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美国人NelsonPass(纳尔逊·帕斯)是著名的放大器设计师,也是喜欢与发烧友交流的音响设计帅。在美国·年一度的发烧节(TheBurningAmpFestival,发烧放大器:带)上,他以“发烧”名义推出的功放BA自然也就受到了发烧友的追捧,至今已历三代,即BAl、BA2、BA3。在diyAudio刚站上,有各自专门的讨论帖,可满足不能亲临发烧节和当面讨论的发烧友的沟通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子商情》2006,(7):153-153
香港发烧圈前辈高考亮先生对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造诣极高,在香港电台做了二十年的古典音乐评论,为《明报周刊》写“我的音乐选择”专栏,极受发烧友推崇,相熟的朋友更将他戏称为“教父高”。近日,其得意门徒、权威发烧专家、录音及合成大师冯炜国(Leo Feng)先生趁他来广州之机把高先生请到广东音像城的发烧天碟俱乐部,并和李哥等一众发烧高手对他做了一次访谈,以下是访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你想过自己录制发烧唱片吗?想过自己动手给喜爱的曲目制作独一无二的Remix版本吗?想到过用话筒记录下自己和家人、朋友某时某刻独特的声音和感受吗?你想过如何改进便携DV夹杂着乱七八糟背景噪声的声音吗?《录音师实战技巧》也许能给大家一些提示,我们可以透过日常欣赏的发烧唱片和电影原声来看看录音的发烧世界。  相似文献   

4.
都说我们这个潮油地区豹发烧领先全国,何以见得?请跟着我们的家访去感受他们的器材情况和生活状态。 电视刷《天道》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一个人决定购买一套音响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一种标志,首先是标志着生存能力,其次标志着生活品位”。有音响的生活无疑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发烧故事     
《中国电子商情》2007,(9):106-109
DIY是一种乐趣,楼主乐于把DIY的过程拿出来分享确实是值得鼓励,文中看到的不只是DIY的过程,更有着楼主对音乐甚至是生活的体味。为了让文章标题看起来更直接,我们把“试写文章,【发烧故事】”的标题改为“发烧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音响发烧方面,我阅读了不少有关书籍、杂志,但是发现自己越看越糊涂了,因此在发烧之门外徘徊了很久,不敢贸然进入.为什么发烧?如何发烧?  相似文献   

7.
简单发烧     
工欲善其事,先要利其器。作为一名发烧友,拥有一套品质优良的听音器材十分必要。若想配置够得上格的发烧音响器材,至少得花一二万吧;若想自己动手“焊机”,那非得很“专业”才行。但是作为工薪阶层的发烧友来说,手中的银两毕竟有限,则走简洁发烧之路线比较明智。 所谓“简洁”,笔者的理解是初入发烧门,不要好大喜功,应依自己的欣赏水平量力而行。本人痴爱发烧,但并不想花太多的钱。 内行的发烧友对音响还原的音质格外挑剔,对音质好坏就明察秋毫。对于那些款哥来说,选择高价机似乎总错不到哪儿去。而工薪阶层,只有衡量再三选购…  相似文献   

8.
量力“发烧”杭州邮政局陈跃书时下音响发烧,如火如荼,烧得正旺,有经济条件的人士动上万元投资,有的报刊上介绍的发烧文章,也是动“英国声”“法国声”“美国声”或“东洋机”、“欧美机”,焊机更是非“SoLn”、“ELNA”、“WIMA”而不进“补”,对我国...  相似文献   

9.
小溪 《音响世界》2008,(10):100-104
发烧与录音两者紧密相连,前者追求的是声音重播的效果,后者则是对于声音的记录。如何才能更好地重播?应该达到什么效果?这是发烧友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了解一定的专业录音知识,对于发烧友而言,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公正发烧     
现在,谁也不会否认发烧是一门艺术,一门集音乐涵养、音响技术之大成的趋向高雅化的艺术。作为这门艺术的辛勤耕耘者——发烧友,除应具备相应的发烧知识外,更应遵从烧界约定俗成的“职业品德”,真正做到不偏不倚、不吹不捧,公正地发烧。笔者虽说资不深、艺不精,却颇爱从报刊杂志上获取一点“精神发烧”。然而,文章读了不少,却从中依稀看到了一些于发烧趋向不利,有失公正的论调,值得深思。在此,不妨将其归为四类,与诸君共酌。1.夸大其词,泛泛而谈。比如摩机,什么××机换过电容、运放后“有如脱胎换骨,音质陡升几个数量  相似文献   

