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谷氨酰胺生产菌的定向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G-866(Brevibacterium Tianjin)为出发菌株,利用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定向选育出一株谷氨酰胺生产菌GMS-44(MSO^r、(NH4)2SO4^r、SG^r),在适宜的条件下平均积累谷氨酰胺27.0g/L。并对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配方作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对耐酪氨酸冢村氏菌(Tsukamurella tyrosinosolvens)E105菌株生物拆分外消旋体α-乙基-2- 氧-1-吡咯烷乙酸乙酯制备左乙拉西坦关键手性中间体(S)-α-乙基-2-氧-1-吡咯烷乙酸的发酵培养 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其产酶活力.首先考察了碳源和氮源对菌种产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Plackett- Burman实验得出影响该菌株产水解酶的最主要因素为酵母粉质量浓度和初始pH 值.继而采用中 心组合实验并结合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确定了最佳的酵母粉质量浓度为12.1g/L, 最佳的初始pH 值为7.06.在优化的条件下酶活力可达1 024.6U/mL,较优化前提高了67%,表 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是提高该菌株产酶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均匀设计对肌苷工程菌枯草芽孢杆菌株Q2901-4-35(SG^r)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质量分数)葡萄糖12%,药用酵母粉1.4%,硫酸铵1.3%,玉米浆0.5%,Na2HPO4·12H2O 0.5%,KCI10.6%,MgSO4·7H2O 0.22%,CaCO3 2.0%,尿素0.2%(分消)pH7.0,在上述发酵培养基中发酵苷达15.20g/L,该菌株的产苷能力比在原发酵培养基中的产苷能力提高了10%。从而证明均匀设计实验所给回归模型对发酵条件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L—精氨酸高产菌的诱变育种及其摇瓶产酸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亚硝基胍(NTG)逐级处理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JDN28,分别选用D-精氨酸、甲基半胱氨酸为结构类似物进行抗性选育,获得一株L-精氨酸的高产菌株YDM403(His^-,SG^r,D-Arg^r,methyl-Cys^r)。在含葡萄糖120g/L的优化培养基中,摇瓶发酵96h,L-精氨酸达28-32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13%。  相似文献   

5.
发酵助剂提高枯草杆菌α—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BF-7658)为实验菌株,采用液体瓶发酵,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发酵助剂:Na^+,K^+,Mg^2+,Fe^2+Tween-80及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研究其对枯草杆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和Tween-80对酶活提高作用明显,其酶活提高率分别为38%和24%。  相似文献   

6.
对耐酪氨酸冢村氏菌(Tsukamurellatyrosinosolvens)E105菌株生物拆分外消旋体α-乙基-2-氧-1-吡咯烷乙酸乙酯制备左乙拉西坦关键手性中间体(S)-α-乙基-2-氧-1-吡咯烷乙酸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其产酶活力.首先考察了碳源和氮源对菌种产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得出影响该菌株产水解酶的最主要因素为酵母粉质量浓度和初始pH值.继而采用中心组合实验并结合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确定了最佳的酵母粉质量浓度为12.1 g/L,最佳的初始pH值为7.06.在优化的条件下酶活力可达1 024.6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67%,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是提高该菌株产酶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L—乳酸高产突变株——米根霉NAF—03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正交试验理论,对L-乳酸高产突变株NAF-032的优化摇瓶发酵条件作了初步研究,确定了优化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发酵培养基为(g/L):葡萄糖140,氯化铵1,KH2PO40.3,MgSO4.7H2O0.25,ZnSO4.7H2O0.08;优化培养条件为:34℃,摇床转移200r/min,装液量50mL(250mL容积三角瓶),一次性添加CaCO380g/L调节pH值,米根霉NAF-032的摇瓶发酵L-乳酸积累量可达94.28g/L。  相似文献   

8.
利用神经网络对L—缬氨酸发酵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L-缬氨酸发酵过程的实验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实验模型,实时获取生化变量的预测值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运用BP神经网络对L-缬氨酸发酵过程进行模拟,所建立的模型能比较精确地模拟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及发酵产酸过程的变化,可以为L-缬氨酸发酵生产过程提供动态模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枯草杆菌(BacilusSubtilisBF—7658)为实验菌株,采用液体摇瓶发酵,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发酵助剂:Na+、K+、Mg2+、Fe2+、Tween—80及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研究其对枯草杆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和Tween—80对酶活提高作用明显,其酶活提高率分别为38%和24%。  相似文献   

