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在城市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扫描技术在虚拟城市三维建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分析HDS2500激光扫描系统在城市建模中的应用,阐述其工作原理及流程。以一实例,对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在AutoCAD中的建模过程做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三维建模是实景三维模型生产的重要手段.但是仅靠倾斜摄影得到的三维模型会因为大气噪声和建筑物遮挡等原因产生凸包、漏洞等缺陷.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将同测区的LiDAR点云数据与倾斜摄影数据融合建模,利用LiDAR点云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对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的缺陷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维激光扫描对构筑物的采集和空间建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实时性强等特点。本文首先给出了三维激光扫描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三维数据采集的空间定位原理。为保证数据采集的精度和点云数据三维建模的可靠性,给出了详细的包括外业和内业的工作流程。作为实施,以同济大学孔子像为例,给出了三维数据采集、空间建模、空间量测和特征提取的基本方法和结果,并对涉及的精度评定作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4.
5.
生态绩效评价是科学表征和掌握生态效益与价值的关键手段,乔木群落是重要的景观设计要素之一,对景观空间生态效益有着显著影响。地面激光雷达技术(Li DAR)实现了对植物群落三维点云模型的高精度重建,为生态绩效评价奠定了数据基础。运用Li DAR技术采集乔木群落三维点云数据,基于Li DAR360软件平台,提取乔木参数,通过整合绩效评价工具,选择具有可测度的指标,对生态绩效进行讨论(增加碳汇、缓解热岛效应、清洁空气、调节雨洪、保护生物多样性);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修复区内的6种代表性乔木群落进行生态绩效评价。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是提高综合生态绩效的关键因素;针叶树具有更高的清洁空气效益;阔叶树具有更高的固碳能力;乔木规格对增加景观空间的生物多样性有正向作用。建立了一套基于地面激光雷达技术的生态绩效评价途径,为乔木群落生态绩效精准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缺乏纹理信息,本文提出用数字微分纠正的方法将三维激光点云与序列影像进行配准,利用数码影像丰富的光谱信息弥补三维激光点云的不足。通过实验证明:与目前主流的单片直接线性变换配准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三维激光点云与数码影像配准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直接获取被测量岩体的表面各点的三维坐标,高精度的全自动测量岩体中面状结构单元的空间几何信息,故已广泛地应用于地质调查和测绘工作中.在数据配准完成后,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点云数据的可判读性,尽可能减小无关数据的干扰,需要进行点云去噪处理.本文在对常规去噪方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基于样本深度学习的点云分类方... 相似文献
8.
机载LiDAR点云和倾斜摄影影像是两种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可以用来制作DEM、DOM和建筑三维模型。在分析点云数据和倾斜数据基础上,阐述点云和影像数据融合处理的关键步骤和方法。对点云配准、航带裁切、三维建模以及正射影像制作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开创了两种数据源融合处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11.
利用LIDAR数据测制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新港地区为例,研究利用LIDAR系统的影像数据与点云数据及相应数字摄影测量软件,测制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本文给出其中的关键技术和生产流程,是激光点云及数码航空影像综合使用上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数据中心工程的规划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初期阶段工作,对整个工程设计及后期阶段的工作质量、建设效率以至工程目标的实现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数据中心工程建设的项目案例,介绍基于三维模型的数据中心设计与分析的设计优势及分析过程,以关注国内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要求和国际数据中心主流设计技术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针对地下管线非一致地震激励振动台试验开展了三维有限元建模与分析.首先着重对模型箱的建模方法进行了探讨,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并利用主从接触单元考虑土-结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然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自振频率、应变响应、加速度及位移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模型和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试验中土体和结构的反应及其相互作用,为地下管线的地震响应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