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结构,木结构的致命弱点是容易发生火灾。因此,防火就成了中国历代政府和民间百姓非常重视的大事。我国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有:鸱吻。在古代建筑房脊的两端有两个对称的,高高耸起的饰物,形状似龙形,卷头缩尾,张开大口衔着正脊,背插宝剑,这就是鸱吻。其龙形是由鸱尾逐渐演变而来的。地方和民间建筑的物饰千变万化,有狎鱼、海马、鳌龟等,总之都是兴大作雨的海中神背,古人期望着借助它们的神力来避火。澡井。在建筑物内,一般用子殿堂明间侦部中央,绘龙纹或菱、藕一类花卉。东汉文载:“并者,东井之象也…  相似文献   

2.
现代鸱吻     
传说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这位龙子喜欢在危险的地方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因此,古代建筑的房檐上常塑有鸱吻的雕像,以此祈愿宅邸辟除火灾。  相似文献   

3.
正吻     
我国古建筑大屋顶正脊两端张嘴向内的龙形饰物,现通称为正吻。琉璃制的正吻,随瓦的大小分有八个级别。作为屋脊两端的饰物,正吻经历了一个颇为复杂的发展过程,鸱尾演变为鸱吻,大约出现于中唐或晚唐。清代官式建筑正吻的剑把,从建筑沿革的角度分析,它却是源出于对鸱尾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砖瓦》2021,(9)
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符号中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建筑符号,它的演变过程不仅局限于建筑学、符号学范畴,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宗教文化等。通过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主要研究方法,从建筑装饰符号的角度出发,以时间顺序为起点对中国古代建筑鸱吻符号的文化渊源、历史沿革、功能特征等进行分析,并着重对明清鸱吻符号的形态、构件进行研究。对明清时期鸱吻的样式进行梳理总结,以及其设计语言的来源进行探究,对明清鸱吻的样式有更深刻清晰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二度空间的设计思维的方式,影响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刻、玉石的加工、剪纸,二度空间的设计思维在影响着各个门类的艺术,鸱吻作为建筑屋脊装饰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受到了传统设计思维的影响。无论鸱吻的造型如何的改变,它的大致轮廓是不会改变的,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崇拜的改变而变化,线刻和浮雕的装饰手法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鸱吻也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封建礼制符号化。本文就围绕中国的传统设计思维来谈论鸱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6.
脊饰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上的一种特殊装饰件。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着两件黑龙江宁安县渤海上京城遗址出土的文物,琉璃鸱吻和兽头。鸱尾象征着一种传说中的海生动物的尾。对照实物结合古代建筑屋顶脊饰发展变化,渤海上京城出土的脊饰应该是早期的鸱尾而不应该叫做“琉璃鸱吻”。陈列在历史博物馆的另一件文物名“兽头”,这个“兽头”究竟是垂兽还是戗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2012年,同往年一样有许多人物被历史记住,也有太多事件会留在人们记忆中。我笔下2012年定格的建筑文化人物堪称中国该领域的先贤。如果说一个人折射一个时代,那么他们所经历的私史为经、国史为纬、亲历为鉴的心路历程,就是中国建筑文化的"史记"。我心目中的这三位建筑文化大家是中国营造学社最后一位见证人罗哲文(1924-2012)、中国当代建筑出版家杨永生  相似文献   

8.
居吉荣  梁杰  李小燕 《建筑》2010,(22):11-18
他爱员工,爱企业,爱建筑……他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感染着每名员工,激励着员工努力认真地工作着。用一颗诚心建造对得起"责任",对得起"社会"的建筑。他认为建筑是有生命的,能与人心灵互动,所以他创建建筑、欣赏建筑并想办法美化建筑,总是在如何把建筑做成真正的精品上多着一份关注。  相似文献   

9.
栏杆,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建筑设施。它是用竹、土、木、金属或石头等制成的遮拦物。这个遮拦物在建筑中不仅很有用处,而且它还有着丰富有趣的文化内涵。栏杆是怎么产生的呢?我有一个大胆的揣测,最早的栏杆大约是古代人类在他们聚居地周围,用密密麻麻的树枝、木排或土块、石块堆垒成的,是用来挡野兽、围牛羊的遮挡物。栏杆的历史至少也有上万年了吧。栏杆像台阶一样,是建筑中的边缘构件,它常被安置在台阶旁边、井边、河边、游廊边、亭子边、纪念碑边、草坪和花园等旁边。可以看得出,栏杆不是建筑主体,它应该是“建筑小品”。然而…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围绕2011年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物我之境:田园/城市/建筑"的主题,在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现实语境下,对"物/我"、"田园/城市"、"人/环境"等概念进行诠释和演绎。  相似文献   

