奶制品中发现有耐热蛋白酶存在(产品有凝块或发苦),或者有脂肪酶存在(产品有脂肪氧化味)时,则应对原奶中的嗜冷菌进行检验。2材料及仪器内装99ml无菌稀释液的烧瓶;氯化钠水溶液(浓度0.7%,用于制备稀释液);蒸馏水;无菌培养皿(预先灭...  相似文献   

2.
嗜冷菌作为冷藏原料奶中生长的优势菌群,在原料奶贮存过程中会大量繁殖,并产生及其耐热的脂肪酶和蛋白酶,这些酶类在高温处理后仍会有残留,并在奶制品储藏过程中继续分解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导致产品的风味和质地产生变化。因此,研发出一种即快速又实用的嗜冷菌计数技术成为乳品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对原料奶中嗜冷菌快速检测的一些方法,并将各个方法在工业应用上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利用API 20NE细菌鉴定系统快速鉴定出原料乳中主要的嗜冷菌。大大缩短常规嗜冷菌鉴定所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原料乳嗜冷菌分离株微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55份原料乳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嗜冷菌分离物16株,经微生物分类学性状特点鉴定,确定为假单胞菌10株,微球菌4株,产碱杆菌2株。由拮抗试验表明,16株嗜冷菌分离物可分成5个Dienes型;经药敏试验表明,16株嗜冷菌分离物分别对3种药物(CFP、AKN、OXA)敏感,经方差分析,菌株问差异不显著;经系统聚类分析,16株嗜冷菌分离物可分成4个大类,均对GEN、CMP、EPY、TET等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5.
嗜冷菌是原料乳中主要危害性腐败菌群之一,其种类繁多,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为原料乳中优势嗜冷菌的鉴定带来了困难.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地域和季节等因素对原料乳中嗜冷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原料乳中嗜冷菌可能的外界来源.评述了高通量测序、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变性凝胶电泳等现代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单一性底物平板分离法和Folin 法,通过观察蛋白酶水解圈大小和测定该酶活力,从牛乳中共获得10 株产耐高温蛋白酶的嗜冷菌。对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进行系统研究。鉴定结果表明,上述10 个细菌菌株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el l a )、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变形菌属(Prote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微球菌属(Micrococcus)、片球菌属(Pediococc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明串球菌属(Trichococcus)。  相似文献   