11.
发烧小议     
常见到书中一些观点,若不认真分析,最易误人子弟,因此评摘一番,供有心者参考。贵价才能发烧观一些报刊介绍的产品,动辄万元,少则几千元,给人这样一种错觉:发烧是富人的事,我们普通的工薪阶层是无法问津的。不打破贵价才能发烧的认识,不但容易损失了您的钞  相似文献   

12.
卫视发烧虽然只有短短几年工夫,也同音响发烧一样,已经分成“软”、“硬”二派阵营。硬发烧者,对各种器材的信息、价格了如指掌,说起机器的功能头头是道,特别是国外最先进的卫视产品,他们都胸中有数。你到他家去看看,正馈、偏馈天线装满屋顶,模拟、数码、解压、解密,各种设备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子商情》2007,(2):148-149
发烧天碟榜 岁末年初总是各种大奖、榜单公布的热闹季节,发烧圈也不列外,近日就有两个发烧唱片榜先后公布。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一位发烧同好张生的关系,一位德国发烧友就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与笔者通过互联网来了一番“煮酒论英雄”。现将其“发烧经”中的有关内容剪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鉴于该德国发烧友对某些音响品牌的评价并不代表本刊的立场,故特地在文中隐去相关品牌的名称,以大写英文字母代替。  相似文献   

15.
发烧四疑     
笔者是一名烧友,对音响Hi—Fi实是至爱之极,然而近日看了些“发烧”的书刊杂志,参加了一些“发烧”活动,不禁疑问越来越多,特借贵刊一席宝地,与各位烧友商榷,盼望指教。  相似文献   

16.
《实用影音技术》2008,(11):88-92
发烧友都知道,手上总要拥有几张发烧CD唱片,用来调校或鉴赏器材的品质。如果是选购器材,那就更是少不了。能制作发烧CD唱片的大家基本上又能买得到的就那么几家。为了方便初学者选购,这里特为大家作一简介。注意,目前市面上打着“发烧”旗号制作的所谓“发烧唱片”,与本文介绍的发烧唱片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7.
说发烧影院,是因为选用的AV功放,是以生产发烧功放为主的著名品牌凤之声AV999;而AV音箱,则是以生产Hi-Fi音箱为主的博良电子公司新近推出的HT(Hi-Fi Theatre)发烧影院系列音箱。 功放 凤之声是老牌的功放生产厂家,其Hi-Fi功放在发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被称为“发烧友”的广大电声爱好者,对电声音响的诸方面有源于科学又不完全是科学的独特评价,执着追求,因而形成一种“发烧文化”。这是一种介于生活与科学探索之间的文化,尽管生活不等于科学,电声科技工作者仍应从发烧文化中吸取有益的东西。本文结合发烧文化探讨了主观评价同客观指标之间的矛盾认定这种矛盾暴露出已知客观指标存在缺陷。因此应在经典电声指标的集合之外,建立一系列新的指标,即所谓“界外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子商情》2006,(2):90-90
“2005年度十大发烧唱片欣赏会日前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中匡第一个。“发烧唱片榜”宣告诞生,2005年度十太发烧唱片也因此产生。这当中包含了大群对音乐、音响艺术有深刻认识而又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优秀音不演奏家、词曲作家和优秀录音师的共同努力,也包含了普罗大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4月24日,2006年度发烧天碟榜颁奖典礼暨《发烧天碟榜精选》专辑首发式在广东音像城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音像城(集团)发烧天碟俱乐部主办,得到《中国文化报》、《岭南音乐》等媒体的大力支持。经过各唱片公司自荐,批发、零售商的推荐,发烧友测评以及媒体和专业评委点评等方法评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