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烧结SiC粉的化学分析,其杂质是来自使用的原料,加工工序和加工设备的腐蚀笥磨损。其主要的杂质有游离C,游离Si,O,N,S,Cl,F,Na,K,Ca,Mg,V,Fe,Ti,Al,Cr和Ni等,并讨论了试样制备和分析方法。有关杂质的作用的重要性,化学分析与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烧结过程和烧结材料的性质等均已阐明。  相似文献   

2.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反应烧结时的杂质相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小勇 《陶瓷工程》1998,32(3):24-26
分析了Si3N4结合SiC材料反应烧结时Fe2O3,SiO2,Al2O3,CaO等杂质相的反应行为。  相似文献   

3.
粘土陶瓷的微波快速烧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士明  钱茹 《陶瓷研究》1997,12(4):3-6,11
通过对添加不同金属或半导体粉末的粘土陶瓷的微波煤结研究,在实验上突破了一种简易并快速同波烧结低损耗的材料的方法,在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持下,得出各种添加剂促进坯体吸收微波的顺序为:SiC〉Fe〉Si〉Al。同时通过对烧结后粘土陶瓷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分析发现各添加剂对材料力学性能的促进顺序为:SiC〉Al〉Fe〉Si。  相似文献   

4.
以电熔AZS细粉为主要原料,加入SiO2、Al2O3超细粉和外加剂CF,通过混合共磨的方式制得AZS复合结合剂。对复合结合剂进行了化学分析、粒径分析和物相分析,讨论了SiO2和Al2O3超细粉共同使用的效果和外加剂CF以及AZS细粉的作用。复合结合剂应用在AZS不定形耐火材料中,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C—B4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碳/陶瓷复合材料(C-B4C-SiC)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B4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比碳素材料大大提高,而且烧结助剂对C-B4C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影响很大。在复合材料中分别加入了Al,Al2O3,Ni,Ti,TiC,Si等不同烧结助剂,发现添加Ni的材料抗氧化性能最佳,经1000℃氧化15h后,氧化度小于0.5%;加入Ti,Si和TiC的次之,不加烧结助剂的又次之  相似文献   

6.
对碳/陶瓷复合材料(C-B_4C-SiC)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B_4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比碳素材料大大提高,而且烧结助剂对C-B_4C-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影响很大。在复合材料中分别加入了Al,Al_2O_3,Ni,Ti,TiC,Si等不同烧结助剂,发现添加Ni的材料抗氧化性能最佳,经1000℃氧化15h后,氧化度小于0.5%;加入Ti,Si和TiC的次之,不加烧结助剂的又次之,加入Al和Al_2O_3的最差。  相似文献   

7.
确定了高氧化铝含量(0.5%-20%)的高炉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中Si3N4、SiC、fSi、SiO2、Fe2O3、Al2O3六种化学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试验条件.并按条件试验选择了分析方法,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和实际工作的考核,证明了本分析方法可靠、切实可行,能满足科研工作和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李亚利  梁勇 《硅酸盐学报》1995,23(1):102-105
选择廉价的六甲基乙硅胺烷-(Me3Si)2NH和氮气为原料进行激光诱导气相反应,通过交变化激光功率密度及反应气流量,制备具有较宽组分变化范围的Si/N/C纳米粉。用化学分析,TEM,SAXS,BET,IR,XRD等测试手段对粉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Si/N/C粉主要由Si-N和Si-C键构成,是Si,N,C组成的无定型物,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同会不同程序地导粉末中存有有机杂质。  相似文献   

9.
湿法磷酸脱氟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研究了湿法磷酸化学脱氟过程中杂质铝氟的存在形5(SiF62-,AlF63-)、活性SiO2的添加以及脱氟剂的用量诸因素对脱氟率的影响,并得出以脱氟率为指标,各影响因素为变量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磷酸中Al3+含量的升高使脱氟率下降,以SiF62-存在的氟比以AlF63-存在的氟容易以钠盐脱除,活性SiO2难于将AlF63-转变为SiF62-。  相似文献   