11.
<正>1古代建筑美学概念古代建筑美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建筑史实中分析建筑的美,系统完整,年代悠久,内容丰富,辐射范围广阔。二是建筑形式的美,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层次与虚实的美。孔子的美学思想境界是"仁"。他一直认为,美和艺术直接与社会政治及人的生活活动关联着。美的精神是"善"。"尽美矣,又尽善也"。他的美和善是有不同的含义的。"子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中国,有一种建筑活动相当频繁,这个活动有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叫"外观装修",在建筑界被称为"立面改造"。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改造建筑表皮的外观,是建筑表皮更换活动中的一种最常见和最普通的类型而已。随着中国各大、中、小城市既有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建筑师来说这种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建筑现象。  相似文献   

13.
王澍 《世界建筑》2012,(5):20-21
把中国建筑的文化传统想像成和西方建筑文化传统完全不同的东西肯定是一种误解,在我看来,它们之间只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却可能是决定性的。尽管用"西方"、"中国"这样的概念进行比较有把问题简单化的危险,但在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上,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不同。在西方,建筑一直享有面对自然的独立地位,但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建筑在山水自然中只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次要之物,换句话说,在中国文化里,自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7,(8)
在我国传统建筑研究过程中,"门"一直都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不仅因其本身装饰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还因其蕴含的深层次伦理观念。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之一,"门"既有组织交通的功能作用,也有丰富建筑形态"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门由门楣、门簪、门铁、门墩等构成,每个构件在具体设计时都会融入伦理观念。"礼"作为伦理内核,"规范"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建造标准,通过三进四合院、皇家宫殿等建筑代表,浅析了"门"的伦理,总结了建筑及其"门"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陈枫 《安徽建筑》2000,7(1):36-37
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及功能要求是设计最基本的内在依据。它直接关系到建筑内部空间特征及空间组合的方式。民用建筑虽不像工业建筑那样有一定的工艺流程,但也存在固有的使用程序。流线设计可有效的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人和物在建筑物内部的流动轨迹。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和空间构成。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7)
建筑应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承载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印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不同时代的建筑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的地区、气候、生存条件产生了不同材质、功能、营造方式的建筑,不同的宗教、习俗、文化背景使建筑有了不同的样式、风格。因此,了解历史、解读文化是画好侗族建筑表现图的前提,同时,观察、研究侗族建筑的构造特点也是画好侗族建筑表现图必要的专业准备。  相似文献   

18.
洪峰 《建筑知识》2013,(3):74-77
绪论在当代建筑理论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莫过于"地域性"和"文化性",其实简单地说这两者本身就是统一的概念,而在建筑的方案创作过程中,建筑的地域文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时代发展,"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烈,促成了各国文明的传播与交融,同时也危及着当地的地域文化,涌现出大量相似乃至雷同的建筑形式。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建筑师有责任去开拓本土的建筑文化,挖掘具有浓厚地域性的建筑特征和自主性精神。所以,我们必须深入地了解各自所在地区的建筑地域文化,系统地研究本地区的地域建筑及其相关的地域性要素,重新思考我们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创作出具有新地域建筑文化格调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9.
郑重申 《城市开发》2009,(11):84-85
当今世界节能减排是一个热点话题,也是每个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2006年,中国的建筑领域就在悄然中发生着巨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高调进入人们的视野,按照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的说法"十一五期间,我国建设节能建筑的总面积累计要超过21.6亿平方米,并且我国将有130亿平方米的已建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相似文献   

20.
缪军 《世界建筑》2002,(11):65-67
本文是关于建筑语言的抽象形式与符号意义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建筑艺术不是单纯的实用物,是处于“纯的艺术”与实用物这两极之间的变化中,在变化的不同梯阶上,抽象形式与符号意义的作用与关系也是不同的。建筑作为文化表意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即形式/意义关系在建筑符号学的领域里通过“陌生化”手法加以应用,这意味着由抽象形式与意义混杂而成的建筑语言的通俗性和建筑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