7.
嗜冷菌是引起低温食品多种致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选用LA培养基从低温贮藏原料乳中分离出14株具有典型特性的嗜冷菌,并时的嗜冷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对筛选的14株嗜冷菌进行了鉴定.一共得到9种嗜冷菌的菌种,分别是:气单胞菌属(Aeromonas)3株、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1株、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ella)2株、节杆菌属(Arthrobacter)3株、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1株、片球菌属(Pediococcus)1株、乳球菌属(Lactococcus)1株,明串珠菌属(Trichococcus)1株,微球菌属(Micrococcus)1株.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isin,EDTA协同对牛乳中嗜冷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牛乳中加入40ms/ks~100mg/kg的Nisin和等量的EDTA,对嗜冷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原料乳中嗜冷菌产脂肪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静  张兰威 《中国乳品工业》2006,34(8):30-32,39
研究了原料乳中嗜冷菌产生脂肪酶的几组影响条件。主要从pH值、培养温度、产酶培养基组成几个方面考虑。优化产酶条件,从而可提高脂肪酶的检测活力,为原料乳中嗜冷菌分泌的脂肪酶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原料乳中嗜冷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原料乳中嗜冷菌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由于嗜冷菌能在乳中产生大量的耐热性脂肪酶,所以我们在脂肪酶活与嗜冷菌数之间建立了一种线性关系,进而通过4-硝基苯酚游离释放法测定脂肪酶的活力来得到嗜冷菌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原料乳中嗜冷菌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由于嗜冷菌能在乳中产生大量的耐热性脂肪酶,所以我们在脂肪酶活与嗜冷菌数之间建立了一种线性关系,进而通过4-硝基苯酚游离释放法测定脂肪酶的活力来得到嗜冷菌数。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生牛奶中所含的微生物,从环境、挤奶员、设备、储运等各方面对微生物来源进行分析,并针对香港《奶业规例》的要求,初步分析了牛奶中控制微生物的措施,实行从挤奶前、挤奶过程到挤奶后储运的全过程监控,确保供港生牛奶达到香港的卫生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在贮藏期间,天鹅蛋容易被环境微生物通过蛋壳表面的气孔侵染而腐败,大大降低其市场价值。该研究从腐败天鹅蛋中分离得到5株细菌,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最终分别鉴定为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i)、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麦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和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本研究为天鹅蛋的抗菌防腐贮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物质,同时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培养基。生乳的质量是影响乳制品产业链的关键因素,随着低温储存和冷链运输技术的发展,生乳中大部分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但嗜冷菌的生长并未受到抑制,并逐步成为生乳中的优势菌。生乳在冷藏运输或储存期间,嗜冷菌依旧可以生长繁殖,其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可耐高温,经过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灭菌处理后依旧保持活性,因此,了解嗜冷菌的多样性及其产生的酶对提高乳及乳制品质量、减少腐败和浪费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乳及乳制品中嗜冷菌污染现状及腐败危害研究,旨在为乳及乳制品行业的风险评估提供背景信息,从源头控制嗜冷菌对生乳的浪费,保证乳及乳制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虽然低温保藏及冷链技术限制了牛乳中微生物的繁殖与代谢,但是在低温环境中恰恰非常适合嗜冷菌的生长代谢,并影响牛奶质量。生产中通常用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灭菌来杀灭牛奶中的嗜冷菌,却无法消除由嗜冷菌所分泌的较高的耐热性的脂肪酶和蛋白酶,进一步影响乳及乳制品风味质地。因此快速检测牛乳中的嗜冷菌,对于控制生牛乳中嗜冷菌繁殖、提高乳制品产品质量、延长货架期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总结与讨论了牛乳中嗜冷菌的危害以及几种常见的对原料奶中嗜冷菌快速检测的方法,包括直接荧光过滤技术、电阻抗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流式细胞计数法、氨肽酶法、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并将它们在工业应用上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对此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玻璃珠法提取生鲜乳中分离的34株细菌基因组DNA,用细菌通用引物(27f/1492r)PCR扩增16S r DNA片段并测序,与Gen Bank数据库同源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并结合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确定了34株菌的种属地位。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6个种属。3个生鲜乳样中细菌种类及其分布特点不同。其中1号样有7种细菌,以Acinetobacter sp.(不动杆菌属)为主,2号样有6种细菌,以Klebsiella sp.(克雷贝氏杆菌属)为主,3号样有6种细菌,分布较为分散。从致病性来看,分离菌株主要为条件致病菌或腐败菌,无烈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该实验对变质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分离出的18株微生物全部为细菌,并对其进行面筋腐败验证试验,所有菌株均能在24 h内引起面筋变质。对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引起面筋变质的腐败微生物主要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以及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  相似文献   

17.
鲜剥大蒜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鲜剥大蒜霉变部分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观察待测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菌丝显微结构,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分离纯化后一共得到4株菌,通过对其菌落形态特征和菌丝显微结构观察,初步判定为青霉、根霉、赤霉及曲霉;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测序和序列分析,最终鉴定4株菌分别为: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赤霉(Gibberella intermedia)、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赤水晒醋产气原因,采用多种培养基分离和计数产气微生物,并检测其生理生化特征,生长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从变质晒醋中分离到一株产气微生物,编号为N9,革兰氏阳性,有芽孢,最适生长温度为45 ℃,最适生长pH值为5.5,最适生长盐度(氯化钠含量)为1%,繁殖能力强。经过16S rDNA基因序列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可以鉴定该菌为产碱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alcalifacie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安徽传统发酵酸奶中筛选出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编号为SN-5)。方法通过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鉴定分析,利用牛津杯法进行抑菌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排除乳酸、乙酸和过氧化氢干扰后,L.delbrueckii ssp.bulgaricus SN-5的无细胞发酵上清液(cell-free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CFS)对大肠杆菌(ATCC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仍具有抑制作用,且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作用下降明显,说明L. delbrueckii ssp. bulgaricus SN-5所产主要抑菌物质为蛋白类物质。结论 L. delbrueckii ssp. bulgaricus SN-5可作为食品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控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拮抗制剂出发菌株,为新型生物防腐剂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2种不同的细菌富集方式对5种不同品牌UHT(Ultra High Temperature)杀菌牛乳中残留的细菌进行了分离,得到18株细菌,并对它们进行了耐热性和细菌学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8株细菌全部耐热,初步将其归为3个属。其中,片球菌属10株,均为戊糖片球菌,肠球菌属3株,1株类鸟肠球菌,2株粪肠球菌;微球菌属5株,1株嗜冷微球菌,4株变异微球菌。虽然这些耐热菌均为非致病菌,但是遇到适宜条件,这些耐热菌会生长繁殖,导致乳产品在贮藏和流通过程中发生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