10.
给制了Si-C-O-N系统平衡状态下相稳定性与N2分压和O2分压以及相稳定性与N2分压和SiO分压的关系图;以此为指导,将原位复合引入到反应烧结锆莫来石(ZAS)材料中,制备了含原位(in-situ)SiC(p)的ZrO2SiC(p)、ZrO2-3Al2O3·ZSiO2-SiC(p)-SiC(p)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时间、碳添加量、成型压力等工艺因素对烧结ZrSiO4-C体系中原位SiC生成量的影响,并观察了试样的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11.
碳化硅陶瓷的热等静压烧结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如Al2O3,AlN和B4C等)在热等静压(HIP)烧结条件下对SiC陶瓷之致密机理,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IP烧结过程中,Al2O3可以与SiC颗粒表面的SiO2生成低共熔的铝硅酸盐玻璃相,并有效地促进SiC陶瓷的致密化,当添加3%(以质量计)Al2O3时,采用HIP烧结工艺,在1850℃温度和200MPa压力下降结1h,就可获得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分别  相似文献   

12.
SiC晶须的形成及对Al_2O_3-C制品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l2C3-C制品中添加硅粉时,经1100℃-1500℃热处理后有SiC晶须生成。SiC晶须是由硅粉和炭发生反应而生成,其生成量随硅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多。实验表明,SiC晶须生成后能明显提高制品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Y2O3—Al2O3—SiO2添加剂在低温烧结SiC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玉梅  靳正国 《陶瓷学报》1999,20(2):99-103
本文探讨了Y2O3-Al2O3添加剂在低温无压烧结SiC中的作用以及在Y2O3-Al2O3添加剂中引入SiO2的作用及机理,从而阐明了通过多项合理、有效复合添加降低SiC烧结温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常规测定SiO2-Al2O3系矿物及陶瓷材料中SiO2含量的方法是耗时长的湿化学分析法。为节省时间,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湿化学分析法。该方法已成功地测定了海绿石、石英、土壤、粉煤灰和SiC试样中的SiO2含量,其分析结果与传统的重量分析法的结果进行了对照。  相似文献   

15.
王亮 《耐火与石灰》1997,22(5):31-34
本文用波特兰熟料作为复合材料的基质,这种复合材料是用Al2O3和SiC作增强剂。这个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混合、常温等静压和烧结。曾测定了复合材料的烧结性能。对所有烧结材料的机械性能,显微结构和机械强度也都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用MgO—Al2O3作为复合添加剂,采用无压烧结,设计Si3N4一MgO—Al2O3系烧结体、Si3N4—SiC—MgO—Al2O3系烧结体,研究各种配方在不同成型压力不同烧结条件下烧结体的性能,测定室温抗折强度、体积密度、体积变化和气孔率。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鉴定烧结体的物相结构,从而确定了最佳工艺范围。  相似文献   

17.
稻壳合成β-SiC晶须的中试研究及产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稻壳合成SiC晶须(简称SiCw)的烧结中试进行了研究,验证了两种催化剂制度下的生产工艺,生产出两种形貌、结构特征不同的SiCw,并同美国、日本生产的SiCw在形貌结构、杂质含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中试生产的稻壳SiCw质量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并对SiCw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了MgsiF6对铝硅酸溶胶凝胶化的影响,并用27Al、29Si核磁共振和XRD研究了铝硅酸溶胶-MgSiF6凝胶的物相组成及Al、Si在其中所处的结构状态。结果表明:在铝硅酸溶胶中加入MgSiF6会导致Al3+离子从溶胶胶粒中溶出,溶胶胶粒结构的破坏,从而引起溶胶胶粒中Al/Si比和Al、Si所处结构状态的变化。MgSiF6与从溶胶胶粒溶出的Al3+、Na+离子作用形成水溶性很低的NaMgAlF6,从而降低了液相中Al3+离子的浓度,减弱了Al3+对溶胶的絮凝作用,同时使得铝硅酸溶胶-MgSiF6系统的Na、F溶出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玻璃受碱侵蚀的失重,侵蚀液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了FeCl3表面浸渍层在碱溶液中的稳定作用,玻璃在碱液中侵蚀时,Al2p和Si2p电子结合能降低,这是因为OH^-对玻璃表面的侵蚀引起了玻璃骨架中Si-O-Si和Al-O-Al键的断裂,表面生成了铝酸盐和硅酸盐凝胶。FeCl3对玻璃表面的浸渍作用割断了碱对玻璃表面的直接作用,因而具有抗碱侵蚀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含C耐火材料的显著特点,在于作为浇钢过程中的屏蔽材料,用以防止渣的浸润。提高C含量可以改善渣润湿性能。但是如何C含量过高,则会产生氧化及脆性问题。Al2O3-SiC-C系统中,C与FS(熔融石英)为最重要的组分,为提高使用寿命,研究渣泣湿及它们与渣之间的反应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我们变动Al2O3-SiC-C系中的C和FS含量,并测试渣浸润现象,减少C含量,增加FS含量的材料是为渣润湿,并通常给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