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在对历届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各类非遗项目传承人的采访中发现,非遗传承接班人的问题已成为多数非遗项目传承人之困。目前,老一辈的传承人多数已步入花甲之年,如果年轻一代的接班人不加快步伐跟上的话,人才一旦断层,非遗项目就将面临失传之灾。随着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们都肩负着培养专业人才,传承技艺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1日,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前夕,酝酿了近十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正式实施。6月10日~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1年"文化遗产日"活动在京举办,活动主题为:"依法保护重在传承"。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对于我国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为数不多依然坚守传统文化的非遗传承人来说,却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3.
周培艺 《西部皮革》2021,(2):104-105
文创产品设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我们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创设计前,要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源,再运用设计手段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文创设计不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中起到积极作用,还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育也起到积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持活态,要发展就必须先活下来,其...  相似文献   

4.
安妮  陈雁  毋岚萍  张凯茜 《丝绸》2015,(10):56-62
资源是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为了充分利用与纺织类非遗关联的各类资源开展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首先简述了纺织类非遗资源整合的意义,接着从文化部公布的共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挑选出了纺织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且根据纺织类非遗的工艺过程和物质载体对其进行了重新分类。最终建立了由初级原料类、服用面辅料类、印染类、刺绣类和民族服饰类非遗作为五大资源系统的资源链;以纺织类非遗为纽带,以中国七大区域内的非遗组织为要素构建了区域文化圈,以纺织类非遗传承人为核心建立了传承人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5.
事件     
近日,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据了解,在我国已公布的15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纺织类非遗项目达200余项,纺织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80余名。近年来,纺织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与消费渐成风尚。但受地理位置和交通影响,有70.0%的国家级纺织类非遗项目因地处中西部地区而流通不便。  相似文献   

6.
事件     
近日,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据了解,在我国已公布的15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纺织类非遗项目达200余项,纺织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80余名。近年来,纺织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与消费渐成风尚。但受地理位置和交通影响,有70.0%的国家级纺织类非遗项目因地处中西部地区而流通不便。  相似文献   

7.
徐恒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4):81-82,8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遗存的瑰宝,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价值极高,而非遗保护中"活的遗产"传承人机制研究和探索是非遗事业中的核心要素及重要环节.近些年,国家战略的调整和相应对策改动都对非遗事业的保护及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甘肃省开展的非遗培训有效建立了非遗保护机制与知识转移及保护对策.文章从传承人、技艺、知识...  相似文献   

8.
王东  王劲  蒋楠 《中国食品工业》2022,(16):118-121
烹饪类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饮食健康和现代烹饪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传统手把手和口口相传的烹饪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方式,难以形成科学高效的非遗传承成效,而科学系统的现代职业教育在非遗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特殊的潜力与优势。基于此,本文以苏菜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为例,在分析烹饪非遗传承人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尝试将传统烹饪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相融合,探索职业院校培养烹饪非遗传承人的实践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餐饮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烹饪专业人才,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我国烹饪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2011年6月1日,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前夕,酝酿了近十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正式实施。6月10日~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1年文化遗产日活动在京举办,活动主题为:依法保护重在传承。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对于我国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为数不多依然坚守传统文化的非遗传承人来说,却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0.
《丝绸》2015,(10)
资源是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为了充分利用与纺织类非遗关联的各类资源开展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首先简述了纺织类非遗资源整合的意义,接着从文化部公布的共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挑选出了纺织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且根据纺织类非遗的工艺过程和物质载体对其进行了重新分类。最终建立了由初级原料类、服用面辅料类、印染类、刺绣类和民族服饰类非遗作为五大资源系统的资源链;以纺织类非遗为纽带,以中国七大区域内的非遗组织为要素构建了区域文化圈,以纺织类非遗传承人为核心建立了传承人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1.
雷山苗绣于2017年12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桂英于2017年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为首位雷山苗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地方各级政府对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雷山苗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也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主要介绍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黄金珠宝》2012,(1):20-20
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厦门文博会”),于近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华昌珠宝应邀参会,并携金镶玉·玉镶金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果亮相海西城市非遗产业精品展区,向外界全面展示华昌珠宝非遗项目的资源特色。金镶玉·玉镶金传统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华昌珠宝董事长张国王现场创作,展示精湛的传统技艺。  相似文献   

13.
2011年《西安陈氏世家金银饰器技艺》成功申报成为了陕西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第三代传承人陈艳清又于2012年成为了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似乎一切都在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然而我们听到的确实老艺人的艰难和尴尬。一生产、加工、制作的艰难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成功之后,个人又成为了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目前陈艳清依然只能依靠自己的退休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兰州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概况介绍,分析了其自身特点与当下面临的困境,从丰富传承人人才培养方式、坚持市场化与品牌化运作、数字化助力传播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传承与保护策略,以期提升兰州城市形象和品位,保护我们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鄢嫦 《纺织报告》2023,(7):114-1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制度体系建设相对完善,数字技术运用充分,非遗保护与传承成效明显,但在传承队伍、传播形式、融入教育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文章从关注传承人才培养、加强数字化传承、推动非遗融入教育3个方面着手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夕当天,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也是中国人最重要传统习俗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年夜饭的烹饪技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烹饪技法现代化的传承人,多年来深入学习、研究各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烹饪技法,传承各家非遗技术,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烹饪技法创新应用在传统年夜饭的主菜、主食以及甜品的制作中,在保留原有年夜饭最地道口味的同时让年夜饭更加健康,又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深入了解和亲自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烹饪技法,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文化先行、以人为本,是数字助力的多元跨界、兼容并包的。以数字技术挖掘非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结合数字设计、元宇宙、大数据平台和新媒体媒介,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容婷  雷甜 《西部皮革》2022,(7):41-44,78
当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研究,尤其是关于纺织服装类的非遗,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基于前人的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刺绣为例,按照非遗类别属性剖析瑶族刺绣在传统工艺、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这三个层面的特点,结合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提出应将设计美学作为非遗瑶绣传承与创新的新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9.
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大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可行性、创新性及具体策略,以期为大运河天津段非遗文化保护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8月6-7日,苏州织绣非遗传承人走进故宫,寻踪祖辈技艺。此次"寻踪"活动旨在通过非遗传承人进故宫活动,进一步加强故宫与苏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及文创方面的合作。首批参加"寻踪"活动的主要是苏州织绣类项目传承人,包括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宋锦)、李荣森(剧装戏具)、姚惠芬(苏绣)以及缂丝、漳缎、发绣、吴罗(四经绞罗)等项目的省、市、区各级传承人共10位。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嵘,市文物商店、市非遗办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