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份,在2001年中国国际水泥峰会召开期间,《中国水泥》杂志张建新总编辑邀请到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主编赵悦、记者康敬锋、陈艳波到会,雷前治会长、孔祥忠秘书长热情接待了记者,就部分地区水泥市场价格的低迷和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做了介绍,并对报道选题提出了建议。水泥市场价格恶性竞争的乱象引起央视记者的浓厚兴趣,随后中国水泥协会联系辽宁水泥协会秘书长马世义,安排了这次采访,5月2日晚间,中央电视台用几乎半个小时的时间播放了这期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深思。我们高兴地看到,报道之后,辽宁的水泥市场发生了变化,价格开始逐步回归理性。本刊现将文字内容整理后予以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山西水泥市场过剩很严重,基本上是价格不好!市场不好!行业不好!"山西水泥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向笔者表示. 据了解,目前山西省水泥行业整体疲软,水泥产能大、市场不景气、销售不好已成为该省水泥行业普遍情况.一组未经官方机构核实的数据显示,预计到今年年底,山西省水泥产能将达到9000万吨,直逼亿吨!  相似文献   

3.
《四川水泥》2013,(4):38
明知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但一些地方政府还在变着法的核准新建水泥项目,尤其是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所谓的水泥项目异地技术改造核准是部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拿手好戏。  相似文献   

4.
到2012年底,河南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已经超过1亿吨,水泥产能达到1.6亿吨,河南省人口为1亿人,人均水泥产能超过1.6吨。据统计,2012,河南全年水泥需求约为1.15亿吨,产能过剩在5000万吨左右。笔者从该省部分企业了解到,2012年河南省水泥企业产能利用率大都不足70%,从全年来看,停窑时间超过3个月的水泥企业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5.
水泥产业属国家严格限制的产能过剩行业,尽管政策三令五申,但违规项目依然我行我素。但是,在东北三省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却见识了多个违规项目,有的未批先建,有的越权核准;有的是地方小企业顶风作案,有的是上市公司暗渡陈仓……  相似文献   

6.
吴东 《四川水泥》2014,(5):47-48
<正>五省区错峰生产这个提议非常好!希望继续抓紧、抓实,尽快形成错峰生产协调机制,争取今冬运行起来。在刚落下帷幕的今年全国两会上,由新闻出版界几十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构建北方五省区(黑、吉、辽、冀、内蒙古)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协调机制的提案在会议期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辽宁是新中国经济建设历史上有过钢都、煤都、水泥全国老大等光辉篇章的经济大省。近日,记者就这一在两会期间提出的行业热  相似文献   

7.
《四川水泥》2012,(Z1):91-91
非洲,中东等这些地区正好处于发展中阶段,对水泥的需求量大,所以市场空间还不错,明年将有大的动作。面对国内水泥行业严重产能过剩,水泥企业利润下滑,以及新建线减少对耐火材料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江苏隆昌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中表示,隆昌耐火公司2012年业绩略有增长,基本和上一年持平,  相似文献   

8.
马克 《四川水泥》2013,(3):64-64
2009年之后开建的新增产能,几乎占现有产能的一半左右。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式调控之下,在抑制产能过剩政策出来之后,水泥产能又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9.
贺光岳 《四川水泥》2013,(10):40+42-43
<正>市场淡季价格上涨,旺季价格却下跌,贵州水泥行情实在让人意外,但这却不难寻找到原因,上涨原因是协同,下降则是因为市场。每年9~10月,是我国水泥行业的传统销售旺季,这段时期水泥销量普遍实现增长,水泥价格进入上行通道接连上涨,并且部分地区旺季行情还可延续至四季度末。今年9月,全国大多数地区水泥市场呈回暖趋势,水泥销量有所增加,水泥价格回升。10月水泥市场旺季效应凸显,全国大部分地区水泥价格接连上涨,包括今年来市场一直表  相似文献   

10.
产能过剩的问题困扰水泥行业多年,当前这一现象仍在进一步加剧,盲目扩大产能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地遏制。越来越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不利于水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造成资源消耗严重,还严重污染了环境,许多企业生存堪忧。《中国水泥》特别本期邀请众多行业内知名专家、有影响力人物对这一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对于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1.
《四川水泥》2012,(Z1):90-90
2012年的总业绩为8个亿,水泥行业占1.8亿元。从今年业绩的总体来看,水泥行业所占比例已有所降低,更足以说明华建装备业务行业多元化的战略转移。面对国内水泥行业严重产能过剩,水泥企业利润下滑,水泥生产线的新建数量不断减少,减少了对钢板仓的需求。华建装备仓储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装备)副总裁高庆民表示,华建装备2012  相似文献   