10.
利用豆饼水解液的方法将菜子饼水解液用于L-异亮氨酸发酵,找到了使用营养缺陷型菌株进行L-异亮氨酸发酵时,菜子饼水解液在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的最佳添加量。通过比较,产酸不受影响,在30t吨罐上进行工业化大生产,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L—缬氨酸菌种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黄色短杆菌(Brevibbacterium flavum)XQ5122,得到突变株V3-36(Leu,αAB、AHV),在10%葡萄糖培养基中可积累2.3%L-缬氨酸。以亚硝基胍(NTG)诱变V4-153,得到一株突变株(Leuα-AB、AHV、2-TA),再进行单菌落分离,得到突变株ZQ-2,能在培养基中积累L-缬氨酸4.2%-4.5%,最高达5.57%。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诱变和梯度平板法筛选出耐底物的突变株,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发酵液起始pH值、装液量、发酵周期、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采用均匀设计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筛选出.株能耐受4%丙烯腈的腈水合酶产生菌,在最佳产酶条件下,耐底物突变株的腈水合酶酶活达到11.5MU/mL,与优化前相比,酶活提高了49.35%。腈水合酶耐底物突变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7.0、装液量16%、发酵周期58h、接种量10%。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ρ(葡萄糖)=26g/L,ρ(酵母膏)=2g/L,ρ(尿素)=4g/L,ρ(谷氨酸钠)=0.5g/L,ρ(K2HP04)=0.2g/L,ρ(KH2P04)=0.2g,/L,ρ(MgS04)=0.05g/L,φ(DXL)=0.5mL/L。  相似文献   

13.
产气气杆菌产普鲁兰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株产气气杆菌产普鲁兰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g/L):玉米淀粉15,豆饼粉10,CH3COONH48,K2HPO4·3H2O0.5,MgSO4·7H2O0.5,KCl0.5,FeSO4·7H2O0.05.采用该培养基在5L发酵罐水平发酵55h,普鲁兰酶活力达到54.64U/mL.研究了不同铵盐形式对该菌株产普鲁兰酶的影响,结果发现:以CH3COONH4为无机氮源,该菌株产普鲁兰酶活力高,且该酶绝大部分能分泌至胞外而以NH4CI,NH4NO3及(NH4)2SO4为无机氮源,该菌产普鲁兰酶活力较低,且为胞内酶.  相似文献   

14.
新型耐酸性α-淀粉酶液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了产生耐酸性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多考贝融合基因而获得的白曲酶基因工程菌株TR12作为试验菌株,分别在摇瓶条件下和2L通气发酵罐上进行耐酸性α-淀粉酶的液态发酵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A3B3C2D1,即玉米粉4%,玉米浆1.5%,黄豆粉2%,麸皮4%,摇瓶产酶活力81.69u/mL,2L发酵罐的产酶活力达到了83.6u/mL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变色圈法、排油圈法从土壤和污泥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出1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菌株WB,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L9(3^4)正交实验对该菌株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葡萄糖10g/L,麸皮25g/L,酵母粉0.9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7.2,250mL摇瓶装液量为50mL,发酵时间为72h的条件下,菌株WB的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可达3.6g/L.  相似文献   

16.
以产L 谷氨酸菌乳糖发酵短杆菌 (Brevibacteriumlactofermenturn)ATCC130 5 8为出发菌株 ,经过亚硝基胍和硫酸二乙酯多次诱变处理 ,获得一株产L 缬氨酸的多重标记菌株 ,其遗传标记为Leu±+Ileu-+Met-+AHVr+α ABr+ 2 TAr,在 10 %的葡萄糖培养基中产酸达 2 .8%~ 3.0 %,在 14%的葡萄糖培养基上产酸达 3.5 %以上 ,且副生杂酸少。主要报道了该菌种的诱变过程及其摇瓶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7.
L—缬氨酸菌种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产L 谷氨酸菌乳糖发酵短杆菌 (Brevibacteriumlactofermenturn)ATCC130 5 8为出发菌株 ,经过亚硝基胍和硫酸二乙酯多次诱变处理 ,获得一株产L 缬氨酸的多重标记菌株 ,其遗传标记为Leu±+Ileu-+Met-+AHVr+α ABr+ 2 TAr,在 10 %的葡萄糖培养基中产酸达 2 .8%~ 3.0 %,在 14%的葡萄糖培养基上产酸达 3.5 %以上 ,且副生杂酸少。主要报道了该菌种的诱变过程及其摇瓶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8.
高产SOD酵母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数株酵母菌中选出一株细胞生物量(Bionmas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都较高的菌株Y-216,研究了该菌株产SOD较适宜的培养基组成,pH值和时间等发酵条件,同时对其SOD破壁提取的方法也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初步优化条件下Y-216菌株的SOD摇瓶发酵水平可达2.43×10^4U/L。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合成壳聚糖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了发酵培养基中玉米粉和玉米浆这两种主要成分的最佳添加量组合.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g/L):玉米浆68,玉米粉液化液42,KH2PO42,MgSO42.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壳聚糖产量最大达到2.223g/L,比优化前提高了64.30%.  相似文献   

20.
以产L 缬氨酸Apv 5为出发菌株 ,经过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 ,获得了一株在高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株Apv 6 ,在 30t发酵罐上进行工业化大生产。一次性投糖 18%~ 2 1% ,6 0h左右发酵结束。介绍了菌种的诱变选育过程及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