12.
左娅 《中国水泥》2013,(7):36-38
人民日报记者左娅就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于今年春节对中国水泥协会名誉会长雷前治等行业领导进行了专访,并以《水泥业:产能扩张必须刹车》为题在《人民日报》上刊出。文章刊出后引起了国务院、发改委和工信部等各级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目前正着手制定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此,本刊特全文予以转载,以期全行业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发改产业【2013】892号"文件以及即将出台的相关政策,全力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严峻局面,实现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新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相关配套标准于今年正式实施,虽然目前只是针对新建水泥企业,但是留给水泥行业的过渡期,也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了。环保政策趋于严格,这对水泥企业来说是福是祸?当然不同的企业,将面临不同的境遇。有观点指出,随着各项环保指标的升级,水泥行业将迎来中小企业的倒闭潮。对此,笔者倒是有几点自己的看法,首先,严厉的排放标准,对现在的产能严重过剩的水泥行业来说,倒不失为一件好事儿,一方面可以从经济上有效遏制新增产能;另一方面,部份产能将退出市场,有助于产能集中度提高。另外,就企业而言,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凡竞争力落后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为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号召,贯彻落实水泥行业“限制袋装、鼓励散装”的方针,新疆博州水泥生产行业都在加快推进熟料生产线扩建工程。  相似文献   

15.
林琳 《四川水泥》2014,(1):50-51
<正>近日,一家主营混凝土业务的上市企业,收购了一水泥企业的部分股份,让我们见识了一场混凝土企业收购水泥业务的逆袭。近年来,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突显,水泥业盈利情况逐年下滑,水泥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正大规模尝试延伸产业链,包括协同处理垃圾污泥、进军商品混凝土行业等,可谓是风声水起。近日,一家主营混凝土业务的上市企业,收购了一水泥企业的部分股份,让我们见识了一场混凝土企业收购水泥业务的逆袭。那么,在众所周知水泥产能过剩严重的情况下,混凝土企业为何还要进军水泥业呢?  相似文献   

16.
行业发展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盈利能力不足近两年,全国水泥行业受经济下行影响,水泥产量增速开始趋缓,但贵州省水泥行业却保持高位增长,2009至2012年间,30%以上,2012年水泥产量增速为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产量增速更是高达34%,位居全国第一,可以说贵州省是  相似文献   

17.
《四川水泥》2013,(7):29-29
<正>工信部刚刚出台的各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中,水泥业又占大头,统计显示,2013年还将淘汰落后产能近亿吨。然而,笔者认为,从这份名录来看,水泥行业不管公布淘汰多少,除了宽慰人心,彰显决心之外,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我们知道,中国现有水泥产能超过全球的总量的一半,而决定水泥产能的最根本的是熟料产能。众所周知,国内现在的产能过剩是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的严重过剩,而近年来,包括今年的淘汰产能名单中,虽然也涉及到了水泥上市公司,但是没有一条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在名单中。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流域内经济发达。尤其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路运输条件。干流横贯东西,贯穿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市自治区;支流沟通南北,航运里程长、运输能力大、沿岸港口众多。如此丰富的区位条件为水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因素,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面对总量高、增长快的态势,水泥工业将面临着价格下降、效益下滑、资源消耗高、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给未来水泥行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刊记者在2011年中国水泥协会会长扩大会议期间和会后,通过与行业领导、业内专家的沟通、采访,针对产量、价格、经济效益、新建线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等方面,分析、探讨了2011年长江流域水泥市场发展状况,并对2012年展开预测。未来长江流域水泥工业面对紧迫的市场环境,究竟谁能认清形势,主宰市场,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正自去年秋天中国建材联合会在长春召开东北区域化解水泥产能过剩会议之后,同样内容的会议今天又在沈阳召开,这体现了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对东北区域水泥工业的关心和重视,对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在落实国务院要求、推动东北区域化解水泥产能过剩矛盾,维护水泥市场秩序做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7月26日,拉法基集团公布了2013年上半年的经营状况,今年1-6月拉法基集团在全球共计生产水泥6520万吨,同比下降6.45%;生产骨料8380万吨,同比下降0.47%;商品混凝土产量为1500万方,同比下降4.5%。瑞安建业声明将要退出,公司高层走马换帅,与控股子公司四川双马纠葛不断,拉法基到底怎么了?本刊上期系统回顾了拉法基的中国之路,在国际水泥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拉法基水泥,到了中国却始终给人慢半拍的感觉,形势良好之时却未尽其功,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